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五代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二十一回 王德妃更衣承寵 唐明宗焚香祝天(1) |
|
卻說唐主李嗣源,寵任樞密使安重誨,連他矯制與否,亦未嘗過問。重誨冤殺任圜,才行奏聞,唐主反詔數圜罪,說他不遵禮分,潛附守殷,應該處死。惟骨肉親戚僕役等,並皆赦罪云云。在唐主的意見,還算是格外矜全,其實已為重誨所蒙蔽,枉害忠良了。 重誨為佐命功臣,因此得寵。還有一個後宮寵妃,與重誨陰相聯絡,每在唐主面前,陳說重誨好處,唐主益深信不疑。原來唐主正室,系是曹氏,只生一女,封永甯公主,次為夏氏,生子從榮、從厚,妾為魏氏,就是從珂生母,由平山擄掠得來。【見前文。】又有一個王氏女,出自邠州餅家,為梁將劉鄩所買,作為侍兒,及年將及笄,居然生成一副絕色,眉如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當時號為「花見羞」。得鄩鍾愛,鄩死後,此女無家可歸,流寓汴梁。適嗣源次妻夏夫人去世,另求別耦。有人至安重誨處,稱揚王氏美色,重誨即轉白嗣源,嗣源召入王氏,仔細端詳,果然是豔冶無雙,名足稱實。雖王氏行誼不同劉後,但也是一朝尤物。從來好色心腸,人人所同,難道唐主嗣源,見了美色,有不格外愛憐麼?況王氏身雖無主,尚帶得遺金數萬,至此多齎給嗣源。嗣源既得麗姝,又得黃金,自然喜上加喜,寵上加寵。即位未幾,封曹氏為淑妃,王氏為德妃。 王氏尚有餘金,又贈遺嗣源左右,與嗣源諸子。大家得了錢財,哪個不極口稱讚,並且王氏性情和婉,應酬周到,每當嗣源早起,盥櫛服禦,統由她在旁侍奉,就是待遇曹淑妃,亦必恭必敬,不敢少忤。及曹淑妃將冊為皇后,密語王氏道:「我素多病,不耐煩勞,妹可代我正位中宮。」 王氏慌忙拜辭道:「後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當此尊位呢?」【初意卻還可取。】 既而六宮定位,曹氏雖總掌內權,如同虛設,一切處置,多出王氏主張。 王氏既已得志,倒也顧念恩人,如遇重誨請托,無不代為周旋。重誨有數女,經王氏代為介紹,欲令皇子從厚娶重誨女為婦,唐主恰也樂允。偏重誨入朝固辭,轉令王氏一番好意,無從效用。看官閱此,幾疑安重誨是個笨伯,有此內援,得與後唐天子,結作兒女親家,尚然不願,豈不是轉惹冰上人懊悵麼?那知重誨並非不願,卻是受了孔循的愚弄。循也有一女,方運動作太子妃,一聞重誨行了先著,不禁著急起來,他本是刁猾絕頂的人,便往見重誨道:「公職居近密,不應再與皇子為婚,否則轉滋主忌,恐反將外調呢。」 重誨是喜內惡外,又與循為莫逆交,總道是好言進諫,定無歹意,因此力辭婚議。聰明反被聰明誤。循遂托宦官孟漢瓊,入白王德妃,願納女為皇子婦。王氏因重誨辜負盛情,未免介意,此時由漢瓊入請,樂得以李代桃,便乘間轉告唐主,玉成好事。重誨漸有所聞,才覺大怒,即奏調孔循出外,充忠武軍節度使,兼東都留守,唐主勉從所請。 可巧秦州節度使溫琪入朝,願留闕下。唐主頗喜他恭順,授為左驍衛上將軍,別給廩祿。過了多日,唐主語重誨道:「溫琪系是舊人,應擇一重鎮,俾他為帥。」 重誨答道:「現時並無要缺,俟日後再議。」 又隔了月余,唐主複問重誨,重誨勃然道:「臣奏言近日無闕,若陛下定要簡放,只有樞密使可代了。」 唐主亦忍耐不住,便道:「這也無妨,溫琪豈必不能做樞密使麼?」 重誨也覺說錯,無詞可對。【誰叫你如此驕橫。】溫琪得知此事,反暗生恐懼,好幾日托疾不出。 成德節度使王建立,亦與重誨有隙,重誨說他潛結王都,陰懷異志。建立亦奏重誨專權,願入朝面對。唐主即召令入都,建立奉詔即行,馳入朝堂,極言重誨植黨營私,且說樞密副使張延朗,以女嫁重誨子,得相援引,互作威福。