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恩科


  宋時有所謂特奏名者。開寶三年三月庚戌,詔禮部閱進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司馬浦等一百六人,賜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自此始,謂之恩科。咸平三年,遂至九百餘人。士人恃此,因循不學。故天聖之詔曰:「狃於寬恩,遂隳素業,苟簡成風,甚可恥也。」

  而元祐初,知貢舉蘇軾、孔文仲言:「今特奏者已及四百五十人,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複增數百人。此曹垂老,別無所望,布在州縣,惟務黷貨以為歸計。前後恩科,命官幾千人矣,何有一人能自奮厲有聞于時?而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以此知其無益有損。議者不過謂宜廣恩澤,不知吏部以有限之官待無窮之吏,戶部以有限之財祿無用之人,而所至州縣舉罹其害,乃即位之初有此過舉,謂之恩澤,非臣所識也。」當日之論如此。《語》不雲乎:「及其老也,戒這在得。」

  故有杖鄉之制以尊高年,至仕之節以養廉恥。若以賓王謁帝之榮,為閔老酬之具,恐所益于儒林者小,而所傷於風俗者多。養陋識於泥途,快膻情於升鬥。豈有趙盂之禮絳人,穆公之思黃髮,足以稗君德而持國是者乎?況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豈可使斷斷于闕裡之旁,攘攘於橋門之下?宜著為令,凡中式舉人,年至六十者,賜第罷歸,居家授徒;不中式者,不許再上。不但減百千默貨之人,亦可以勸二三有恥之士,」

  漢獻帝初平四年,詔曰:「今耆儒年逾六十,去離本土,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皓首空歸,長委農野,永絕榮望,朕甚湣焉。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

  唐昭宗天複元年,赦文令中書門下選擇新及第進士中,有久在名場、才沾科級、年齒已高者,不拘常例,各授一官。於是禮部侍郎杜德祥奏揀到新及第進士陳光問年六十九,曹松年五十四,王希羽年七十三,劉象年七十,柯崇年六十四,鄭希顏年五十九,詔光問、松、希羽可秘書省正字,象崇、希顏可太子較書。此皆前代季朝之政,當喪亂之後,以此慰寒畯而收物情,非平世之典也。《實錄》:宣德二年六月己卯,行在禮部尚書胡淡奏:「北京國子監生及見撥各衙門曆事者,請令六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通政使司、大理寺、翰林院各堂上官、六科給事中,公同監官揀選凡年五十五以上及殘疾貌陋不堪者,皆罷為民。」上從之。凡斥去一千九十五人,其南京國子監生亦准此例。

  三年四月丙辰,行在吏部尚書蹇義奏:「揀擇吏員年五十以上,及人物鄙狠不諳文移者,皆罷為民。」四年九月甲寅,放南北兩京國子監生年五十五以上及殘疾者二百五十三人還鄉為民。九年九月戊寅,行在禮部奏:「取天下生員年四十五以上者考試,其中者人國子監讀書,不中者罷歸為民。」宣廟精勤吏治,一時澄清之效如此。後人不知,即知之亦不肯言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