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九十三回 爭密約侍郎就道 返欽使憲政萌芽(3)


  接連又有五大臣出洋事,惱動了一位志士吳樾。樾系皖北桐城人,生得慷慨激昂,自命為暗殺党先鋒,他與五大臣毫無私仇,只為了排滿主義,挾著炸彈,潛身進京。這日聞五大臣乘車出發,他先在車站坐待,等到五大臣陸續入站,將上火車,就取出炸彈,突然拋去。五大臣到底有福,未遭毒手,那僕役們恰死了好幾個。【誤中僕役,恰難為一顆炸彈。】當下大起忙頭,由全班巡警,分路搜查,竟不見有可疑人物,只火車外面,有好幾具屍首,仔細檢查,除被炸的僕役外,有一血肉模糊的屍骸,粗具面目,恰沒有人認識,複將衣服內一一檢查,懷中尚藏有名片,大書吳樾姓名,名下又有皖北人三字。【烈士徇名。】

  大眾料是革命黨中人物,彼此相戒,幾乎風聲鶴唳,杯弓蛇影。鬧了月餘,始漸平靜。徐世昌、紹英不願出洋,清廷只得改派了尚其亨、李盛鐸。五大臣駕艦出遊,自日本達美國,轉赴英德。考察了數國政治,吸受些文明氣息,遂從外洋擬了一折,把各國憲政大略,敘述進去。差不多如王荊公萬言書,結末是請速改行立憲政體,期以五年。【中國人的熱心。】這奏摺傳達清廷,皇太后尚遲疑未決,至次年七月,五大臣回國,由兩宮召見數次,他五人各暢所欲言,說得非常痛切。太后也為動容,遂於光緒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頒發預備立憲的上諭道:

  朕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

  我朝自開國以來,列聖相承,謨烈昭垂,無不因時損益,著為憲典。現在各國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勢,而我國政令,積久相仍,日處阽危,憂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制,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簡派大臣分赴各國,考查政治。現載澤等回國陳奏,皆以國勢不振,實由於上下相睽,內外隔閡,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護國。而各國之所以富強者,實由於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採眾長,明定權限,以及籌備財用,經畫政務,無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國相師,變通盡利,政通民和,有由來矣。

  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國家萬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徒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亟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並將各項法律,詳慎厘訂,而又廣興教育,清理財政,整頓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著內外臣工切實振興,力求成效,俟數年後規模粗具,查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佈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著各省將軍督撫,曉諭士庶人等,發憤為學,各明忠君愛國之義,合群進化之理,勿以私見害公益,勿以小忿敗大謀,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預備立憲國民之資格,有厚望焉!欽此。

  ***

  這篇諭旨,在清廷以為空前絕後的政策,其實紙上空談,連實行的期限,尚且未定,已可見慈禧後的粉飾手段了。當下派載澤等編纂新官制,停捐例,禁鴉片,創設政務處及編制館等,似乎銳意維新,不涉空衍。並命慶親王弈劻為總核大臣,這慶親王仰承慈眷,把懿旨格外凜遵,不到幾日,就將京內外官制,核定崖略,具折奏陳:【徒改官制,擺成一個空架子,究于國家何益?】

  內閣軍機處,暫仍舊貫,把六部改作十一部,首外務部,次吏部,次民政部,次度支部,次禮部,次學部,次陸軍部,次法部,次農工商部,次郵傳部,次理藩部,每部設尚書一員,侍郎二員,不分滿漢,都察院改為都禦史一員,副都禦史二員,大理寺改為大理院,太常光祿鴻臚三寺,併入禮部,國子監並入學部,太僕寺併入陸軍部,這算是京內官制的改革。

  各省督撫下,設布政、提法、提學三司,交涉紛繁的省分,增交涉使,有鹽省分,仍留鹽法使,或鹽法道與鹽茶道,東三省設民政、度支兩使,代布政使職任。又裁撤分巡分守各道,添設巡警勸業二道,分設審判廳,增易佐治員,這算是外省官制的改革。換湯不換藥,何足醫國。官制粗定,複開憲政編查館,建資政院,中央立統計處,外省立調查局,並派汪大燮、於式枚、達壽三大臣,分赴英德日三國考察憲法。

  正在忙碌時候,忽報革命党人趙聲肇亂萍鄉,清政府方道是宣佈立憲,可以抵制革命,誰知革命黨仍舊橫行,免不得意外憂慮。嗣聞萍鄉縣已經嚴防,黨人無從侵入,有幾個已拿下了,有幾個已槍斃了,只主張起事的趙聲,恰遠颺得脫,遍索無著。有人查得趙聲履歷,乃是江蘇丹徒人,表字伯先,系南洋陸師學堂第一次畢業生,與吳樾很是投契。吳樾未死的時候,曾遺書趙聲,有「君為其難,我為其易」的密約。趙聲也有贈吳的詩章,小子曾記得二絕雲:

  淮南自古多英傑,山水而今尚有靈。
  相見塵襟一瀟灑,晚風吹雨大行青。

  一腔熱血千行淚,慷慨淋漓為我言。
  大好頭顱拼一擲,太空追攫國民魂。

  清廷聞萍鄉已靖,又漸漸放心,不意禦史趙啟霖,平白地上了一折,竟參劾黑龍江署撫段芝貴,連及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又惹起一番公案來,看官欲明底細,請向下回再閱。

  *==*==*

  光緒之季,清室已不可為矣。外則列強環伺,以遼東發祥地,坐視日俄之交爭而不能止,西藏服屬二百年,又被英人染指,剝喪主權。外交之失敗,已不堪問。內則黨人蠭起,昌言革命,紛紛起事,前仆後繼,子房之椎,勝廣之竿,皆內潰之朕兆。內外交迫,不亡可待?清廷即急起圖治,實行立憲,亦恐未足固國本,樹國防,況徒憑五大臣之考察,數月間之遊歷,襲取各國皮毛,而即謂吾國立憲,已十得八九,不暇他求,其誰信之?本回依事直書,而夾縫中屢寓貶筆,是固所謂皮裡陽秋者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