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樂章


  《詩》三百篇皆可以被之音而為樂。自漢以下,乃以其所賊五言之屬為徒詩,而其協於音者則謂之樂府。宋以下,則其所謂樂府者亦但擬其辭,而與徒詩無別。於是乎詩之與樂判然為二,不特樂亡而詩亦亡。

  古人以樂從詩,今人以詩從樂。古人必先有詩,百後以樂和之。舜命夔都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是以登歌在上,而堂上堂下之器應之,是之謂以樂從詩。古之詩大抵出於中原諸國,其人有先王之風,諷誦之教,其心和,其辭不侈,而音節之間往往合于自然於律。《楚辭》以下,即已不必盡諧。降及魏晉,彥羌戎雜擾,方音遞變,南北各殊,故文人之作多不可以協之音,而名為樂府,無以異於徒詩者矣。人有不純,而五音十二律之傳于古者到今不變,於是不得不以五音正人聲,而謂之以詩從樂。以詩從樂非古也,後世之失,不得巳而為之也。

  《漢書》:「武帝舉司紀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夫曰「略論律呂,以合八呂之調」,是以詩從樂也,後代樂音皆然。

  《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皆郊廟之正樂,如三百篇之頌。其他諸詩,所謂趙、代、秦、楚之謳,如列國之風。

  十九章,司馬相如等所作,略論律呂,以合八音者也。趙、代、秦、楚之謳,則有協有否。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采其可協者以被之音也。

  《樂府》中如清商、清角之類,以聲名其詩也。如《小垂手》、《大垂手》之類,以舞名其詩也。以聲名者必合於聲,以舞名者必合於舞。至唐而舞亡矣,至宋而聲亡矣,於是乎文章之傳盛,而聲音之用微,然後徒詩興而樂廢矣。歌者為詩,擊者拊者吹者為器,合而言之謂之樂。對詩而言則所謂樂者,「八音興於詩,立于禮,成于樂」是也,分詩與樂言之也。專舉樂則詩在其中,「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是也,合詩與樂言之也。

  《鄉飲酒》:「禮工四人,一瑟。」二瑟,二人鼓瑟,則二人歌也。」古人琴瑟之用,皆與歌並奏,故有一人歌一人鼓瑟者,漢文帝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是也。亦有自鼓而自歌,孔子之取瑟而歌是也。若乃衛靈公聽新聲于濮水之上,而使師延寫之,則但有曲而無歌,此後世徒琴之所由興也。

  言詩者大率以聲音為末藝,不知古人入學自六藝始,孔子以遊藝為學之成。後人之學好高,以此為瞽師樂工之事,遂使三代之音不存於兩京,兩京之音不存於六代,而聲音之學遂為當今之絕藝。

  「七月流火」,天文也。「相其陰陽」,地理也。「四矢反兮」,射也。「兩驂如舞」,禦也。「止戈為武」,「皿蟲為蠱」,書也。「千乘三去」,「亥,有二首六身」,數也。古之時人人知之,而今日遂為絕學。且曰:藝而已矣,不知之無害也。此近代之儒所以自文其空疏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