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新唐書 | 上頁 下頁 |
吉禮志(7) |
|
皇后歲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蠶,遂以親桑。散齋三日於後殿;致齋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正殿。前一日,尚舍設禦幄於正殿西序及室中,俱東向。致齋之日,晝漏上水一刻,尚儀版奏「請中嚴」。尚服帥司仗布侍衛,司賓引內命婦陪位。六尚以下,各服其服,詣後殿奉迎。尚儀版奏「外辦」。上水二刻,皇后服鈿釵禮衣,結珮,乘輿出自西房,華蓋警蹕。皇后即御座,六尚以下侍衛。一刻頃,尚儀前跪奏稱:「尚儀妾姓言,請降就齋室。」皇后降座,乘輿入室。散齋之日,內侍帥內命婦之吉者,使蠶於蠶室,諸預享者皆齋。 前享三日,尚舍直長設大次於外壝東門之內道北,南向;內命婦及六尚以下次於其後,俱南向。守宮設外命婦次,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以下于南壝之外道西,三公夫人以下在其南,重行異位,東向北上。陳饌幔於內壝東門之外道南,北向。 前享二日,太樂令設宮縣之樂於壇南內壝之內,諸女工各位于縣後。右校為採桑壇于壇南二十步所,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尚舍量施帷障於外壝之外,四面開門,其東門足容厭翟車。 前享一日,內謁者設禦位於壇之東南,西向;望瘞位於西南,當瘞埳,西向。亞獻、終獻位於內壝東門之內道南,執事者位於其後,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典正位於壇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女史各陪其後。司贊位於樂縣東北,掌贊二人在南,差退,西面。又設司贊、掌贊位於埋埳西南,東面南上;典樂舉麾位於壇上南陛之西,東向;司樂位於北縣之間,當壇北向。內命婦位於終獻之南,絕位,重行異位,西向北上;外命婦位於中壝南門之外,大長公主以下于道東,西向,當內命婦,差退;太夫人以下于道西,去道遠近如公主,重行異位,相向北上。又設禦採桑位於壇上,東向;內命婦採桑位於壇下,當禦位東南,北向西上;執禦鉤、筐者位於內命婦之西少南,西上;內外命婦執鉤、筐者位各於其採桑位之後。設門外位:享官於東壝之外道南,從享內命婦於享官之東,北面西上;從享外命婦于南壝之外道西,如設次。設酒尊之位於壇上東南隅,北向西上;禦洗于壇南陛東南,亞獻之洗又于東南,俱北向;幣筐於壇上尊坫之所。晡後,內謁者帥其屬以尊坫、罍洗、篚冪入,設於位。升壇者自東陛。 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帥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五刻,司設升,設先蠶氏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 前享一日,金吾奏:「請外命婦等應集壇所者聽夜行,其應採桑者四人,各有女侍者進筐、鉤載之而行。」其日未明四刻,捶一鼓為一嚴;二刻,捶二鼓為再嚴。尚儀版奏「請中嚴」。一刻,捶三鼓為三嚴。司賓引內命婦入,立於庭,重行,西面北上。六尚以下詣室奉迎。尚服負寶,內僕進厭翟車於閣外,尚儀版奏「外辦」。馭者執轡,皇后服鞠衣,乘輿以出,華蓋、侍衛、警蹕,內命婦從。出門,皇后升車,尚功進鉤,司制進筐,載之。內命婦及六尚等乘車從,諸翊駕之官皆乘馬。駕動,警蹕,不鳴鼓角。內命婦、宮人以次從。 其日三刻,尚儀及司愬帥其屬入,實尊罍及幣,太官令實諸籩、豆、簠、簋俎等,內謁者帥其屬詣廚奉饌入,設於饌幔內。駕將至,女相者引享官,內典引引外命婦,俱就門外位。駕至大次門外,回車南向,尚儀進車前跪奏稱:「尚儀妾姓言,請降車。」皇后降車,乘輿之大次,華蓋、繖、扇。尚儀以祝版進,禦署,出奠於坫。尚功、司制進受鉤、筐以退,典贊引亞獻及從享內命婦俱就門外位。司贊帥掌贊先入就位,女相者引尚儀、典正及女史、祝史與女執尊罍筐冪者入自東門,當壇南,北向西上。