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范成大 > 吳船錄 | 上頁 下頁 |
十 |
|
壬子。發涪州。過羣豬灘,既險且長。水雖大漲,亂石猶森然。兩傍他舟皆蕩兀,驚怖號呼。 百二十裡,至忠州酆都縣。去縣三裡,有平都山仙都道觀,本朝更名景德。冒大暑往遊,阪道數折,乃至峰頂。碑牒所傳,前漢王方平、後漢陰長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陰君丹爐及兩君祠堂皆存。祠堂唐李吉甫所作,壁亦有吉甫像。有晉、隋、唐三殿,制度率痹狹,不突兀,故能久存。壁皆當時所畫,不能盡精,惟隋殿后壁十仙像為奇筆,豐臞妍怪,各各不同,非若近世繪仙聖者一切為靡曼之狀也。晉殿內壁亦有溪女等像,可亞隋壁。殿前浴丹池,不甚甘涼。 滿山古柏大數圍,轉運司歲遣官點視。相傳為陰君手種。余以成都孔明廟柏觀之,彼止劉蜀時物,乃大此數倍。然段文昌《修觀記》已雲「峭壁千仞,下臨沸波,老柏萬栽,上蔭峰頂」,段時已稱老柏,或真陰君所植,直差瘦耳。陰君以煉丹濟人為道業,其法猶傳,知石泉軍章森德茂家有陰丹甚奇,即陰君丹法也。 觀中唐以來留題碑刻以百數,暑甚不暇徧讀。道家以冥獄所寓為酆都宮,羽流雲此地或是。 晚行數十裡,至竹平宿。 癸醜。發竹平。七十裡,至忠州。有四賢閣,繪劉晏、陸贄、李吉甫、白居易像,皆嘗謫此州者。又有荔枝樓,樂天所作。 又行五十裡,至萬州武寧縣。八十裡,至萬州。宿在江濱。邑裡最為蕭條,又不及恭、涪。蜀諺曰:「益、梓、利、夔最下,忠、涪、恭、萬尤卑。」然泝江入蜀者,至此即舍舟而徒,不兩旬可至成都,舟行即須十旬。 甲寅。早遊西山。萬有西山及岑公洞,皆可遊。岑叟事見嚴挺之碑,隋末避地得道。洞隔漲江,不暇往。 西山之麓登阪,及山半,得平地,有泉溢為小湖,作亭堂其上,荷芰充滿,四山紫翠環之,亦佳處也。山谷題字極稱許之。湖上有煙霏閣,取題中語也。 食頃回,解舟。六十裡,至開江口。水自開、達州來合大江。四十裡,至下岩。沿江石壁下,忽嵌空為大石屋,即石壁鑿為像設,前有瑞光閣,閣上石岩如簷,覆之水簾,落岩下排溜閣前,此景甚奇。然此水乃山頂田間灌溉之餘,旱則涸矣。閣前有大荔枝兩株,交柯蔽映。入蜀道,至此始見荔枝。 岩壁刻字尤多,坡、穀皆有之。坡書殊不類,非其親跡。寺屋尤弊壞。昔有劉道者創之,劉死,鑿岩壁以藏骨,今有石室處可辨也。 四十裡,至雲安軍。又十餘裡,風作水湧,泊舟宿。 乙卯。過午,風稍息,遂行。百四十裡,至夔州。餘前年入蜀,以重午至夔,魚複方漲,八陣在水中,今來水更過之,六十四蕝不復得見,頗有遺恨。 峽江水性大惡,飲輒生癭,婦人尤多。前過此時,婢子輩汲江而飲,數日後發熱,一再宿,項領腫起,十餘人悉然。至西川月余,方漸消散。守、倅乃日取水于臥龍山泉,去郡十許裡,前此不知也。 丙辰。泊夔州。早遣人視瞿唐水齊,僅能沒灩澦之頂,盤渦散出其上,謂之灩澦撒發。人雲如馬尚不可下,況撒發耶!是夜,水忽驟漲,渰及排亭諸簟舍,亟遣人毀拆,終夜有聲,及明走視,灩澦則已在五丈水下。或謂可以僥倖乘此入峽,而夔人猶難之。同行皆往瞿唐祀白帝,登三峽堂及游高齋,皆在關上。高齋雖未必是杜子美所賦,然下臨灩澦,亦奇觀也。 丁巳。水長未已,辰、巳時,遂決解維。十五裡,至瞿唐口,水平如席。獨灩澦之頂,猶渦紋瀺灂,舟拂其上以過,搖艣者汗手死心,皆面無人色。蓋天下至險之地,行路極危之時,傍觀皆神驚,餘已在舟中,一切付自然,不暇問,據胡牀坐招頭處,任其蕩兀。每一舟入峽數裡,後舟方敢續發。水勢怒急,恐猝相遇,不可解拆也。帥司遣卒執旗,次第立山之上,下一舟平安,則簸旗以招後船。舊圖雲:「灩澦大如襆,瞿唐不可觸。灩澦大如馬,瞿唐不可下。」此俗傳「灩澦大如象,瞿唐不可上」,蓋非是也。後人立石辯之,甚詳。 入峽百余步,南壁有泉,相傳行人欲飲水,則叫呼曰人渴也,泉出岩罅,盡一杯而止。舟行速且難梢泊,不暇考也。 峽中兩岸,高岩峻壁,斧鑿之痕皴皴然,而黑石灘最號嶮惡。兩山束江驟起,水勢不及平,兩邊高而中窪下,狀如茶碾之槽,舟楫易以傾側,謂之茶槽齊,萬萬不可行。余來,水勢適平,免所謂茶槽者。又水大漲,渰沒草木,謂之青草齊,則諸灘之上,水寬少浪,可以犯之而行。余之來,水未能盡漫草木,但名草根齊,法亦不可涉,然犯難以行,不可回首也。 十五裡,至大溪口。水稍闊,山亦差遠,夔峽之險紓矣。 七十裡,至巫山縣宿。縣人雲:「昨夕水大漲,灩澦恰在船底,故可下夔峽。至巫峽則不然,則須水退十丈乃可。」是夕,水驟退數丈,同行者皆有喜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