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九經 |
|
唐宋取士,皆用《九經》。今制定為《五經》,而《周禮》、《儀禮》、《公羊》、《谷梁》二傳並不列於學官。杜氏《通典》:東晉元帝時,太常賀循上言:「《尚書》被符經置博士一人。又多故曆紀,儒、道荒廢,學者能兼明經義者少,且《春秋》三傳俱出聖人,而義歸不同,自前代通儒未有能通得失兼而學之者也。今宜《周禮》、《儀禮》二經置博士二人,《春秋》三傳置博士三人,其餘則經置一人,合八人。」太常荀崧上疏言:「博士舊員十有九人,今《五經》合九人,准古計今,猶未中半。《周易》有鄭氏注,其書根源,誠可深惜。《儀禮》一經,所謂《曲禮》,鄭玄於禮特明,皆有證據。昔周之衰,孔子作《春秋》,左丘明、子夏造膝親受。孔子歿,丘明撰其所聞為之傳,微辭妙旨,無不精究。公羊高親受子夏,立于漢朝,多可採用。谷梁赤師徒相傳,諸所發明,或是左氏、公羊不載,亦足有所訂正。臣以為《三傳》雖同曰《春秋》,而發端異越,宜各置一人以傳其學。」遇王敦難,不行。 唐貞觀九年五月,敕自今以後,明經兼習《周禮》若《儀禮》者,於本色內量減一選。開元八年七月,國子司業李無璀上言:「《三禮》、《三傳》及《毛詩》、《尚書》、《周易》等,並聖賢微旨,生人教業。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鹹以《禮記》文少,人皆競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之楷模、《公羊》、《谷梁》,歷代宗習。今兩監及州縣以獨學無友,四經殆絕,事資訓誘,不可因循,其學生請停,各量配作業,並貢人預試之日,習《周禮》、《儀禮》、《公羊》、《谷梁》,並請帖十通五,許其入第,以此開勸。即望四海均習,《九經》該備。」從之。《唐書》:開元十六年十二月,楊瑒為國子祭酒,奏言:「今之明經,習《左氏》者十無二三,又《周禮》、《儀禮》及《公羊》、《谷梁》殆將廢絕,請量加優獎。」於是下制:「明經習《左氏》及通《周禮》等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遂著於式。古人抱遺經、扶微學之心,如此其急,而今乃一切廢之,蓋必當時之士子苦四經之難習,而主議之臣徇其私意,遂舉歷代相傳之經典棄之而不學也。自漢以來。豈不知經之為五,而義有並存,不容執一,故三家之學並列《春秋》。至於《三禮》,各自為書。今乃去經習傳,尤為乖理。苟便己私,用之干祿,率天下而欺君負國,莫甚於此。經學日衰,人材日下,非職此之由乎? 《宋史》:「神宗用王安石之言,士各占治《易》、《書》、《詩》、《周禮》、《禮記》一經,兼《論語》、《孟子》。」朱文公《乞修〈三禮〉劄子》:「遭秦滅學,禮樂先壞,其頗存者,《三禮》而已。《周官》一書固為禮之綱領,至於儀法度數,則《儀禮》乃其本經;而《禮記》郊特性、冠義等篇,乃其義說耳。前此猶有《三禮通禮、學究諸科,禮雖不行,士猶得以誦習而知其說。熙寧以來,王安石變亂舊制,廢罷《儀禮》,而獨存《禮記》之科,棄經任傳,遺本宗末,其失己甚。」是則《禮記》之廢乃自安石始之,至於明代,此學遂絕。 朱子又作《謝監岳文集序》曰:「謝綽中,建之政和人。先君子尉政和,行田間,聞讀書聲,入而視之,《儀禮》也。以時方專治王氏學,而獨能爾,異之,即與俱歸,勉其所未至,遂中紹興三年進士第。」在宋已為空穀之足音,今時則絕響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