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後樑太祖開平三年


  後樑太祖開平三年(公元909年)

  春正月己巳,遷太廟神主於洛陽。甲戌,帝發大樑。壬申,以博王友文為東都留守。己卯,帝至洛陽。庚寅,饗太廟。辛巳,祀圓丘,大赦。

  丙申,以用度稍充,初給百官全俸。

  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保塞節度使劉萬子暴虐,失眾心,且謀貳于梁,李繼徽使延州牙將李延實圖之。延實因萬子葬胡敬璋,攻而殺之,遂據延州。馬軍都指揮使河西高萬興與其弟萬金聞變,以其眾數千人詣劉知俊降。岐王置翟州於鄜城,其守將亦降。

  三月甲戌,帝發洛陽。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兼潞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庚辰,帝至河中,發步騎會高萬興兵取丹、延。

  丙戌,以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韓遜為潁川王。遜本靈州牙校,唐末據本鎮,前廷因而授以節鉞。

  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實請降。

  徐溫以金陵形勝,戰艦所聚,乃自以淮南行軍副使領升州刺史,留廣陵,以其假子元從指揮使知誥為升州隊遏兼樓船副使,往治之。

  夏四月丙申朔,劉知俊移軍攻延州,李延實嬰城自守。知俊遣白水鎮使劉儒分兵圍坊州。

  庚子,以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王。

  劉知俊克延州,李延實降。

  淮南兵圍蘇州,推洞屋攻城,吳越將臨海孫琰置輪於竿首,垂絙投錐以揭之,攻者盡露,砲至則張網以拒之,淮南人不能克。吳越王鏐遣牙內指揮使錢鏢、行軍副使杜建徽等將兵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張網綴鈴懸水中,魚鱉過皆知之。吳越游弈都虞候司馬福欲潛行入城,故以竿觸網,敵聞鈴聲舉網,福因得過,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號令與援兵相應,敵以為神。

  吳越王鏐嘗遊府園,見園卒陸仁章樹藝有智而志之,及蘇州被圍,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報而返。鏐以諸孫畜之,累遷兩府軍糧都監使,卒獲其用。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吳越兵內外合擊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將何朗等三十餘人,奪戰艦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敗之於皇天蕩。鐘泰章將精兵二百為殿,多樹旗幟于菰蔣中,追兵不敢進而還。

  岐王所署保大節度使李彥博、坊州刺史李彥昱皆棄城奔鳳翔,鄜州都將嚴弘倚舉城降。己未,以高萬興為保塞節度使,以絳州刺史牛存節為保大節度使。

  淮南初置選舉,以駱知祥掌之。

  五月丁卯,帝命劉知俊乘勝取邠州,知俊難之,辭以闕食,乃召還。

  佑國節度使王重師鎮長安數年,帝在河中,怒其貢奉不時,己巳,召重師入朝,以左龍虎統軍劉捍為佑國留後。癸酉,帝發河中;己卯,至洛陽。

  劉捍至長安,王重師不為禮,捍譖之於帝,雲重師潛與邠、岐通。甲申,貶重師溪州刺史,尋賜自盡,夷其族。

  劉守文頻年攻劉守光不克,力大發兵,以重賂招契丹、吐谷渾之眾,合四萬屯薊州。守光逆戰于雞蘇,為守文所敗。守文單馬立于陳前,泣謂其眾曰:「勿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滄德兵皆潰。守光囚之別室,栫之藂棘,乘勝進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宮呂兗、孫鶴推守文子延祚為帥,乘城拒守。兗,安次人也。

  忠武節度使兼侍中劉知俊,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內不自安。及王重師誅,知俊益懼。帝將伐河東,急征知俊入朝,欲以為河東西面行營都統;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賜之。知俊弟右保勝指揮使知浣從帝在洛陽,密使人語知俊雲:「入必死。」又白帝,請帥弟侄往迎知俊,帝許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稱「為軍民所留」,遂以同州附於岐,執監軍及將佐之不從者,皆械送於岐。遣兵襲華州,逐刺史蔡敬思,以兵守潼關。潛遣人以重利啖長安諸將,執劉捍,送於岐,殺之。知俊遣使請兵於岐,亦遣使請晉人出兵攻晉、絳,遺晉王書曰:「不過旬日,可取兩京,複唐社稷。」

