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後漢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2) |
|
莽見檄文所說,歷數自己罪惡,約十餘條,第一條就是鴆殺平帝。當下出坐王路堂,召集公卿,啟示從前為安漢公時,代帝請命的策書,並裝出一種涕泣情形,曉諭群臣。平帝有疾,莽仿周公遺事,藏策金縢。事見《前漢演義》。正在裝腔作勢的時候,又有兩處急報傳來,一是導江郡卒正公孫述,起兵成都;一是故鐘武侯劉望,起兵汝南。莽以成都較遠,公孫述又不是漢裔,倒還無甚要緊,只是劉玄未平,又出了一個劉望,卻是可憂。未幾又聞望自立為帝,連故將嚴尤陳茂,統去投降,不由的失聲大叫道:「反了反了。」【叫煞也是無益。】 亟派親信將吏出都,探聽虛實。好幾日得了回報,方知劉望已死,嚴尤陳茂並皆伏誅。莽又覺手舞足蹈,連聲呼道:「好好!」 才說到第二個好字,複聽得將吏接口道:「不好哩!劉望與嚴尤陳茂,統被劉玄部將劉信擊死,現在劉信占住汝南了!」 莽複驚起道:「有這等事麼?」 忽又有人馳入道:「不好了!不好了!」 莽只說兩個好字,反引出三個不好來。莽大駭道:「為什麼大驚小怪?」 那人說道:「劉玄部將王匡攻洛陽,申屠建李松攻武關,已是猖獗得很,今又有析縣人鄧曄于匡,起兵相應,自稱輔漢左右將軍,攻入武關。武關都尉朱萌,已投降了他,右隊大夫宋綱陣亡,連湖縣都失守了!」 索性將四方亂事,並作一束,隨筆寫下,較為突兀得勢。莽聞武關攻破,已覺得藩籬撤去,勢甚可危,再加湖縣是京兆屬縣,也致失守,簡直是寇入堂奧,禍等燃眉。當下無可為計,慌忙召入王邑張邯崔發苗四大臣,及一班文武百官,商量禦寇要策。 王邑等倉皇失色,不知所出,崔發獨進言道:「臣聞《周禮》及《春秋左傳》,俱言國有大災,宜哭以厭之,故《易》亦雲先號咷而後笑,今事變至此,正宜號泣告天,亟求救解!」【好一條良策。】 莽不待說畢,便起座道:「快去快去!」 說著即下殿乘輿,由群臣簇擁出城,直至南郊,降輿跪禱,自陳符命本末,且仰天泣語道:「皇天既將大命授與臣莽,何不殄滅眾賊?若使臣莽有罪,願下雷霆殛死臣莽!」 天將假手磔汝,不屑雷霆。說罷,拊胸大哭,哭止再禱,磕了無數響頭,然後起立,再命詞臣作告天策文,自陳功勞千餘言,一面召集諸生小民,使他朝夕會哭,特命有司給與粥飯,視有哭得悲哀,並能朗誦策文,即拜為郎官。於是登輿回朝,策拜將軍九人,號為九虎,令率北軍精兵數萬人,東出禦寇。【好象兒戲。】 待九虎臨行時,要他送入妻子,作為抵押,每人又只給錢四千。此時宮中尚藏有六十匱黃金,一匱約萬斤,此外各官署中,統有好幾匱藏著,珠玉珍寶,尚不勝計,莽越加吝惜,只有每人四千文,作為賞賜。試想這般將士,尚肯為莽效力麼? 九虎將至華陰回溪,據險自守,于匡率弓弩手數千人,登高挑戰,鄧曄率二萬餘眾,從閿鄉南山,繞道北行,直出回溪後面,突入九虎營壘。九虎將顧前失後,頓時慌亂,于匡從高阜望見曄軍,當即馳下夾擊,殺得九虎將大敗虧輸,奪路四逸。二虎將史熊王況,詣闕待罪,莽問他餘眾何在?史熊王況對答不出,抽刀自刎。尚有四虎將竄去,不知下落,只郭欽陳翬成重三虎將,收集散卒,退保京倉。 鄧曄開了武關,迎入漢將李松兵馬,共攻京倉,數日不下。曄使弘農掾王憲為校尉,率數百人渡過渭水,攻城略地,所過皆降。李松亦遣偏將韓臣等,西出新豐,殺敗莽將波水將軍,追奔至長門宮。諸縣大姓,亦糾眾來會,各稱漢將,王憲乘勢招集,直逼長安都城。莽赦城中囚犯,各給兵械,殺豨大豬名豨。與盟道:「如有與新室異心,社鬼當記罪不貸。」 盟畢飲血,令後父甯始將軍史諶,帶領出敵。謀至渭橋,各罪犯一哄而散,單剩諶一人一馬,如何禦寇?立即拍馬逃回。城外各路兵士,樂得恃眾橫行,發掘莽祖父妻子墳墓,毀去棺廓,並將莽九廟明堂辟雍,盡付一炬,火光照徹城中,晝夜不絕。