司贊曰:「再拜。」掌贊承傳,尚儀以下皆再拜,就位。司樂帥女工人入,典贊引亞獻、終獻,女相者引執事者、司賓引內命婦、內典引引外命婦入,就位。皇后停大次半刻頃,司言引尚宮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尚儀版奏「外辦」。皇后出次,入自東門,至版位,西向立。尚宮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贊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宮曰:「有司謹具,請行事。」樂三成。尚宮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贊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壇上尚儀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皇后自壇南陛升,北面立,尚儀奉幣東向進,皇后受幣,進,北向,跪奠於神座,少退,再拜,降自南陛,複於位。初,內外命婦拜訖,女祝史奉毛血之豆立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已奠幣,乃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尚儀迎引於壇上,進,跪奠於神座前。皇后既升奠幣,司膳出,帥女進饌者奉饌陳於內壝東門之外。皇后既降,複位。司膳引饌入,至階。女祝史跪徹毛血之豆,降自東陛以出。饌升自南陛,尚儀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皇后詣罍洗,尚儀跪取匜,興,沃水;司言跪取盤,興,承水。皇后盥。司言跪取巾於篚,進以帨,受巾,跪奠於篚。乃取爵於篚,興,進,受爵。尚儀酌罍水,司言奉盤,皇后洗爵,司言授巾,皆如初。皇后升自壇南陛,詣酒尊。尚儀贊酌醴齊,進先蠶氏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立。尚儀持版進於神座之右,東面跪讀祝文。皇后再拜,尚儀以爵酌上尊福酒,西向進。皇后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興。尚儀帥女進饌者持籩、俎進神前,三牲胙肉各置一俎,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尚儀以飯籩、胙俎西向以次進,皇后每受以授左右。乃跪取爵,遂飲,卒爵,興,再拜,降自南陛,複於位。 初,皇后獻將畢,典贊引貴妃詣罍洗,盥手,洗爵,自東陛升壇,酌盎齊於象尊,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興,少退,再拜。尚儀以爵酌福酒進,貴妃再拜受爵,跪祭,遂飲,卒爵,再拜,降自東陛,複位。昭儀終獻如亞獻。尚儀進神座前,跪徹豆。司贊曰:「賜胙。」掌唱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宮曰:「再拜。」皇后再拜,司贊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尚宮請就望瘞位,司贊帥掌贊就瘞埳西南位,皇后至望瘞位,西向立。尚儀執篚進神座前,取幣,自北陛降壇,西行詣瘞埳,以幣置於埳。司贊曰:「可瘞埳。」東西各四人實土半埳,尚宮曰:「禮畢,請就採桑位。」尚宮引皇后詣採桑壇,升自西陛,東向立。 初,皇后將詣望瘞位,司賓引內外命婦採桑者、執鉤筐者皆就位。(內外命婦一品各二人,二品、三品各一人。)皇后既至,尚功奉金鉤自北陛升,進。典制奉筐從升。皇后受鉤,採桑,典制以筐受之。皇后采三條止,尚功前受鉤,典制以筐俱退。皇后初採桑,典制等各以鉤授內外命婦。皇后採桑訖,內外命婦以次采,女史執筐者受之。內外命婦一品采五條,二品采九條,止,典制等受鉤,與執筐者退,複位。司賓各引內外命婦採桑者以從,至蠶室,尚功以桑授蠶母,蠶母切之以授婕妤食蠶,灑一絺止。尚儀曰:「禮畢。」尚宮引皇后還大次,內外命婦各還其次。尚儀、典正以下俱複執事位。司贊曰:「再拜。」尚儀以下皆再拜,出。