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歷代帝王陵寢 |
|
宋太祖乾德四年十月癸亥,詔歷代帝王陵寢,太昊以下十六帝,各給守陵五戶,蠲其他役,長吏春秋奉祀;商中宗以下十帝,各給三戶,歲一享;秦始皇以下十五帝,各給二戶,三歲一祭;周桓王以下三十八帝,州縣常禁樵采;仍詔吳越國王錢淑修奉禹墓。其時天下未一,而首發此詔,可謂盛德之事。惜當日儒臣考之不審,以致傳訛後世,如雲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並葬京兆咸陽縣者,按劉向曰:「文、武、周公葬于畢。」《皮記·周本紀》「太史公曰:畢在鎬東南杜中。」《皇覽》曰:「文王、武王、周公家皆在京兆長安鎬聚東杜中。」郭璞《山海經》注同。《書》序:「周公亮,成王葬于畢。」傳曰:「不敢臣周公,故使近文、武之墓。」正義曰:「按《帝王世紀》雲:「文,武葬于畢,畢在杜南。」《晉書·地道記》亦雲:「畢在杜南,與畢陌別。」 《史記·周本紀》正義引《括地志》曰:「文王、武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裡畢原上。」此其在渭水之南杜縣之中甚明。而今乃祭於渭北咸陽縣之北十五裡,蓋據顏師古《劉向傳》注:「畢陌在長安西北四十裡」之誤。按《史記·秦本紀》集解引《皇覽》曰:「秦武王塚在扶風安陵縣西北畢陌中大塚是也,人以為周文王塚,非也,周文王塚在杜中。」又《秦始皇本紀》未正義曰:「《括地志》雲:秦惠文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北一十四裡。」又雲:「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陽縣西十裡,俗名周武王陵,非也。」是昔人已辯之甚明。 今祭周之文王、武王而于秦惠文王、悼武王之墓,不亦誣乎!至雲後魏孝文帝氏陵在耀州富平縣東南,尤謬。《魏書》言:帝孝于文明大後,乃於永固陵東北裡餘營壽宮,遂有終焉之志。及遷洛陽,乃自表瀍西,以為山陵之所,而方山虛宮,號曰萬年堂雲。其曰方山者,代都也。瀍西者,洛陽也。孝文自代遷洛,安得葬富平哉。葬富平者,西魏之文帝,乃孝文之孫,名寶炬,以南陽王,為字文泰所立,在位十七年,葬永陵。《魏書》出於東朝,不載其事。而《北史》為立本紀,且曰:「嘗登逍遙觀,望嵯峨山,謂左右曰:『望此令人有脫屣之意。』」然則今富平縣東南三十裡之陵即永陵也。 上有宋碑,乃謬指為孝文之葬,而歷代因之,豈非五代喪亂之餘,在朝罕淹通之士,而率爾頒行,不遑尋究,以至於今日乎?嗟乎,近事之著在史書灼如此,而世之儒生且不能知,乃欲與之考橋山,訂蒼梧,其茫然而失據也宜矣!又考《冊府元龜》:「唐高宗顯慶二年二月,帝在洛陽宮,遣使以少牢祭漢光武、後魏孝文帝陵。」則孝文之祭在洛陽,于唐時未誤。又曰:「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詔以周文王、武王柯在咸陽縣,俾有司修飾。」則似已在渭北矣。《魏書》:「孝文太和二十一年五月,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澧、武王於鎬。」《隋書》「把周文王、武王於澧、渭之郊。」《舊唐書》「周文王、大公配祭于澧,周武王、周公、召公配祭於鎬。」並與《皇覽》之言合,自古所傳當在渭南。又韓文公《南山詩》「前尋徑杜墅,堂蔽畢原陋。」亦謂其在杜中。韓即元和間人,或其遺跡未泯。憲宗之詔言詞不言墓,非一地也。 乾德四年詔,誤以魏孝文、文帝為一人。《淳化閣帖》誤以梁高祖武帝為二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