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昌平山水記 | 上頁 下頁


  環山凡十口,自大紅門東三里曰中山口。又東北六里曰東山口,距州東門八里,有樓,南北二座,三層。有松園,方廣數里,皆松檜,無一雜木。嘉靖中,俺答之犯,我兵伏林中,竟不得逞而去,今盡矣。又北而西十里曰老君堂口,距景陵北二里,上有老君堂三間。

  又西十五里曰賢莊日,距泰陵北五里。又西三里曰灰嶺口,守備一人守之。又西南十二里曰錐石口,距康陵東北二里。三口並有垣,有水門。崇禎九年,昌平之陷,自此入也。

  又南十二里曰鴈子口,距康陵西北三里。又西南三里曰德勝口,距九龍池四里,有垣有水門。又東南十里曰西山口,距悼陵南二里,有小紅門,距州西門八里。又東二里曰榨子口,距大紅門三里。凡口皆有垣,陵後通黃花城,自老君堂口至黃花城四十里。嘉靖十六年三月壬辰,命塞天壽山東西通黃花鎮路口。

  *

  東山口內一里水中間有小山曰平臺,山圓秀,成祖嘗駐蹕焉。嘉靖十五年,上命作亭於上,名曰聖跡。十七年四月壬子,上幸平臺山祀成祖文皇帝于亭中。亭形圓,以白石為欄,盤旋數十級而上,禦題聖跡二字,今毀。當口一小山曰影山。

  *

  東山口內北三四里有蟒山。

  *

  中山口北一里有仙人洞,洞在山麓,可容二百許人。洞口向東,從石梯而下,石皆倒垂奇怪,下為平地。洞內西北有一門,皆石槎牙而成,近門上有一大石鐘下懸,長數尺。門之內,少入轉而南,見有石罅如夾道,中深黑不敢入。

  *

  西山口西四里有虎峪山,又三里有大虎峪山。

  *

  德勝口西三里有溝溝岩,有上中下三岩,土人呼為石梯,深險可避兵。其水則一自老君堂來,徑長陵前而西,又東至七空橋。一自灰嶺口,一自賢莊口,合而下泰陵橋。一自錐石口下康陵橋,至泰陵橋南數十步而合,下定陵橋東至七空橋。一自德勝口來,徑昭陵橋東下七空橋,總為一流,出東山口,至鞏華城東北入沙河。而九龍池在昭陵西南,於山崖下鑿石為籠頭,泉出其吻,瀦而為池。

  上有粹澤亭,中一間,旁各三間,門三道東向,繚以周垣,為車駕謁陵事畢臨幸之所。嘉靖十五年,世宗所勅建也。峭壁清流,茂林幽館,今存者惟垣壁而已。

  *

  老君堂東北有長春亭三間,東西廂各三間,以備遊憇。

  *

  陵故為康家莊,長陵之東百余步有土一邱,康老葬焉。康老者,國初以前人也。文皇帝卜斯地而作山陵也,曰:「安死者,人之同情也。」命勿去。

  *

  而東山口內二里景陵果園之旁有古槐一株,其大數十圍,中空,可容十人坐,相傳為燕山竇氏莊,自陵木盡而槐亦伐矣。此皆在陵山以內者也。

  *

  陵西南數十里為京師西山。嘉靖十一年三月,勅:金山、玉泉山、七岡山、紅石山、甕山、香峪山皆山陵龍脈所在,毋得造墳建寺,伐石燒灰。

  *

  州城之內,舊有總督兵部侍郎一人,整飭兵備山西按察司副使若僉事一人,鎮守總兵官一人,標下坐營、左騎營、右騎營、左車營、右車營遊擊各一人,天壽山守備一人,戶部郎中若員外若主事一人,各有署。六部、六科、翰林院、光祿寺以陪祀至者,各有館,而翰林館在唐劉諫議祠之後。

  諫議名蕡,字去華,昌平人。太和二年,舉賢良方正,對策指斥宦官,遂不第。令狐楚在興元,牛僧孺在襄陽,皆辟為從事,待如師友,授秘書郎,為宦官所嫉,誣以罪,貶柳州司戶參軍,卒。

  昭宗時,贈右諫議大夫。元時以昌平驛官宮祺奏請,始為之立祠。元史,泰定二年,置諫議書院於昌平縣,祀唐劉蕡者,此也。祠本在舊縣,縣徙祠亦徙焉,在大成門之西。程敏政詩云:「新祠門對頖池灣。」先年翰林諸公宿此者,無不追往悼今,寄情篇什。今鞠為蔬圃矣。有香帛亭在州治西,每祭設黃幄奉安祝版禦香於此,太常寺館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