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郭外寺(4) |
|
觀音禪院,在報恩山,亦曰支硎山寺。即古報恩寺基也。 * 樂天: 好是清涼地,都無系絆身。 晚晴宜野寺,秋景屬閒人。 淨石堪敷坐,寒泉可濯巾。 自慚容鬢上,猶帶郡庭塵。 * 咸平錢儼《碑銘》: 天下之名郡言姑蘇,古來之名僧言支遁。以名郡之地,有名僧之蹤,複表伽藍,綽為勝慨。至於傳法,不泯真風。則紀之以文,信無愧矣。蘇州觀音憚院,即東晉支公道林所建支硎寺也。伊昔二眾同居,舍宇尤廣。其山有支公馬跡,及瑞陵初圮〔所居石屋〕存焉。唐景龍中,詔更名報恩。及瑞陵初,圮海內精宇,人祇號咽,茲寺在圯例。獻文纘嗣,佛日再中。旃檀之林,枯荑畢秀。 時太原尹盧公筒求方牧是邦,與僧清蟄相善。乃勸舍俸錢,複新締架。大中五年,請僧洪憲主之,憲即豫章希運憚師之法嗣也。自咸通甲申歲,至於乾德甲子歲,幾百餘年。陵穀迭遷,香華中輟。其年二月,有永嘉憚學沙門文謙,嘗駐錫姑蘇,永光蘭若,頗以佛事結諸眾緣。尋詣天臺大寂韶公憚師之法席,願齒入室之列。大寂示之曰:汝雖越人,非越地可居,其當化人于吳地耳。於是遂如大寂之教,複來茂苑。 會僧正安公,以報恩舊地,辟而住持,是為今觀音憚院矣。複有本郡都知兵馬使趙承遇,及司理判官張仁基等同經度之。獲石銘於殿基,承遇巳下名氏,皆如銘之所記,蓋宿緣符契也。未幾,謙師徙居上方,所度弟子三十余人。今之恩公上人,蓋白眉也。亦禮大寂,得其宗旨。退而闡法席于先師之精廬,昭善繼也。恩公苦行有聞,玄談尤峻。適居放鶴之地,雅契安憚之陵。早歲,師嘗入京師,時愚方頂常參,一得相而面。今師沿前會之邂逅,疏本寺之寅緣,欲愚為文以紀共事。愚以向之所言,信無愧者,乃紀而銘之雲。 時大宋咸平六年六月,忠果確勇功臣、金州管內觀察使、判和州車州事、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兼御史大夫、上柱國、彭城郡開國公、食邑六千戶、實食封一千一百戶錢儼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