唐主已疑及重誨,又聽得建立一番奏語,當然不樂,便召重誨入殿。重誨也含怒進來,惹得唐主愈加懊惱,便顧語重誨道:「朕擬付卿一鎮,暫俾休息,權令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授外官。」 重誨不待說畢,厲聲答道:「臣披除荊棘,隨陛下已數十年,值陛下龍飛九重,承乏機密,又閱三載,天下幸得無事,一旦將臣擯棄,移徙外鎮,臣罪在何處?敢乞明示!」 唐主愈怒,拂袖遽起,退入內廷。 適宣徽使朱弘昭入侍,便與語重誨無禮,弘昭婉奏道:「陛下平日待重誨如左右手,奈何因一旦小忿,遽加擯斥,臣見重誨語多拗戾,心實無他,還求陛下三思!」 唐主怒為少霽,越日複召入重誨,溫言撫慰。建立乃陛辭歸鎮,唐主道:「卿曾言入分朕憂,奈何辭去?」 建立道:「臣若在朝,反累陛下動怒,不若告辭!」 唐主道:「朕知道了。」 會同平章事鄭玨,表情致仕,有詔允准,即令建立為右僕射,兼同平章事。 既而皇子從厚納孔循女為妃,循乘便入朝,厚賂王德妃左右,乞留內用。安重誨再三奏斥,仍促令赴鎮。皇侄從璨,素性剛猛,不為人屈。從前唐主幸汴,往討朱守殷,留他為皇城使,他召客宴會節園,酒後忘情,戲登禦榻,當日並無人糾彈,蹉跎年餘,反由重誨提出劾奏,貶為房州司戶參軍,尋且賜死。此外挾權脅主,黨同伐異,尚難盡述。 義武節度使王都,在鎮十餘年,因與莊宗結為姻親,曾將愛女嫁與繼岌,所以累蒙寵眷,屬州得自除刺史,所出租賦,皆贍本軍。至莊宗已歿,繼岌自殺,唐主嗣源即位,尚是曲意優容,不加征索,獨安重誨屢加裁抑,且說他逼父奪位,心不可問,因之唐主亦隨時預防。會契丹屢次犯塞,唐廷調兵守邊,多屯駐幽、易間,免不得仰給定州,都不願輸運,遂有異圖。再加心腹將和昭訓,勸都為自全計,都即遣人至青、徐、歧、潞、梓五鎮,齎投蠟書,約同起事。偏五鎮概不答覆,令都孤掌難鳴,乃複募得說客,令勸北面副招討使王晏球。晏球不但不從,反飛表唐廷,報稱都反。唐主便命晏球為招討使,發諸道兵進攻定州。 都至此已勢成騎虎,不能再下,只好糾眾拒守。【不反烏乎死,不死烏能泄養父遺恨!】一面向奚酋禿餒處求救,啗以重賂。禿餒遂率萬騎來援,突入定州。晏球見番兵氣盛,不如讓他一舍,退保曲陽。那禿餒即揚揚自得,與都合兵進攻。將至曲陽附近,伏兵猝發,左右夾擊,把禿餒等一鼓殺退。晏球乘勝追擊,拔西關城,作為行府,令祁、易、定三州土民,輸稅供軍。都與禿餒困守孤城,呼禿餒為餒王,屈身奉事,求他設法免患。禿餒乃替他乞師契丹,契丹亦發兵相助。都遣部將鄭季璘、杜弘壽等,往迎契丹軍。適被晏球偵悉,潛師邀擊,把季璘、弘壽一併擒回,斬首示眾。 都益覺氣沮,至契丹兵到,方與禿餒開城相會,合兵襲破新樂,複逼曲陽。晏球憑城遙望,見來軍輕佻不整,可以力破,便召集將校,指示敵隙,方下城宣諭道:「王都恃有外援,躍馬前來,我看他趾高氣揚,必然無備,可一戰成擒哩。今日乃諸軍報國的時間,宜悉去弓矢,概用短兵接戰,不得回顧,違令立斬!」 此令一下,全軍應命,當即開城出戰。騎兵先驅,步兵繼進,或奮檛,或揮劍,或持斧,或挺刃,不管甚麼死活,一齊衝殺過去。晏球在後督戰,有進無退,任你番騎精壯得很,也被殺得七零八落,死亡過半,餘眾北遁,都與禿餒,拚命逃還。 契丹敗卒,走回本國,途中又被盧龍軍截殺一陣,只剩得寥寥無幾,脫歸告敗。契丹主耶律德光,再遣酋長惕隱一作特哩袞,系契丹官名。來救定州,又為王晏球殺敗,仍然遁回。盧龍節度使趙德鈞,複遣牙將武從諫,埋伏要路,截住歸蹤。惕隱不及防備,被從諫突出一槍,搠落馬下,活捉而去;並擒得番目五十人,番兵六百人。趙德鈞遣使獻俘,解至洛都。廷臣請駢戮示威,唐主道:「此等皆虜中驍將,若盡加誅戮,使彼絕望,不如暫行留存,借紓邊患。」 乃赦惕隱及番目五十人,餘六百人一體處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