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昌平山水記 | 上頁 下頁 |
一〇 |
|
自燕府拔之而南,遂為空城,及轉戰三年始下南京,而大寧已棄之,後不能複置,因徙衛于山南,而以其地畀兀良哈。然實錄言,永樂元年十一月,命武安侯鄭亭於千戶寨、灰嶺、慶州、神樹、西馬山、七渡河皆設煙墩,侯望警息,新昌伯唐雲領軍自小興州、大興州東接牛嶺、會州、塔山、龍山諸處屯種,北勿出會州,西勿出千戶寨。又言,十九年十一月,命邊將置邏騎營于古北口之北,神樹之地。 而宣德三年八月丁未,車駕東巡,九月辛亥至石門驛喜峰口,守將奏兀良哈眾萬餘入寇,將及寬河。壬子,上駐蹕遵化,選士三千人從。乙卯,車駕出喜峰口,疾馳四十裡,昧爽至寬河,擊敗兀良哈之眾。丙辰,次冷嶺,丁巳,至會州,壬戌,車駕發會州,次鐵將軍店,甲子,詔班師。是日駐蹕擺山站。乙丑,次偏嶺,丙寅,車駕入喜峰口。是則成宣之世,此地尚為甌脫雲。近年采木者嘗至其處,言城池舊跡宛然在也。 * 兀良哈者,地在潢水之北,大寧邊外。洪武二十二年五月辛卯,詔立泰甯、福余、朵顏三衛,敕元故遼王阿劄失裡等曰:「覆載之間,生民之眾,天必擇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禍淫,始古至今,無有僭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二,則福祚無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擇焉。昔者二百年前,華夷異統,勢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擇元君,起於草野,戡定朔方,撫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後嗣不君,於是天更元運,以付於朕。自即位來,今二十餘年,爾阿劄失裡等知天命有歸,率眾來附,朕甚嘉焉。朕每於故元來歸臣民,悉加優待,況爾元之親屬者乎?今特于泰寧等處立泰甯、福余、朵顏三衛,以阿劄失裡為泰甯衛指揮使,塔賓帖木兒為指揮同知,海撒男答奚為福余衛指揮同知,脫魯忽察兒為朵顏衛指揮同知,各領所部以安畜牧。自古番人無城郭,不屋居,行則車為室,止則氈為廬,順水草,便騎射為業。今一從本俗,俾遂其性。爾其安之。」 永樂元年十一月辛卯,敕諭兀良哈部落曰:「朕承天眷,君臨天下,嘗遣使齋詔諭爾。爾等聞命即遣人來朝,其誠可嘉。今仍舊制設泰甯、福余、朵顏三衛,俾爾等統屬軍民,鎮守邊境。舊嘗設官者,列名以聞,鹹複之。若頭目人等前未授官,今當授者,亦第其名來聞,朕即授之,俾世居本土,安其生業。」已而三衛諸夷益求內附,畀以大寧故衛地,使為外藩。自古北口至山海關外為朵顏,自廣甯前屯衛至廣寧自雲山外為泰寧,自白雲山至開原外為福餘。歲許聖節、正旦兩貢,每貢百人,繇喜峰口入。或曰,靖難兵之起,三衛夷人從戰有功,故界之。國史不書,莫可考焉。尋叛附阿魯台。二十年七月,上親征阿魯台,還討之,大敗其眾于屈烈兒河,靳馘無算。宣德三年九月,上出獵巡邊,駐蹕遵化,適其眾萬餘入寇,上以鐵騎三千逆擊大破之,獲首數千級。 