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郡志 | 上頁 下頁 |
郭外寺(3) |
|
天峰院,在吳縣西二十五裡南峰山,亦名支硎山。即東晉高僧支遁別庵也。皇朝祥符五年,刺史秦羲奏賜今名。 * 元豐六年,龍溪曾歎記,吳郡朱長文書: 闔閭城西二十餘裡,山之巔有憚院,祥符詔書,賜名天峰。考於《圖記》,所謂報恩山南峰院者,是也。《記》言: 晉僧支道林,因行室林泉,置報恩院。唐之大中,改為支山憚院。晉之天福,改南峰額。予先世松櫝,在羊腸山之朝陽,歲時展省,屢過天峰。嘗訪遺詩舊刻,求其地之所在,以參驗之。而唐人劉長卿《游支硎山寺》,皮日休、陸龜蒙《宿報恩寺水開》、《題支山南峰》,皆為賦詩。資歷以後,州刺史白居易、劉禹錫亦有報恩寺詩。按:長卿至德中嘗為監察禦史,日休、龜蒙《松陵唱和》出鹹通年。又言南峰院額,故相國裴休所書也。休,乃人中宰相。於是一時而報恩、支山、南峰三名並存。則知《記》所載:大中、天福,更名者,誤也。今山下楞伽院有石刻,言院即報恩遺址。原田中有《報恩惠敏律師塔碑》,言:建塔於寺之西南隅,當八隅泉池之上,中峰蘭若之下。碑望楞伽,正在東北。而《記》所謂石室者,亦在楞伽,人猶謂之支遁庵。自庵前丙向登山,可數目步,林中一徑,入中峰院。自徑前南行,其登彌高。又數百步,乃至天峰北僧院。其依一山,而道固有石。盤薄平廣,泉流其上,清可愛。居易詩雲:「淨石堪敷坐,清泉可濯巾。」其謂是也。昔莊周言:庖丁之刀十九年,若新發於硎。陸德明釋:硎,磨石也。余謂此石,其平如砥,支硎之名,宜取諸此。而石文又有如蹄涔者,人謂之馬跡石。故禹錫詩雲:「石文留馬跡,峰勢聳牛頭。」日休、龜蒙與穰嵩起南池聯句亦曰:「翠出牛頭聳,苔深馬跡訛。」又曰:「支硎辟亦過」。牛頭峰今在天峰之南,此其可考者。禹錫詩雲:「又有泉眼潛通海」之語,與夫《松陵詩》所言,《承閣南池惠敏碑》所言,八隅泉池皆已湮沒,失其故處。而裴公書額亦不復見矣。若山下石室,山半石門,天峰之傍有待月嶺,嶺下有碧琳泉,又有放鶴亭,其址猶在。而劉、白、皮、陸之所賦詠,皆不及之,此又不可考者也。昔逸少既謝會稽安石,猶臥東山,遁乃與之袋濤。自放虛寂之境,而有登臨之適。故時人以為高逸。遁之所遊多矣,維吳之報恩,越之沃洲最著。沃洲有養馬坡、放鶴峰,故此山亦有馬跡石、放鶴亭。傳言遁常畜馬縱鶴,其說皆有理趣,非窘拘於浮屠法者也。遁之沒已七百餘年,而事之傳於名跡者猶不泯,其為世所慕如此。近歲,僧德興者,始傳憚法於天峰,繼住持者十來人矣。德興之始來,茅屋土階,僅禦風雨。後有文啟、慧汀、贊元、維廣者,大增葺之。基上架木,上瓦下甓,堂殿庖庳,廊廉寮開,門庭兜街,次第完潔。東有浴室,西有憩庵。佛貌經藏,無不嚴具。以其治之非一人,積之非一日,而能終始如一,故賴以成就。其財費則取之州人,非一家也。予常以職事獲閱書于太史氏,因見景德四年,有建言者曰:民佞佛費財,宜加禁止。上曰:佛教本于修心,至於憚學,為益滋大。於是言者不行。蓋先王以道治天下,使人心化而不自知。故其盛時,慎獨而無思。犯禮者,非必士民也。釋氏心法之妙,殆不失無王道化之意。乃知無聖後聖,其揆一也,豈虛言哉。贊公長老,夙受法於明因憚師,又深通順觀肇論之旨。心地乃達,無所底滯,予之道友也。一日謂予曰:「天峰自德興新之,且及百年,願有所記。」 予謂沃洲,居易為之記矣。而報恩寂寥,未有紀者。因為考論本末,書以畀之。 * 政和七年,葉勸《超隱堂記》: 佛子棄親出家,本欲擺脫名利。自非上根法器,了達根源,未有不為名利所縛。雖大善知識,亦不免於求名而利附焉。故必欲開張鋪席,以求出世。至於終老而不返,一曰欲以利益眾生,一曰欲以開導群迷。此特自為之辭爾。焉有能利益眾生,開導群迷,而不知所以自求安隱,以遁其形耶?余道友才公則不然。雖嘗繇萬壽首坐,住天峰禪院。才得旬歲,即興退休之念。會余解官南歸,亦思與之相近。因出橐裝,為營小居能仁精舍,乃名其所居之堂曰「超隱」。蓋佛以清淨為奉,虛無淡泊為宗。而垂世立教,憚律兩行,專說法相,是真是實,即謂之律說。有非有說,無非無當,體不離湛然常住,即名為憚。自達磨傳此心印,面壁九年,下立文字,不假聲聞,而第一義諦,複然流通,遍周沙界。自爾以來,燈燈相傳,照耀大千。啟發昏蒙,證菩提果,超出世間,與佛同體。得茲道者,才公有焉。昔紹聖末,余掾澧陽,謁長老自齡于夾山。時會下憚人,無慮二百輩。而獨談公不容口,繇此始識公於此山之庫下。形骨清臒,標韻高古,無異於孤雲獨鶴。然稍稍接之,話言莫非善巧柔軟,議諭風起。至於亹之處,如泉寶始開,悉白胸中流出,所謂深得辯才三昧者。見知既已如此之超然矣,而又能于茲時出超然拔俗之見,以求隱處而退休焉。其度越稠人廣眾,卓絕數等矣。以是而名茲堂,非虛言也。堂兩楹五架,粗完潔,不侈不陋,真道人所居。 餘不記其土木之工,而粗記公超然隱居之意如此。 * 葉夢得《游南峰寺詩序》: 游南峰寺,獨登待月嶺而還。長老才上人雲,欲作亭嶺上,以待予再至。因以詩贈雲: 澤國鐘下流,有山獨西南。標奇借明眼,夙昔多窮探。 腹背眩金碧,鐘魚半精藍。支郎放鶴地,妙解無餘談。 高木氣未炎,綠陰正清酣。我懶倦登陟,茲行吒猶堪。 幽尋雖雲初,佳處默已諳。久欲謝塵滓,往同彌勒龜。 平生行九九,晚識前三三。才也實可人,窮年玩煙嵐。 胸中有定水,萬境潛包含。嚴霜掃赬紫,老幹餘楩楠。 啖蔗要自佳,食茶亦雲甘。坐斷方丈室,天花雨毿毿。 笑我窘世網,何殊老眠蠶。我今已解縛,真理密自耽。 但恐愛山意,多求尚成貪。願借待月嶺,重開石頭庵。 偃松久傲兀,碧琳故澄涵。言尋覺城路,更欲從遍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