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五代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河東藩王登大位(2) |
|
到了幽州,闔城士庶,統來迎觀。父老或牽羊持酒,願為獻納,都為衛兵叱去,不令與重貴相見。重貴當然悲慘,州民亦無不唏噓。至重貴入城,駐留旬餘,州將承遼主命,犒賞酒肉。趙延壽母,亦具食饌來獻,重貴及從行諸人,才算得了一飽。 既而自幽州啟行,過薊州、平州,東向榆關,榛莽塞路,塵沙蔽天,途中毫無供給,大眾統餓得饑腸轆轆,困頓異常。夜間住宿,也沒有一定館驛,往往在山麓林間,瞌睡了事。幸喜木實野蔬,到處皆有,宮女從官,自往採食,尚得療饑。重貴亦借此分甘,苟延殘命。 又行七八日至錦州,州署中懸有遼太祖阿保機畫像,遼兵迫令重貴等下拜。重貴不勝屈辱,拜後泣呼道:「薛超誤我!不使我死。」【求死甚易,恐仍口是心非。】 再走了五六日,過海北州。境內有東丹王墓,特遣延煦瞻拜。嗣是渡遼水抵渤海國鐵州,迤邐至黃龍府,大約又閱十餘天,說不盡的苦楚,話不完的勞乏。李太后、安太妃兩人,年齡已高,委頓的了不得。安太妃本有目疾,至是連日流淚,竟至失明。就是馮皇后以下諸妃嬪,均累得花容憔悴,玉骨銷磨,這真所謂物極必反,數極必傾,前半生享盡榮華,免不得有此結果呢!【當頭棒喝。】 遼主德光,已將重貴北遷,據有中原。遂號令四方,徵求貢獻。鎮日裡縱酒作樂,不顧兵民。趙延壽請給遼兵餉糈,德光笑道:「我國向無此例,如各兵乏食,令他打草穀罷了。」 看官道打草穀三字,作何解釋?原來就是劫奪的別名,自遼主有此宣言,胡騎遂四出剽掠,凡東西兩京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俱盡,村落一空。 遼主又嘗語判三司劉昫道:「遼兵應有犒賞,速宜籌辦!」 劉昫道:「府庫空虛,無從頒給,看來只有括借富民了!」 遼主允諾。遂先向都城士民,括借錢帛,繼複遣使數十人,分詣各州,到處括借。民不應命,即加苛罰。百姓痛苦異常,不得已傾產輸納。那知遼主並未取作犒賞,一古腦兒貯入內庫,於是內外怨憤,連遼兵亦都解體了。 楊光遠子承勳,由汝州防禦使,調任鄭州。【見三十三回。】遼主因他劫父致死,召令入都,承勳不敢不至。及進謁遼主,被遼主當面呵斥,且置諸極刑,令部兵臠割分食。別用承勳弟承信為平盧節度使,使承楊氏宗祀。匡國軍節度使劉繼勳,曾參預絕遼政策,至是入朝遼主,亦為遼主所責,命他鎖住,將解送黃龍府。宋州節度使趙在禮,聞遼將述軋、拽剌等入據洛陽,急自宋趨洛,進謁遼將。述軋、拽剌踞坐堂上,絕不答禮,反勒令獻出財帛。在禮很是憤悶,但托言入朝大樑,再行報命。僥倖脫身,轉趨鄭州,接得劉繼勳被拘消息,自恐不免,便在馬櫪間縊死。【死已晚矣。】遼主聞在禮死耗,方將繼勳釋出,繼勳已驚慌成疾,未幾畢命。為此種種情事,遂致各鎮耽憂,別思擁戴一尊,驅逐胡兵。可巧河東節度使劉知遠,乘勢崛起,雄長西陲,於是中原帝統,迫歸劉氏身上,又算做了一代的亂世君主。【特筆提出,成一片段。】 劉知遠鎮守河東,本來是蓄勢待時,審機觀變,所以晉主絕遼,他亦明知非策,始終未嘗入諫。及遼主入汴,亟派兵分守四境,防備不虞,且恐遼兵強盛,一時不便反抗,特遣客將王峻,齎奉三表,馳往大樑。一是賀遼主入汴,二是說河東境內,夷夏雜居,隨在須防,所以未便離鎮入朝,三是因遼將劉九一,駐守南川,有礙貢道,請將劉軍調開,俾便入貢。遼主德光,覽畢表文,很是喜歡,便令左右擬詔褒獎。詔書草定,由遼主過目,特提起筆來,將劉知遠三字上,加一兒字。又取出木枴一支,作為賜物,命王峻持詔及枴,還報知遠。向例遼主賞賜大臣,以木枴為最貴,大約如漢朝舊制,頒賜幾杖相似。遼臣中惟皇叔偉王,才得此物。王峻負枴西行,遼兵望見,相率避路,可見得這枝木枴,是非常鄭重的意思。 及峻到河東,覆報知遠,呈上遼主詔書,及所賜木枴,知遠略略一瞧,並沒有什麼希罕,但問及大樑情形。峻答道:「遼主貪殘,上下離心,必不能久有中原,大王若舉兵倡義,銳圖興複,海內定然響應,胡兒雖欲久居,也不可得了!」 知遠道:「我遞去三表,原是緩兵計策,並不是甘心臣虜。【借知遠口中,說出齎表本意。】但用兵當審察機宜,不可妄動,今遼兵新據京邑,未有他變,怎可輕與爭鋒?好在他專嗜財貨,欲壑已盈,必將北去。況且冰雪已消,南方卑濕,虜騎斷不便久留。我乘他北走,進取中原,方可保萬全了。」【計策固是,奈百姓何!】 於是按兵不發,專俟大樑動靜,再定進止。 遼主未得知遠謝表,疑有貳心,又派使催貢方物。知遠乃遣副留守白文珂入獻奇繒名馬。遼主面語文珂道:「汝主帥劉知遠,既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究竟懷著甚麼意思?」 文珂權詞解免。經遼主令他回報,即兼程西歸,報明知遠。孔目官郭威在側,便即進言道:「虜恨已深,不可不防!」 知遠道:「且再探聽虛實,起兵未遲。」 忽由大樑傳到遼詔,上書大遼會同十年,大赦天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