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清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1) |
|
卻說劉鋌被殺,全軍喪亡,大眾入枉死城中,還是莫明其妙。實則夾入的杜軍,統是滿洲軍假冒。滿洲大貝勒代善,殺盡杜軍,得了盔甲旗幟,教軍士改裝,扮作杜軍模樣,從界藩城來應太祖,巧巧碰著兩軍惡戰,他便豎起杜字旗幟,踹入劉鋌軍中。劉鋌深入敵境,尚未悉杜軍敗耗,還道來的是真杜軍,因此中計,猝被殺死。從此劉大刀已化作兩段,明朝失去了一員勇將,防邊愈覺無人。【可為朱氏一哭。】 那時經略楊鎬,還因馬林敗報,飛速檄止劉鋌、李如柏兩軍,過了數日,只有李如柏領軍回來。【還算是他。】馬林因逃還開原後,堅守不出;是年六月,滿洲軍乘勝進攻,馬林頗效死抵禦,其後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終被滿洲軍攻破,馬林巷戰死節,開原失守,鐵嶺亦不保了。 明廷禦史交章劾奏楊鎬,說他喪師誤國,罪無可赦。【楊鎬固無可赦,而言官亦只能以成敗論人,奈何?】朝命拿楊鎬入京,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經略。 熊廷弼系湖北江夏人氏,身長七尺,素有膽略,至是奉命出京,途中聞開原失守消息,歎道:「盈廷大臣,不知邊事,一味主戰,以致如此。」 遂即繕就奏摺,遣使齎京,折中略道: 臣聞遼左京師肩背,河東遼鎮腹心,開原又河東根本,開原今已破,則北關難保,朝鮮亦不可恃,遼河亦何可守?乞速遣將備芻糧,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緩臣期,毋中格以阻臣氣,毋旁撓以掣臣肘,毋獨遺臣以艱危,以致誤臣誤遼兼誤國也。謹奏。 奏入,神宗報允,並賜尚方寶劍,令便宜行事。 廷弼出山海關,見難民紛紛逃來,停車細問,方知鐵嶺又失,瀋陽吃緊,居民為避難計,因此西奔;遂用好言撫慰,令他隨回遼陽,不必驚慌。難民乃隨了前行。將到遼陽,遇著逃將數人,縛住正法;逃兵令回城贖罪。既入城,複勸告百姓一番。當即督率軍士,造戰車,備火器,修葺城池,招集流亡;覆冒雪出巡,至瀋陽修城閱兵,並自製一篇痛哭淋漓的祭文,親祭陣亡將士。隨祭的軍士,都感激涕零。自有此一番振作,遼沈得以漸固。【不愧將材。】又請聚兵十八萬,分守要地,任他智勇雙全的滿洲太祖,也沒法擺佈,這正是熊經略守遼的政績。有此良將,不能長用,明之亡也無疑。 滿洲太祖見遼沈無隙可乘,便移兵去攻葉赫。葉赫主納林布祿已死,其弟金台石襲位,聞滿洲軍將到城下,忙集兵保守東城,並知照西城貝勒布揚古趕緊守禦,互相援應。不幾日滿洲軍已到,直逼東城,一攻一守,兩不相下,滿洲太祖固是能軍,金台石頗也不弱。適西城遣軍來援,被滿洲太祖分兵殺敗,追至城下,圍住西城,東城守兵,望見滿洲軍已去了一半,略一寬懈,不防滿洲軍已緣梯而上,城上急擲矢石,已是不及,反被滿洲軍殘殺多人,未死的守兵,統下城逃走。 金台石聞城已被陷,登臺死守,並縱火自焚屋宇。奈滿洲軍蜂擁前來,一齊殺入台中,金台石冒死突圍,猛被一箭射倒,被滿洲軍擒拿而去。全城已破,滿洲太祖入城升帳,由軍士推上金台石。金台石怒氣勃勃,語多不遜,惱得太祖性起,喝令梟首。但聽金台石厲聲道:「我生前不能抗滿洲,我死後無知則已,死若有知,定不使葉赫絕種,將來無論傳下一子一女,總要報此仇恨。」 【頗是好漢,且預為後文伏筆。】 語未竟而首已落。 