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顧炎武 > 昌平山水記 | 上頁 下頁


  定陵在大峪山,距昭陵北一裡。自昭陵五空橋東二百步分北為定陵神路,長三裡。路有石橋三空。陵東向,碑亭東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永陵。其不同者門內神廚庫各三間,兩廡各七間,三重門旁各有牆,牆有門,不升降中門之級,殿后有石欄一層,而寶城從左右上。榜曰定陵,碑曰大明神宗顯皇帝之陵。殿廡門為賊所焚,樹亡。

  *

  慶陵在天壽山西峰之右,距獻陵西少北一裡。自裕陵神路小石橋下分東北為慶陵神路,長二十余步。有橋一道,一空,制如獻陵。平刻龍鳳,殿柱飾以金蓮,殿無後門。殿后繚以垣門一道,門北有橋三道,皆一空,其水自殿西下,殿門西又有一小橋,為行者所繇。殿北過橋,有土岡,自東而來,至神路而止,岡後周垣門三道,如獻陵。寶城東西直上,至中複為甬道而入。榜曰慶陵,碑曰大明光宗貞皇帝之陵。殿門前及垣內樹四五百株。

  *

  德陵在檀子峪,距永陵東北一裡。自永陵碑亭前分北為德陵神路。陵西南向,碑亭前有橋三道,皆一空,制如景陵。平刻龍鳳,殿柱飾以金蓮,殿無後門。榜曰德陵,碑曰大明熹宗悊皇帝之陵。樹亡,凡殿樓門亭俱黃瓦。

  *

  十一陵皆一帝一後合葬,有繼立為後而祔葬者,有追尊所生為後而祔葬者。

  仁孝文皇后徐氏葬長陵,誠孝昭皇后張氏葬獻陵,孝恭章皇后孫氏葬景陵,孝莊睿皇后錢氏葬裕陵,孝貞純皇后王氏葬茂陵,孝康敬皇后張氏葬泰陵,孝靜毅皇后夏氏葬康陵,孝潔肅皇后陳氏葬永陵,孝懿莊皇后李氏葬昭陵,孝端顯皇后王氏葬定陵,孝元貞皇后郭氏葬慶陵。孝烈皇后方氏祔葬永陵,孝安皇后陳氏祔葬昭陵,繼後也。

  孝肅皇后周氏祔葬裕陵,憲宗母也,孝穆皇后紀氏、孝惠皇后邵氏祔葬茂陵,孝宗母、睿宗母也,孝恪皇后杜氏祔葬永陵,穆宗母也,孝定皇后李氏祔葬昭陵,神宗母也,孝靖皇后王氏祔葬定陵,光宗母也,孝和皇后王氏、孝純皇后劉氏祔葬慶陵,熹宗母、大行皇帝母也。而熹廟懿安皇后張氏不知所終,事莫得而詳焉。

  *

  宮人從葬之令,至英宗始除。故長陵有東西二井,東井在德陵東南饅頭山之南,西向,西井在定陵西北,東向。並重門,門三道,殿三間,兩廡各三間,綠瓦周垣。會典言長陵十六妃從葬,位號不具。其曰井者,蓋不隧道而直下,故謂之井爾。或言越絕書有禹井,井者法也,禹葬以法度,不煩人眾,當日命名之意,豈有取於此與!

  自英宗既止宮人從葬,於是妃墓始名,或在陵山之內,或在他山。其在陵山內者,則自昭陵之左,九龍池上南行二裡許為蘇山,有萬貴妃之墓,憲宗妃也,制如二井,東向。

  又南為銀錢山,有鄭貴妃暨二李、劉、週四妃之墓,神宗妃也,制如二井,南向,今毀。又南為襖兒峪,有四妃、二太子墓,中閻妃、王妃,左馬妃,次左沖哀太子,右楊妃,次右莊敬太子,世宗妃太子也。又南為悼陵,制如二井,東南向,孝潔皇后陳氏,初諡悼靈,葬此。世宗崩,遷永陵,而其封兆尚存,旁有沈、文、盧三妃之葬,至今猶曰悼陵雲。有神宮監。

  *

  悼陵之東為鹿馬山,有田貴妃之墓,大行皇帝妃也。大行皇帝禦宇之日,未卜山陵,田妃薨,葬此,在悼陵之下,南距西山口一裡餘。遣工部左侍郎陳必謙等營建,未畢而都城失守。賊以大行皇帝、大行皇后周氏梓宮至昌平,州之士民率錢募夫葬之田妃墓內,移田妃於右,帝居中,後居左,以田妃之槨為帝槨,斬蓬藋而封之。後乃建碑亭,前後各一座,門三道,殿三間,無陛,兩廡各三間,有周垣,而規制狹小,曾不及東西井之閎深。昔宋之南渡,會稽諸陵皆曰攢宮,實陵而名不以陵。春秋之法,君弒賊不討不書葬,實葬而名未葬。今之言陵者名也,未葬者實也,實未葬而名葬,臣子之義所不敢出也。故從其實而書之也。門外右為司禮監太監王承恩墓,以從死祔焉。

  *

  恭讓章皇后胡氏別葬金山,門三道二重,殿五間,兩廡周垣,碑無字。恭仁康定景皇帝、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別葬金山,門三道三重,殿五間,周垣門內有碑亭一座,碑曰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世宗、神宗皆嘗謁焉。其妃嬪、太子、諸王、公主之葬西山者,以百數。自沙河而南三十裡紅石口入山,陵塚相望,皆在京師西直門外三十餘裡之內,以其不隸於昌平,故不載。

  *

  其隸昌平者,則東山口迤東有劉惠妃之墓,英宗妃也。又東八裡綿山有蘄獻王、滕懷王之墓,仁宗子也。

  *

  凡陵及妃嬪、太子諸王之葬及上所禦殿,其外垣皆塗以紅。

  *

  十二陵各有宰牲亭,在裬恩門之左,西向,廳五間,廂各三間,亭一座,有血池,外有周垣黃瓦。惟長陵止一亭,無廳廂,而長陵門右別有具服殿五間,東向,有周垣,垣南有自石槽五,方而長,名曰雀池,貯水以飲雀。

  *

  十二陵各有祠祭署,在宰牲亭左,各有朝房,在陵下或左或右。

  *

  十二陵各有神宮監,在陵下,或左或右,有重門廳室,內臣居之。永、昭、定、慶四陵多至三百餘間,設內守備太監一人,神宮監掌印太監十二人。

  *

  十二陵各有神馬房,各有果園,其十二榛廠則分置在他縣。

  *

  十二陵各有衛;衛各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主率領軍士防護陵寢。其公署皆在州城中。嘉靖二十九年,以四千人立永安營,三千人立鞏華營,無事在州教場操演,有警赴各隘口把截。

  *

  凡祭,清明、中元、冬至以太牢,國初遣太子、親王,其後遣大臣行禮,文武衙門堂上官各一人,屬官各一人,分詣陪祭。忌辰及聖節、正旦、孟冬亦遣官行禮,止用香燭酒果,無帛,不陪祭。嘉靖十五年,改命春以清明,秋以霜降,遣官行禮,各陪祭。中元、冬至遣官行禮,不陪祭。歲凡四大祭、三小祭雲。仁、宣、英、武、世、穆、神七宗之朝,車駕親謁山陵,勳戚、文武大臣、百司巵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