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長編 | 上頁 下頁 |
康定元年五月 |
|
五月甲寅朔,以陝西都轉運使、工部郎中、天章閣待制張存為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 詔前殿奏事毋過五班,餘對後殿,命大官賜食。 乙卯,再贈六宅使、化州刺史、金明縣都監李士彬為宿州觀察使,仍以其從兄內殿承制士紹為西京作坊副使、金明縣都監、兼新寨解家河盧關巡檢,又贈其子左班殿直懷寶為右千牛衛大將軍,錄其子懷義、懷矩並為左侍禁。士彬父子正月戰死,未嘗贈官也。此雲再贈,疑實錄或有脫闕也。 丁巳,複太常博士、知楚州孫沔為監察禦史。景祐初,沔為監察禦史裡行,坐言事貶黜,逾六年乃複,尋召為右正言。召為右正言乃六月辛亥,今並書。 先是,詔禦輦院揀下都輦官年四十以下為禁軍,輦官千餘人,攜妻子遮宰相、樞密使喧訴,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張士遜方朝,馬驚墜地。李埴十朝綱要:詔斬二人,流二十餘人。己未,禦史中丞柳植等奏其事,請付有司治,詔樞密院推鞫以聞。 時軍興,機務填委,士遜位首相,無所補,諫官以為言。士遜不自安,七上章請老,又數面陳。壬戌,優詔拜太傅,進封鄧國公致仕,聽朔望、大朝會綴中書門下班,月給宰臣俸三之一,出入施傘,又與一子五品服。士遜乞免朝朔望,從之。本朝以宰相得謝者,自士遜始。士遜新傳雲:諫官韓琦上疏曰:「政事府豈養病坊耶?」士遜亦不安,七上章請老。按士遜致仕時,琦已知制誥矣。琦家傳及他書「養病坊」等語亦不指士遜,附傳又不載琦嘗有言,新傳必誤,今不取。 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判天雄軍呂夷簡行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資政殿大學士、戶部尚書李迪為彰信節度使、知天雄軍。自元昊反,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任,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呂夷簡自天雄複入相,即使迪代之。 奉甯節度使夏竦為忠武節度使。 詔華州部送張源家屬赴闕。二月戊申,初賜錢米。六月乙未,送房州。 以契丹歸明人田瑋為江陵尉,張珪為當塗尉,並錄珪父永佐及弟玘,仍賜其家衣服錢絹。 權三司使公事鄭戩言:「國家所置諸道轉運使副,即漢刺史、唐觀察使之職,其權甚重。漢法,刺史許六條問事。唐校內外官,考定二十最,觀察使在焉。是必責功過,明黜陟,吏勤其官,朝乃稱治。今國家承平八十載,不用兵四十年,生齒之眾,山澤之利,當十倍其初。而近歲以來,天下貨泉之數,公上輸入之目,反益減耗,支調微屈,其故何哉?由法不舉,吏不職,沮賞之格未立也。臣近取前一歲所謂銅、鹽、茶、酒之課者以為比,凡虧祖額實錢數百萬貫。且前之失既已數十百萬,若今又恬然不較,則軍國常須,將何以取辦?臣故曰宜循漢、唐故事,行考課法,欲乞應諸道轉運使副,今後得替到京,別差近上臣僚與審官院同共磨勘,將一任內本道諸處場務所收課利與祖額遞年都大比較,除歲有凶荒別敕權閣不比外,其餘悉取大數為十分,每虧五厘以下罰兩月俸,一分以下罰三月俸,一分以上降差遣;若增及一分以上,亦別與升陟。」從之。會要五月九日事,九日,王戌也,今附本日。 甲子,詔以近降德音,更不疏決。此據朔曆,更檢故事詳著之。 是日,元昊陷塞門寨,執寨主、內殿承制高延德,監押、左侍禁王繼元死之。 戊辰,淮康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鄭州陳堯佐為太子太師致仕,大朝會綴中書門下班。 辛未,賜安遠、塞門兩寨戍卒緡錢。 壬申,五月十九日,此據會要。都官員外郎何白言:「乞選群臣識理道、明撫綏、能制奸吏、善撫軍旅者百餘員,代陝西、河北、河東三路知州軍不材者。苟一郡之內得一良吏,則萬事皆集。」詔諸路轉運司體量部下知州軍,有年老昏昧、貪濁踰違及非幹勤者,具事以聞。何白,未見。 癸酉,詔夏守贇,王守忠進屯鄜州。時大軍駐河中踰三月矣。癸酉,五月二十日,進屯,必因韓琦疏,當考。 徙河中鈐轄、四方館使、恩州刺史王克基為潞州鈐轄。 甲戌,陝西都轉運使范仲淹言:「兵家之用,先觀虛實之勢,實則避之,虛則攻之。今緣邊城寨有五七分之備,而關中之備無二三分。若昊賊知我虛實,必先脅邊城。不出戰,則深入乘關中之虛,小城可破,大城可圍,或東沮潼關,隔兩川貢賦,緣邊懦將,不能堅守,則朝廷不得高枕矣。