太祖即令多爾袞拾起金台石首級,挑在竿上,往西城招降。 西城貝勒布揚古,系布塞的兒子。布塞的女兒,曾獻與滿洲太祖為妃,上回已交代明白,此番聞東城已破,惶急的了不得,經多爾袞在城下招降,用了一片顧念親誼的話兒,說動了布揚古的心,又把金台石的首級,示作榜樣,威嚇利誘,不怕布揚古不拜倒馬前。布揚古降了妹丈,忘卻父仇,有愧金台石多矣。西城一降,葉赫遂亡,滿洲太祖心已快慰,把從前的碑文,撇在腦後,哪裡曉得二百年後,複生出一樁大禍祟呢?這且慢表,小子又要講那熊廷弼了。 熊廷弼守遼三年,人民安堵,雞犬不驚,偏偏神宗光宗,相繼晏駕,嗣位的稱號熹宗,用了一個太監魏忠賢,攪亂朝綱,暗中嫉忌熊廷弼,遣吏科給事中姚宗文,到遼沈閱兵。白面書生,何知軍務?這分明是遣他需索。偏這熊廷弼抗傲性成,不但沒有饋獻,抑且不甚禮貌,姚宗文甚為恚恨,陽為閱兵,陰已定稿;回朝後,即結了一班狐群狗黨,誣劾廷弼。廷弼聞知,大加歎息,便拜本辭職。朝旨允准,換了一個袁應泰來代廷弼。 應泰是進士出身,曾升任巡撫,為人頗是精敏,但不是用兵能手。既到遼東,見廷弼待下甚嚴,他卻格外放寬,把舊制更張了好幾條。適值蒙古大饑,部民多入塞乞食,應泰撫慰饑民,令在部下當兵,居住遼沈二城。小不忍則亂大謀,為此一大失著,遼沈人民,又要遭劫了。【婦人之仁,安可為將?】 這滿洲太祖滅了葉赫,正愁沒法圖遼,得了這個消息,喜不自勝,即發兵進攻瀋陽。瀋陽總兵賀世賢,忙登陴守禦,並著人飛報袁應泰。應泰剛想三路出師,規複清河、撫順,得了此報,急調集諸軍,擬援瀋陽。忽一探馬來報道:「瀋陽失守,賀總軍殉節。」 【此處用虛寫。】 應泰大驚,及問明細底,方知瀋陽有蒙人內應,賀世賢為他所賣,以致與城俱亡;這都是應泰害他。當下頓足自悔,急飭親兵搜查城內蒙民,果得了好幾封通敵書信,當即一一正法,令軍士沿城掘濠,沿濠環列火器,以便守禦,自率總兵侯世祿、姜弼、梁仲善等,出城五裡迎戰。 滿洲軍前隊已到,梁仲善不分皂白,拍馬殺入,侯世祿、姜弼恐梁有失,即上前接應,不料敵兵放進梁仲善,截住侯世祿、薑弼。侯、薑二人,幾次沖陣,都被敵陣中射回。霎時間一聲呐喊,滿洲軍並力上前,突入明軍陣內。明軍支撐不住,望後退走,袁應泰手刃逃兵數人,仍不濟事,【用寬的壞處。】只得退入城中;檢點軍士,已喪失三分之一,侯、薑二將,又身負重傷,梁仲善一去不還,想總是陣亡了。【火焦鬼安得複生?】 袁應泰還仗著城濠深廣,分陴固守,誰知到了次日,滿洲軍已將城西大閘掘開,把濠中水一泄無餘,軍士竟渡濠攻城,分作左右兩翼,左翼兵奮勇直上,時已日暮,應泰列矩拒戰,自暮至旦,守城兵士,多半傷亡,兵官牛維曜高出等,不知去向,城中大亂。翌晨,右翼兵又陸續登城,應泰避入城北鎮遠樓,邀巡按禦史張銓至,流涕道:「我為經略,城亡俱亡。公文官無城守責,宜急去,退保河西,圖後舉。」 張銓道:「公知忠國,銓豈未知?」 應泰無言,掛了劍印,懸樑畢命。【還是忠臣。】張銓見應泰已死,亦解帶自縊。 滿洲軍上鎮遠樓,見兩人高懸樑上,就一齊解下,抬至滿洲太祖前。太祖失聲道:「好兩個忠臣!」 語尚未已,但見張銓兩眼活動,尚有生氣,忙令軍士用姜湯灌救。張銓徐徐醒來,望見上面坐著一位大頭目,料是滿洲主子,便道:「何不殺我?」 太祖勸他歸降,張銓道:「生作大明臣,死作大明鬼。」 【可敬!】 太祖道:「忠臣忠臣,殺之何忍?」 遂縱令還署。張銓既返署中,北向辭闕,西向辭父母,複自縊死。【背主事仇者,對此曾知愧否?】太祖命軍士好好埋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