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武則天垂拱元年


  武則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

  春正月丁未朔,赦天下,改元。

  太后以徐思文為忠,特免緣坐,拜司僕少卿。謂曰:「敬業改卿姓武,朕今不復奪也。」

  庚戌,以騫味道守內史。

  戊辰,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樂城文獻公劉仁軌薨。

  二月癸未,制:「朝堂所置登聞鼓及肺石,不須防守,有撾鼓立石者,令禦史受狀以聞。」

  乙巳,以春官尚書武承嗣、秋官尚書裴居道、右肅政大夫韋思謙並同鳳閣鸞台三品。

  突厥阿史那骨篤祿等數寇邊;以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平為陽曲道行軍總管,擊之。

  正諫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諒罷。

  三月,正諫大夫、同平章事崔詧罷。

  丙辰,遷廬陵王于房州。

  辛酉,武承嗣罷。

  辛未,頒《垂拱格》。

  朝士有左遷詣宰相自訴者,內史騫味道曰:「此太后處分。」同中書門下三品劉禕之曰:「緣坐改官,由臣下奏請。」太后聞之,夏四月丙子,貶味道為青州刺史,加禕之太中大夫。謂侍臣曰:「君臣同體,豈得歸惡於君,引善自取乎!」

  癸未,突厥寇代州;淳于處平引兵救之,至忻州,為突厥所敗,死者五千餘人。

  五月丙午,以裴居道為內史。納言王德真流象州。

  己酉,以冬官尚書蘇良嗣為納言。

  壬戌,制內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舉。

  壬申,韋方質同鳳閣鸞台三品。

  六月,天官尚書韋待價同鳳閣鸞台三品。待價,萬石之兄也。

  同羅、僕固等諸部叛;遣左豹韜衛將軍劉敬同發河西騎士出居延海以討之,同羅、僕固等皆敗散。敕僑置安北都護府於同城以納降者。

  秋七月己酉,以文昌左丞魏玄同為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詔自今祀天地,高祖、太宗、高宗皆配坐;用鳳閣舍人元萬頃等之議也。

  九月丁卯,廣州都督王果討反獠,平之。

  冬十一月癸卯,命天官尚書韋待價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以討突厥。初,西突厥興昔亡、繼往絕可汗既死,十姓無主,部落多散亡,太后乃擢興昔亡之子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元慶為左玉鈐衛將軍,兼崐陵都護,襲興昔亡可汗押出咄陸部落。

  麟台正字射洪陳子昂上疏,以為:「朝廷遣使巡察四方,不可任非其人,及刺史、縣令,不可不擇。比年百姓疲于軍旅,不可不安。」其略曰:「夫使不擇人,則黜陡不明,刑罰不中,朋黨者進,貞直者退;徒使百姓修飾道路,送往迎來,無所益也。諺曰:『欲知其人,觀其所使。』不可不慎也。」

  又曰:「宰相,陛下之腹心;刺史、縣令,陛下之手足;未有無腹心手足而能獨理者也。」

  又曰:「天下有危機,禍福因之而生,機靜則有福,機動則有祝,百姓是也。百姓安則樂其生,不安則輕其死,輕其死則無所不至,祆逆乘釁,天下亂矣!」

  又曰:「隋煬帝不知天下有危機,而信貪佞之臣,冀收夷狄之利,卒以滅亡,其為殷鑒,豈不大哉!」

  太后修故白馬寺,以僧懷義為寺主。懷義,鄠人,本姓馮,名小寶,賣藥洛陽市,因千金公主以進,得幸于太后;太后欲令出入禁中,乃度為僧,名懷義。又以其家寒微,令與駙馬都尉薛紹合族,命紹以季父事之。出入乘禦馬,宦者十餘人侍從,士民遇之者皆奔避,有近之者,輒撾其首流血,委之而去,任其生死。見道士則極意毆之,仍髡其發而去。朝貴皆匍匐禮謁,武承嗣、武三思皆執僮僕之禮以事之,為之執轡,懷義視之若無人。多聚無賴少年,度為僧,縱橫犯法,人莫敢言。右台禦史馮思勖屢以法繩之,懷義遇思勖於途,令從者毆之,幾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