為今之計,莫若且嚴邊城,使持久可守;實關內,使無虛可乘。西則邠州、鳳翔為環、慶、儀、渭之聲援,北則同州、河中府扼鄜、延之要害,東則陝府、華州據黃河、潼關之險,中則永興為都會之府,各須屯兵三二萬人。若寇至,使邊城清野,不與大戰,關中稍實,豈敢深入?覆命五路修攻取之備,張其軍聲,分彼賊勢,使弓馬之勁無所施,牛羊之貸無所售。二三年閑,彼自困弱。待其眾心離叛,自有閑隙,則行天討。此朝廷之上策也。又聞邊臣多請五路入討,臣竊計之,恐未可以輕舉也。太宗朝以宿將精兵,北伐西討,艱難歲月,終未收復。緣大軍之行,糧車甲乘,動彌百里,敵騎輕捷,邀擊前後,乘風揚沙,一日數戰,進不可前,退不可息,水泉不得飲,沙漠無所獲,此所以無功而有患也。況今承平歲久,中原無宿將、精兵,一旦興深入之謀,系難制之敵,臣以為國之安危,未可知也。然則漢、唐之時,能拓疆萬里者,葢當時授任與今不同,既委之以兵,又與之稅賦,而不求速效。故養猛士,延謀士,日練月計,以待其隙,進不俟朝廷之命,退不關有司之責,觀變乘勝,如李牧之守邊,可謂善破敵矣。惟陛下深計而緩圖之。」 乙亥,延州言元昊陷安遠寨。 戊寅,罷陝西都部署、經略安撫使、兼緣邊招討使夏守贇,都鈐轄王守忠,都大管勾、走馬承受黎用信張德明,並赴闕。 守贇性庸怯,寡方略,不為士卒所附,自河中徙屯鄜州,未及行,亟罷歸。 徙知涇州、忠武節度使、涇原秦鳳路緣邊經略安撫使夏竦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使、緣邊招討使、知永興軍,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涇原副都部署、兼涇原秦鳳兩路經略安撫副使、眉州防禦使葛懷敏知涇州、兼管勾秦鳳路軍馬事。夏竦還知永興,以六月三十日到任,葛懷敏替夏竦,或因韓琦奏疏也,當考。 己卯,以起居舍人、知制誥韓琦為樞密直學士,陝西都轉運使、吏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並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 初,仲淹與呂夷簡有隙,及議加職,夷簡請超遷之。上悅,以夷簡為長者。既而仲淹入謝,帝諭仲淹令釋前憾,仲淹頓首曰:「臣向所論蓋國事,于夷簡何憾也!」 刑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知同州龐籍為陝西都轉運使。籍嘗上言:「連年災異,天久不雨,臣謂弭災消禍,在朝廷自修。比年費用奢廣,出納不嚴,內中須索既多,有司以憑由除破,無緣鉤較虛實。臣竊謂凡乘輿所用,宮中所費,宜取先朝為則。今宿師西鄙,力戰重傷,方獲功賞,而內官、醫官、樂官,無功時享豐賜,故天下指目,謂之三官。願少裁抑,無厚賚予,專勵戰功,敵寇不足平也。」籍上疏不得月日,本傳在為都轉運使之後,今附見,更須考詳。疏言天久不雨,其時亦可約也。 定國軍留後、秦鳳路副都部署、知秦州曹琮兼管勾涇原路軍馬事。琮兼管涇原軍馬,實錄既于四月丙申日書之,又再書於此,不知何故。 耀州觀察使夏元亨為陝西副都部署、兼緣邊招討副使,仍改賜名隨,上以元亨舊名,與元昊有嫌故也。 庚辰,詔鄜延鈐轄張亢、都監王達率兵趣金明塞門寨擊賊,副都部署趙振以重兵繼之。自金明破後,敵騎猶未退也。 太常博士、國子監直講林瑀,殿中丞、史館檢討、國子監直講王洙並為天章閣侍講。 景祐末,災異數起,上憂之,深自貶損。瑀言災異皆有常數,不足憂。又依周易推演五行陰陽之變,為書上之。上素喜方術,觀瑀書異之,欲遷其官,參知政事程琳以為不可,止賜章服。時瑀兼諸王宮教授,琳因言瑀所挾書,多圖緯之言,不宜與宗室遊。罷其官職。上每讀瑀書,有不解者,輒令禦藥院批問。瑀由禦藥院益得關說於上,大抵皆諂諛之詞,緣飾以陰陽,上大好之。於是天章閣侍講闕,端明殿學士李淑等薦洙,事在中書未行,一旦內批用瑀,執政皆怒瑀。呂夷簡欲探上意堅否,乃曰:「瑀,上所用;洙,臣下所薦耳,不若並進二人,惟上所擇。」乃以洙、瑀名進。上問洙何如,夷簡言洙博學明經,上曰:「吾已用瑀矣。」夷簡請並用二人,上許之。既而右正言梁適劾瑀於內降除官,請治其罪。上令以適章示之,卒不罪瑀。此據記聞,瑀為諸王宮教授未見,當考。 辛巳,賜張士遜以宣化門安重誨舊園,上嘗禦書飛白「千歲」字賜士遜,士遜因即第中建千歲堂。 壬午,斬輦官曹榮、陳吉於都市,倡率其徒遮宰相喧訴者也。從者二十四人,配遠惡州軍牢城,不能部轄者又二十人,配外州軍牢城,卒揀輦官為禁軍如初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