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水利


  歐陽永叔作《唐書·地理志》,凡一渠之開,一堰之立,無不記之。其縣之下實兼河渠一志,亦可謂詳而有體矣。蓋唐時為令者猶得以用一方之財,興期月之役。而志之所書,大抵在天寶以前者居什之七,豈非太平之世,吏治修而民隱達,故常以百里之官而創千年之利;至於河朔用兵之後,則以催科為急,而農功水道有不暇講求者歟?然自大曆以至鹹通,猶皆書之不絕於冊。而今之為吏,則數十年無聞也已。水日乾而土日積,山澤之氣不通,義焉得而無水旱乎?崇幀時,有輔臣徐光啟作書,特詳於水利之學。而給事中魏呈潤亦言:「《傳》曰『雨者,水氣所化』,水利修亦致雨之木也。夫子之稱禹也曰:『盡力乎溝洫。』而禹自言亦曰「『後畎澮,距川。』古聖人有天下之大事,而不遺乎其小如此。自乾時著于齊人,枯濟徵于王莽,古之通津巨讀,今日多為細流,而中原之田夏旱秋潦,年年告病矣。」

  劃門縣,今之河津也。北十裡有瓜穀山堰,貞觀門觀十年築。東南二十三裡有十石壚渠,二十三年,縣令長孫恕鑿,溉田良沃,畝收十石。西二十一裡有馬鞍塢渠,亦恕所鑿。有龍門倉,開元二年置,所以貯渠田之人,轉般至京,以省關東之漕者也。此即漢時河東太守番系之策。《史記·河渠書》所謂「河移徙,渠不利田者不能償種。」而唐人行之,競以獲利。是以知天下無難舉之功,存乎其人而已。謂俊人之事必不能過前人者,不亦誣乎。

  唐姜師度為同州刺史,開元八年十月,詔曰:「昔史起溉漳之策,鄭、白鑿徑之利,自茲厥後,聲塵缺然。同州刺史姜師度,識洞于微,智形未兆。匪躬之節,所懷必罄;奉公之道,知無不為。頃職大農,首開溝洫。歲功猶昧,物議紛如。緣其忠款可嘉,委任仍舊。暫停九列之重,假以六條之察。白藏過半,績用斯多。食乃人天,農為政本。朕故茲巡省。不憚祁寒,將申勸恤之懷,特冒風霜之弊。今原田彌望,吹澮連屬,由來榛棘之所,遍為秔稻之川,倉庾有京坻之饒,關輔致畝金之潤。本營此地,欲利平人,緣百姓未開,恐三農虛棄,所以官為開發,冀令遞相教誘,功既成矣,思與共之。其屯田內先有百姓注籍之地,比來別人作主,亦量准頃畝割還。其官屯熟田,如同州有貧下欠地之戶,自辦功力能營種者,准數給付,餘地且依前官取。」

  師度以功加金紫光祿大夫,賜帛三百匹。讀此詔書,然後知「無欲速」,「無見小利」二言,為建功立事之本。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零婁之野,莊知其可以為令尹也。魏襄王與群臣飲酒,王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門豹之為人臣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畝,鄴獨二百畝,是田惡也。漳水在其旁,西門豹不知用,是不智也。知而不興,是不仁也。仁智,豹未之盡,何足法也。」於是以史起為鄴令,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後漢書·安帝紀》:「元初二年正月,修理西門豹所分漳水為支渠,以溉民田。」則指此為西門豹所開。為人君者,有率作興事之勤,有授方任能之略,不患無叔敖、史起之臣矣。

  《漢書》:「召信臣為南陽太守,為民作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紛爭。」此今日分水之制所自始也。

  洪武末,遣國子生人才分詣天下郡縣,集吏民,乘農隙修治水利。二十八年,奏開天下郡縣塘堰凡四萬九百八十六處,河四千一百六十二處,破渠堤岸五千四十八處。此聖祖勤民之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