  丁未,朔方節度使韓遜奏克鹽城,斬岐所署刺史李繼直。

  帝遣近臣諭劉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負?」對曰:「臣不背德,但畏族滅如王重師耳。」帝複使謂之曰:「劉捍言重師陰結邠、岐,朕今悔之無及,捍死不足塞責。」知俊不報。庚戌,詔削知俊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劉鄩等討之。辛亥,帝發洛陽。

  劉鄩至潼關東,獲劉知俊伏路兵藺如誨等三十人,釋之使為前導。劉知浣迷失道,盤桓數日,乃至關下,關吏納之。如海等繼至,關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納之。鄩兵乘門開直進,遂克潼關,追及知浣,擒之。

  癸醜,帝至陝。

  丹州馬軍都頭王行思等作亂,刺史宋知海逃歸。

  帝遣劉知俊侄嗣業持詔指同州招諭知俊,知俊欲輕騎詣行在謝罪,弟知偃止之。楊師厚等至華州,知俊將聶賞開門降。知俊聞潼關不守,官軍繼至,蒼黃失圖,乙卯夜,舉族奔岐。楊師厚至長安,岐兵已據城,師厚以奇兵並南山急趨,自西門入,遂克之。庚申,以劉鄩權佑國留後。岐王厚禮劉知俊,以為中書令。地狹,無籓鎮處之,但厚給俸祿而已。

  劉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滄德事畢,為陛下掃平並寇。」亦致書晉王,雲欲與之同破偽梁。

  撫州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帥撫、信、袁、吉之兵號十萬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將吏皆懼,節度使劉威密遣使告急於廣陵,日召僚佐宴飲。全諷聞之,屯象牙潭,不敢進,請兵于楚,楚王殷遣指揮使苑玫會袁州刺史彭彥章圍高安以助全諷。玫,蔡州人;彥章,玕之兄子也。

  徐溫問將于嚴可求,可求薦周本。乃以本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將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蘇州無功,稱疾不出,可求即其臥內強起之。本曰:「蘇州之役,敵不能勝我,但主將權輕耳。今必見用,願毋置副貳乃可。」可求許之。本曰:「楚人為全諷聲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敗全諷,援兵必還。」乃疾趣象牙潭。過洪州。劉威欲犒軍,本不肯留。或曰:「全諷兵強,君宜觀形勢然後進。」本曰:「賊眾十倍於我,我軍聞之必懼,不若乘其銳而用之。」

  秋七月甲子,以劉守光為燕王。

  梁兵克丹州,擒王行思。

  商州刺史李稠驅士民西走,將吏追斬之,推都押牙李玫主州事。

  庚午,改佑國軍曰永平。

  河東兵寇晉州,抄掠至堯祠而去。

  癸酉,帝發陝州,乙亥,至洛陽,寢疾。

  初,帝召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欲使督諸將攻潞州,以前兗海留後王班為留後,鎮襄州。師厚屢為班言牙兵王求等兇悍,宜備之,班自恃左右有壯士,不以為意,每眾辱之。戊寅,謫求戍西境,是夕,作亂,殺班,推都指揮使雍丘劉玘為留後。玘偽從之,明日,與指揮使王延順逃詣帝所。亂兵奉平淮指揮使李洪為留後,附於蜀。未幾,房州刺史楊虔亦叛附於蜀。

