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教官


  漢成帝陽朔二年,詔曰:「古之立太學,將以傳先王之業,流化於天下也。儒林之官,四海淵源,宜皆明于古今,溫古知新,通達國體,故謂之博士。否則學者無述焉,為下所輕,非所以遵道德也。丞相、禦史其與中二千石、二千石,雜舉可充博士位者,使卓然可觀。」

  元仁宗時,方以科舉取士。虞集上議曰:「師道立則善人多。今天下學士,狠以資格授強,加之諸生之上,而名之日師,有司弗信也,生徒弗信也。如此而望師道之立,能乎,今莫若使守令,求經明行修為成德之君子者,身師尊之,以教於其郡邑;其次則求夫操履近正、而不為詭異駭俗者,確守先儒經義師說,而不敢妄為奇論者,眾所敬服而非鄉願之徒者;其次則取鄉貢至京師罷歸者。當今之世,欲求成德之人,如上一言者而不可速得;若其次之三言,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亦未至乏才也;而徒用其又次之一言,則亦不過以資格授之,而毫鄙之夫遂以學官為糊口之地,教訓之員名存而實廢矣。」明初教職多由儒士薦舉。景泰二年,始准會試不中式舉人考授。

  天順三年十二月庚申,建安縣老人賀煬言:「朝廷建學立師,將以陶熔士類。奈何郡邑學校師儒之官,真材實學者百無二三,虛靡廩祿,狠瑣貪饕,需求百計,而受業解惑莫措一辭。師範如此,雖有英才美質,何由而成?至於生徒之中,亦往往玩忄曷歲年,桃達城闕,待次循資,濫升監學,侵尋老耋,授以一官。但知為身家之謀,豈複有功名之念?是則朝廷始也聚群鴞而飲啖,終也縱群狼以牧人。苟不嚴行考選,則人材日陋,士習日下矣。」上是其言,命巡按禦史同布、按二司分巡官,照提調學校例考之。

  太倉陸世儀言:「今世天子以師傅之官為虛銜,而不知執經問道;郡縣以簿書期會為能事,而不知尊賢敬老;學校之師以庸鄙充數,而不知教養之法;党塾之師以時文章句為教,而不知聖賢之道。懾捷者謂之才能,方正者謂之迂樸。蓋師道至於今而賤極矣,即欲束修自厲,人誰與之?如此而欲望人才之多,天下之治,不可得矣。」又言:「凡官皆當有品級,惟教官不當有品級,亦不得謂之官。蓋教官者,師也。師在天下則尊於天下,在一國則尊于一國,在一鄉則尊於一鄉,無常職,亦無定品,惟德是視。若使之有品級,則僕僕亟拜,非尊師之禮矣。至其官服亦不可同於職官,當別制為古冠服,如深衣幅中及忠靖中之類,仍以鄉、國、天下為等。庶師道日振,儒風日振,而聖人之徒出矣。」

  按《宋史》黃祖爵言:「抱道懷德之士,多不應科目,老于韋布。乞訪其學行修明,孝友純篤者,縣薦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其卓行尤異者,州以名聞,是亦鄉舉裡選之意,」而朱子亦雲:「須是罷堂除及注授教官,請本州鄉先生為之,年未四十,不得任教官。」昔人之論即已及此。

  《孟縣誌》曰:「高皇帝定天下,詔府衛州縣各立學,置師一人或二人,必擇經明行修者署之。有能舉其職而最書於朝者,或擢為國子祭酒及翰林侍從之職。英宗以後,始著為令:府五人,州四人,縣三人,例錄天下歲貢之士為之,間有由舉人、進士除授者。而其至也,州縣長官及監司之臨者,率以簿書升鬥之吏視之,不復崇以體貌,是以其望易狎,而其氣易衰。即有一二能誦法孔子,以師道聞,而得薦擢者,亦不過授以州縣之吏而止。其取之也太濫,其待之也大卑,而其祿之也太輕,無怪乎教術之不興,而人才之難就矣。」

  士風之薄始於納卷就試,師道之亡始於赴部候選,梁武帝所謂「驅迫廉撝,獎成澆競」者也。有天下者,能反此二事,斯可以養士而興賢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