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馮夢龍 > 醒世恒言 | 上頁 下頁
第二十五卷 獨孤生歸途鬧夢(3)


  且說韋皋統領大兵,離了成都,直到葭萌關外,正與吐蕃人馬相遇。先差通使與他打話道:「我朝自與你邦和親之後,出嫁公主做你國質婆,永不許興兵相犯。如今何故背盟,屢屢擾我蜀地?」那贊普答道:「雲南諸夷,元是臣伏我國的,你怎麼輒敢加兵,侵佔疆界?好好的還我雲南,我便收兵回去。半聲不肯,教你西川也是難保!」韋皋道:「聖朝無外,普天下那一處不屬我大唐的?要戰便戰,雲南斷還不成!」

  原來吐蕃沒有雲南夷人嚮導,終是路徑不熟。卻被韋皋預在深林窮穀之間,偏插旗幟,假做伏兵,又教步軍舞著藤牌,伏地而進,用大刀砍其馬腳。一聲炮響,鼓角齊鳴,衝殺過去。那吐蕃一時無措,大敗虧輸,被韋皋追逐出境,直到贊普新築的王城,叫做末波城,盡皆打破。殺得吐蕃屍橫遍野,血染成河。端的這場廝殺,可也功勞不小!韋皋見吐蕃遠遁,即便下令班師,一面差牌將齎捷書飛奏朝廷。一路上:喜孜孜鞭敲金凳響,笑吟吟齊唱凱歌聲。

  話分兩頭。卻說獨孤遐叔久住碧落觀中,十分鬱鬱。信步遊覽,消遣客懷,偶到一個去處,叫做升仙橋,乃是漢朝司馬相如在臨邛縣竊了卓文君回到成都,只因家事消條,受人侮慢,題下兩行大字在這橋柱上,說道:「大丈夫不乘駟馬高車,不過此橋。」後來做了中郎,奉詔開通雲南道徑,持節而歸,果遂其志。

  遐叔在那橋上,徘徊東望,歎道:「小生不愧司馬之才,娘子盡有文君之貌。只是怎能勾得這駟馬高車的日子?」下了橋,正待取路回觀。此時恰是暮春天氣,只聽得林中子規一聲聲叫道:「不如歸去!」遐叔聽了這個鳥聲,愈加愁悶,又歎道:「我當初與娘子臨別,本以一年半載為期。豈知擔閣到今,不能歸去。天那!我不敢望韋皋的厚贈,只願他早早退了番兵,送我歸家,卻也免得娘子在家朝夕懸望。」

  不覺春去夏來,又過一年有餘,才等候得韋皋振旅而還。那時捷書已到朝中,德宗天子知道韋皋戰退吐蕃,成了大功,龍顏大喜。御筆加授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仍領西川節度使。回府之日,合屬大小文武,那一個不奉牛酒拜賀!直待軍門稍暇,遐叔也到府中稱慶。自念客途無以為禮,做得《蜀道易》一篇。

  你道為何叫做《蜀道易》?當時唐明皇天寶末年,安祿山反亂,卻是鄭國公嚴武做西川節度。有個拾遺杜甫,避難來到西川,又有丞相房綰也貶做節度府屬官。

  只因嚴武性子頗多猜狠,所以翰林供奉李白,做《蜀道難》詞。其尾特雲:「錦城雖雲樂,不如早歸家。」乃是替房、杜兩公憂危的意思。遐叔故將這難字改作易字,翻成樂府,一者稱頌韋皋功德,遠過嚴武;二者見得自己僑遇錦城,得其所主,不比房、杜兩公。以此暗暗打動他。詞雲:

  「籲嗟蜀道,古以為難。蠶叢開國,山川鬱盤。秦置金牛,道路始刊。天梯石棧,勾接危巒。仰薄青霄,俯掛飛湍。猿猱之捷,尚莫能幹。使人對此,寧不悲歎!自我韋公,建節當關。蕩平西寇,降服南蠻。風煙甯息,民物殷繁。四方商賈,爭出其間。匪無跋涉,豈乏躋攀。若在衽席,既坦而安。蹲鴟療饑,筒布禦寒。是稱天府,為利多端。寄言客子,可以開顏。錦城甚樂,何必思還!」

  韋皋看見《蜀道易》這一篇,不勝嘆服。便對遐叔說:「往時李白所作《蜀道難》詞,太子賓客賀知章稱他是天上謫下來的仙人。今觀仁兄高才,何讓李白!老夫幕府正缺書記一員,意欲申奏取旨,借重仁兄為禮部員外,權充西川節度府記室參軍,庶得朝夕領教,不識仁兄肯曲從否?」

  遐叔答道:「我朝最重科目。凡士子不由及第出身,便做到九棘三槐,終久被人欺侮。小生雖則三番落第,壯氣未衰。怎忍把先世科名,一朝自廢?如今叨寓貴鎮,已過歲余,寒荊白氏在家,久無音信。朝夕縈掛,不能去懷。巴得旌旄回府,正要告辭。伏乞俯鑒微情,勿嫌方命!」

  韋皋謝道:「既是仁兄不允,老夫亦不敢相強。只是目下歲暮,冰雪載途,不好行走。不若少待開春,治裝送別,未為晚也。」遐叔一來見韋皋意思殷勤,二來想起天氣果然寒冷,路上難行,又只得住下。

  捱過殘臘,到了新年,又早是上元佳節。原來成都府地沃人稠,本是西南都會。自唐明皇駐蹕之後,四方朝貢,皆集於此,便有京都氣象。又經嚴鄭公鎮守巴蜀,專以平靜為政,因此閭閻繁富,庫藏充饒。現今韋皋繼他,降服雲南諸夷,擊破吐蕃五十萬眾,威名大振。這韋皋最是豪傑的性子,因見地方甯定,民心歸附,預傳號令,分付城內城外都要點放花燈,與民同樂。那道令旨傳將出去,誰敢不依。自十三到十七,共是五夜,家家門首紮縛燈棚,張掛新奇好燈,巧樣煙火,照耀如同白晝。獅蠻社火,鼓樂笙簫,通宵達旦。韋皋每夜大張筵宴,在散花樓上,單請遐叔慶賞元宵。剛到下燈之日,遐叔便去告辭。

  韋皋再三苦留,終不肯住。乃對遐叔說道:「仁兄歸心既決,似難相強。只是老夫還有一杯淡酒,些小資裝,當在萬里橋東,再與仁兄敘別,幸勿固拒。」即傳令撥一船隻,次日在萬里橋伺候,送遐叔東歸。又點長行軍士一名護送。

  到明早,韋皋設宴在萬里橋餞別遐叔,親舉金杯,說道:「此橋最古,昔諸葛孔明送費禕使吳,道是萬里之行,實始於此,這橋因以得名。今仁兄青雲萬里,亦由今始,願努力自愛。老夫蟬冠雖敝,拱聽泥金佳報,特為仁兄彈之!」一連的勸了三杯,方才捧出一個錦囊,說道:「老夫深荷令先公推薦之力,得有今日。止因王事鞅掌,未得少酬大恩。有累遠臨,豈不慚汗!但今盜賊生髮,勢難重挈。老夫聊備三百金,權充路費。此外別有黃金萬兩,蜀錦千端,俟道路稍寧,專人奉送。勿謂老夫輕薄,為負恩人也!」又喚過軍士分付道:「一路小心服事,不可怠慢!」軍士叩頭答應。遐叔再三拜謝道:「不才受此,已屬過望,敢煩後命!」領了錦囊,軍士跟隨上船。那韋皋還在橋上,直等望不見這船,然後回府。不在話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