正統九年七月,兀良哈入寇,發兵二十萬分四道,成國公朱勇出喜峰口,左都督馬諒出界嶺口,興安伯徐亭出劉家口,左都督陳懷出古北口,逾灤江,渡柳河,經大小興州,過神樹,破福余于全寧,又破泰甯、朵顏於虎頭山,鹵獲男婦以千計,馬牛羊以萬計。自是三衛雖衰,而怨中國益深,因通也先為鄉導入寇,後複謝罪入貢,國家亦撫納,而小小為寇鈔不絕。 正德十年,朵顏入馬蘭峪,殺參將陳幹。嘉靖以後時時犯邊,二十九年遂誘俺答大舉入塞。萬曆初總兵李成梁屢擊敗之。時有影克兄弟八枝,約二千餘騎,在會州青城等處住牧,長昂、炒蠻、董狐狸諸夷及夷婦大小嬖、只猛、可真等號為六凶,而長昂尤黠,最為邊患。其後分部散居,莫能自振,乃折而東合,實為殘薊之本焉。自昔大寧之建,東臂遼東,西肘宣府,為邊敷千里,益斥狄人於漠北,而檀薊皆在內地。大寧棄藩封,徙軍衛,更於是宣、遼之路中絕,而古北、喜峰為外邊;畿輔之間,騷然多事矣。自潮河川而西九十裡為白馬關,有城,二門,守備一人守之,有水關。其東有陳家穀堡,有水關。南有馮家穀堡。 * 白馬關西南四十裡為石塘嶺,距密雲四十裡。城週二裡一百四十五步,四門,參將一人守之。其西北有驃騎堡,有水關,白河從堡西北塞外來,經石塘嶺,下密雲縣,其東北有石佛堡。 * 又南四十裡為大水峪,有城,三門,遊擊一人、守備一人守之。其西北有西石城堡、東水峪堡,南有神堂峪堡,西南有河坊口堡、亓連口堡。亓連口南為潮河營,自潮河川而東二十裡為司馬台。有城,二門,提調一人守之,其東南有將軍台堡。 * 又東四十裡為曹家寨,距密雲九十裡。城週六裡三十六步,三門,複築新營,附城之西,二門,遊擊一人守之。其東有黑峪關堡、有水關,守備一人守之。南有吉家莊堡,提調一人守之。 * 曹家寨之東,牆子嶺之北,有霧靈山。距邊四十裡,水經注盂廣刑山也。其下為廣刑水,自黑峪關入,西南流徑牆子嶺,西合清水河。其山高峻,有雲霧蒙其上,四時不絕,上多奇花,又名萬花台。山之左右,峰巒拱列,深松茂柏,內地之民多取材焉。 元史有霧靈山伐木官;又言,文宗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議者謂此山錯在虜中,循山南以守之,曲而難;據此山以守之,徑而易。嘉靖初,巡撫都禦史王大用欲通朵顏,與重賂取其山城之,不果。 * 曹家寨之南八十裡為牆子嶺,距密雲七十五裡。城週一裡三百一步四尺,三門,參將一人、提調一人守之。有水關,水東流至石匣,南入於潮河。嘉靖四十二年俺答自此入犯;崇禎十一年總督侍郎吳阿衡死焉。其東北有磨刀峪堡、小黃崖、大黃崖堡,有水關,南有北水峪堡,又東有黃門關堡。 * 牆子嶺南三十裡為鎮虜營,有新舊二城,各二門;提調一人守之。其南有熊兒峪堡、漁子山堡。 * 自鎮虜營東南三十五裡至熊兒營,為馬蘭路轄峨嵋山寨界。 * 洪武十五年九月丁卯,北平都司言,邊衛之設,所以限隔內外,宜謹烽火,遠斥候,控守要害,然後可以讋服寇敵,撫輯邊氓。因上所轄關隘,自一片石至金水口凡二百處,請以各衛卒戍守其地,詔從之。 太祖實錄凡三修,其於大寧外邊事皆略而弗詳,儒臣之淺也;于內邊則具書之矣。薊鎮三協之名始自嘉靖末年,以四路為一協,石塘、古北口、曹家寨、牆子嶺為西協,馬蘭峪、松棚、喜峰口、太平寨為中協,建昌營、燕河營、石門子口、山海關為東協,而各路將之廢置不常,今據崇禎二年文案錄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