十月朔日,各兵攻入宣平城門,正值莽司徒張邯出巡,被大眾劈頭亂砍,立即倒斃。 莽司馬王邑,帶回王林王巡邠惲等,分頭堵禦,哪裡抵得住一班亂兵?勉強支持了一日,亂兵洶湧異常,各官府邸第,盡行逃亡。到了次日,城中少年朱弟張魚等,恐被擄掠,也投入亂兵,充作前導,火燒作法門,斧劈敬法闥,敬法殿之小門。嘩聲大呼道:「反虜王莽,何不出降?」 連呼了好幾聲,裡面仍絕無聲響。各少年恐有埋伏,不敢遽進,但煩勞那祝融氏作了先鋒,接連放火,火勢竄入掖廷,延及承明宮。宮中為莽女黃皇室主所居,就是漢平帝的皇后,莽女自投火中,還算節烈,故特為敘明後號。她見火已向邇,不能避免,遂望火泣下道:「我何面目再見漢家?」 說著竟奮身一躍,自投火中,眼見得烏焦巴弓①,隨那祝融氏去了。莽避居宣室前殿,但見宮人婦女等,披頭散髮,踉蹌奔入道:「奈何奈何?」(①烏焦巴弓,方言,燒得墨黑,一團糟。) 莽亦沒法相救,但披著紺服,青赤色為紺。佩著璽紱,手持虞帝匕首,令天文郎持栻在前,栻即近時星盤之類。自己回旋坐席,隨著斗柄所在,且坐且語道:「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到死還要做作,可笑。】 轉眼間又過了一夜,亂兵愈逼愈近,群臣倉皇趨進,勸莽避入漸台。莽已二日不食,頭眩目暈,一時不能起行,由群臣扶掖出殿,南下閣道,西出白虎門,門外已有輕車待著,由莽登車前行,少頃已到漸台。漸台築在池中,上架橋梁,四面皆水,群臣以有水可阻,因勸莽至此暫避。莽下車後猶抱持符命威鬥,過橋登臺,從官尚有千餘人。 司馬王邑,日夕戰守,累得人困馬乏,返奔入宮,四處尋莽,不見形影,乃展轉至漸台,途中遇見子王睦,脫去衣冠,意欲逃生,邑怒叱道:「我為大司馬,汝為侍中,應該為主死節,為何逃去?」 睦不得已退至台下,邑亦隨入,父子共替莽固守。時亂兵已殺入殿中,狂呼狂叫道:「反賊王莽何在?」 適有宮女出室,顫聲答應道:「已往漸台。」 大眾遂趕至台前,圍繞至數百重,望見橋樑已斷,一時不能進去,只用強弩亂射。臺上眾官,亦接連放箭,兩下裡對射一陣,矢已皆盡。亂兵見臺上無箭,便用板迭橋,蜂擁而入,王邑父子,及邠惲王巡等,還想堵住台門,奮力接戰,戰至天暮,究竟眾寡不敵,並皆戰死。死得無名。亂兵攻入台門,拾級登臺,臺上尚有眾官守著,又接鬥了好多時,陸續畢命。著名的是苗唐尊王盛王揖趙博,賣餅兒也結果了。以及中常侍王參等,均皆被殺。臺上已無莽臣蹤跡,單不見莽一人,校尉公賓就,已與眾兵混做一淘,想去殺莽報功,驀見有一人持著璽綬,從內室中出來,便問他道:「璽綬從何處得來?」 那人回顧道:「就在內室!」 正問答間,又有眾兵到來,便由公賓引入室中,尋至西北角上,果有屍身臥著,仔細一認,正是王莽,當下亂刀分屍,劈做數十段,只有莽首為公賓所梟,持報王憲。其實下手殺莽,便是奪取璽綬的人物,那人本是商民,姓杜名吳。 莽年三十八歲為大司馬,五十一歲居攝,五十四歲稱尊,六十八歲誅死,自居攝至伏誅,居然改元四次,共計一十八年。小子有詩歎道: 粉身碎骨有誰憐,死後還教臭萬年, 用盡機心翻速禍,才知翹首有蒼天。 王憲得了莽首,遂自稱漢大將軍,擁兵入宮。欲知王憲如何處置,待至下回敘明。 *==*==* 有大過人之材智,方有大過人之功業,觀劉文叔之所為,而益信矣。當其昆陽大戰,冒險直前,何等奮勇?及聞兄縯被害,束身詣宛,獨能不動聲色,躁釋矜平,奸黨不能害,劉玄不能殺,乃知劉縯之死,非無自取之咎,令乃弟處之,亦何至死於非命乎? 莽至死且欲欺人,亂兵四逼,尚欲效法周孔,卒至身膏鋒刃,授首他人,作偽心勞日絀,如莽其尤甚者也。而後世之機械變詐者,亦可以知返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