  危全諷在象牙潭,營柵臨溪,亙數千里。庚辰,周本隔溪布陳,先使羸兵嘗敵。全諷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濟,縱兵擊之,全諷兵大潰,自相蹂藉,溺水死者甚眾,本分兵斷其歸路,擒全諷及將士五千人。乘勝克袁州,執刺史彭彥章,進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揮使徐章將兵襲饒、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請降,饒州刺史唐寶棄城走。行營都指揮使米志誠、都尉呂師造等敗苑玫于上高。吉州刺史彭玕帥眾數千人奔楚,楚王殷表玕為郴州刺史,為子希範娶其女。淮南以左先鋒指揮使張景思知信州,遣行營都虞候骨言將兵五千送之。危仔倡聞兵至,奔吳越,吳越王鏐以仔倡為淮南節度副使,更其姓曰元氏。危全諷至廣陵,弘農王以其嘗有德于武忠王,釋之,資給甚厚。八月,虔州刺史盧光稠以州附於淮南。於是江西之地盡入于楊氏。光稠亦遣使附于梁。

  甲寅,上疾小瘳,始複視朝。

  以鎮國節度使康懷貞為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蜀主命太子宗懿判六軍,開永和府,妙選朝士為僚屬。

  辛酉,均州刺史張敬方奏克房州。

  岐王欲遣劉知俊將兵攻靈、夏,且約晉王使攻晉、絳。晉王引兵南下,先遣周德威等將兵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邊繼威悉力固守。晉兵穿地道,陷城二十餘步,城中血戰拒之,一夕城複成。詔楊師厚將兵救晉州,周德威以騎扼蒙坑之險,師厚擊破之,進抵晉州,晉兵解圍遁去。

  李洪寇荊南,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擊敗之。詔馬步都指揮使陳暉將兵會荊南兵討洪。

  蜀主以禦史中丞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陳暉軍至襄州,李洪逆戰,大敗,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斬叛兵千人,執李洪、楊虔等送洛陽,斬之。

  丁未,以保義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面行營招討使。

  劉守光奏遣其子中軍兵馬使繼威安撫滄州吏民。戊申,以繼威為義昌留後。

  辛亥,侍中韓建罷守太保,左僕射、同平章事楊涉罷守本官。以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曉為戶部侍郎,並同平章事。曉,讓能之子也。

  淮南遣使者張知遠修好于福建,知遠倨慢,閩王審知斬之,表上其書,始與淮南絕。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歲自海道登、萊入貢,沒溺者什四五。

  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監胡秀林獻《永昌曆》,行之。

  湖州刺史高澧性凶忍,嘗召州吏議曰:「吾欲盡殺百姓,可乎?」吏曰:「如此,則租賦何從出?當擇可殺者殺之耳。」時澧糾民為兵,有言其諮怨者,澧悉集民兵於開元寺,紿雲犒享,入則殺之,死者逾半;在外者覺之,縱火作亂。澧閉城大索,凡殺三千人。吳越王鏐欲誅之,戊辰,澧以州叛附於淮南,舉兵焚義和臨平鎮,鏐命指揮使錢鏢討之。

  十一月甲午,帝告謝於圜丘;戊戌,大赦。

  鄴王羅紹威得風痹病,上表稱:「魏故大鎮,多外兵,願得有功重臣鎮之,臣乞骸骨歸第。」帝聞之,撫案動容。己亥,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節度副使,知府事。謂使者曰:「亟歸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可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今使周翰領軍府,尚冀爾複愈耳。」

  岐王欲取靈州以處劉知俊,且以為牧馬之地,使知俊自將兵攻之。朔方節度使韓遜遣使告急;詔鎮國節度使康懷貞、感化節度使寇彥卿將兵攻邠寧以救之。懷貞等所向皆捷,克寧、衍二州,拔慶州南城,刺史李彥廣出降。遊兵侵掠及涇州之境,劉知俊聞之,十二月己醜,解靈州圍,引兵還。帝急召懷貞等還,遣兵迎援于三原青穀。懷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據險邀之,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懷貞等乃得過。懷貞與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與援兵不相值,至升平,劉知俊伏兵山口,懷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岐王以知俊為彰義節度使,鎮涇州。

  王彥章驍勇絕倫,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

  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稱疾,罷歸成都,杜門不出。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固辭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許之,賜與有加。

  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堇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啖鬃尾。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麹面而烹之,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