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日知錄 | 上頁 下頁 |
闕文 |
|
桓公四年、七年闕秋冬二時,定公十四年闕冬一時,昭公十年十二月無「冬」,僖公二十八年冬無月而有壬申、丁醜,桓公十四年有夏五而無「月」,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有朔而無甲子,桓公三年至九年、十一年至十七年無「王」,桓公五年「春正月甲戌,己醜陳侯鮑卒」,甲戌有日而無事,皆《春秋》之闕文,後人之脫漏也。《谷梁》有「桓無王」之說,竊以為夫子于繼隱之後而書公即位,則桓之志見矣,奚待去其王以為貶邪」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不書「天」,闕文也。若曰以其錫桓而貶之,則桓之立,《春秋》固已公之矣。商臣而書楚子,商人而書齊侯,五等之爵無所可貶,孰有貶及于天王邪? 《僖公元年》:「夫人氏之喪至自齊」,不言「薑」;《宣公元年》:「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不言「氏」。此與文公十四年叔彭生不言「仲」,定公六年仲孫忌不言「何」同,皆闕文也。聖人之經,平易正大。 邵國賢曰:「『夏五』,《魯史》之闕文歟?《春秋》之闕文歟?如謂《魯史》之闕文者,筆則筆,削則削,何獨闕其所不必疑,以示後世乎?闕其所不必疑以示後世,推不誠伯高之心,是不誠於後世也,聖人豈為之哉。不然,則『甲戌』、『己醜』、『叔喜生』、『仲孫忌』又何為者?是故『夏五』,《春秋》闕文也,非《魯史》之闕文也。」 範介儒曰:「『紀子伯』、『郭公』、『夏五』之類,傳經者之脫文耳。謂為夫子之闕疑,吾不信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