女工人以次出。其祝版燔于齊所。 車駕還宮之明日,內外命婦設會於正殿,如元會之儀,命曰勞酒。 其有司歲所常祀者十有三:立春後醜日祀風師,立夏後申日祀雨師,立秋後辰日祀靈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祿,季夏土王之日祭中霤,孟冬祭司寒。皆一獻。祝稱:「天子謹遣。」 其中春、中秋釋奠于文宣王、武成王,皆以上丁、上戊,國學以祭酒、司業、博士三獻,樂以軒縣。前享一日,奉禮郎設三獻位於東門之內道北,執事位於道南,皆西向北上;學官、館官位於縣東,當執事西南,西向,學生位於館官之後,皆重行北上;觀者位於南門之內道之左右,重行北面,相對為首。設三獻門外位於東門之外道南,執事位於其後,每等異位,北向西上;館官、學官位於三獻東南,北向西上。設先聖神座於廟室內西楹間,東向;先師于先聖東北,南向;其餘弟子及二十一賢以次東陳,南向西上。其餘皆如常祀。 皇子束修: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壺,二鬥;修一案,五脡。其日平明,皇子服學生之服,(其服青衿。)至學門外。博士公服,執事者引立學堂東階上,西面。相者引皇子立于門東,西面。陳束帛篚、壺酒、脯案于皇子西南,當門北向,重行西上。將命者出,立門西,東面,曰:「敢請就事。」皇子少進,曰:「某方受業于先生,敢請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無辱。」(若已封王,則雲「請王無辱」。)將命者出告,皇子固請。博士曰:「某也不德,請皇子就位,某敢見。」將命者出告,皇子曰:「某不敢以視賓客,請終賜見。」將命者入告,博士曰:「某辭不得命,敢不從。」將命者出告,執篚者以篚東面授皇子,皇子執篚。博士降,俟於東階下,西面。相者引皇子,執事者奉壺酒、修案以從,皇子入門而左,詣西階之南,東面。奉酒、修者立于皇子西南,東面北上。皇子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還避,遂進,跪取篚。相者引皇子進博士前,東面授幣,奉壺酒、修案者從,奠于博士前,博士受幣,執事者取酒、修、幣以東。相者引皇子立于階間近南,北面,奉酒、修者出。皇子拜訖,相者引皇子出。 其學生束帛、酒、修以見,如皇子。 武德二年,始詔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七年,高祖釋奠焉,以周公為先聖,孔子配。九年封孔子之後為褒聖侯。貞觀二年,左僕射房玄齡、博士朱子奢建言:「周公、尼父俱聖人,然釋奠於學,以夫子也。大業以前,皆孔丘為先聖,顏回為先師。」乃罷周公,升孔子為先聖,以顏回配。四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十一年,詔奠孔子為宣父,作廟於兗州,給戶二十以奉之。十四年,太宗觀釋奠于國子學,詔祭酒孔穎達講《孝經》。二十一年,詔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眾、賈逵、杜子春、馬融、盧植、鄭康成、服虔、何休、王肅、王弼、杜預、範甯二十二人皆以配享。而尼父廟學官自祭之,祝曰:「博士某昭告於先聖。」州、縣之釋奠,亦以博士祭。中書侍郎許敬宗等奏:「《禮》:『學官釋奠于其先師。』鄭氏謂:『《詩》、《書》、《禮》、《樂》之官也。』四時之學,將習其道,故釋奠各以其師,而不及先聖。惟春、秋合樂,則天子視學,有司總祭先聖、先師。秦、漢釋奠無文,魏則以太常行事,晉、宋以學官主祭。且國學樂以軒縣,尊、俎須於官,非臣下所可專也。請國學釋奠以祭酒、司業、博士為三獻,辭稱『皇帝謹遣』。州學以刺史、上佐、博士三獻,縣學以令、丞、主薄若尉三獻。如社祭,給明衣。」會皇太子釋奠,自為初獻,以祭酒張後胤亞獻,光州刺史攝司業趙弘智終獻。 永徽中,複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顏回、左丘明以降皆從祀。顯慶二年,太尉長孫無忌等言:「《禮》:『釋奠于其先師。』若《禮》有高堂生,《樂》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又《禮》:『始立學,釋奠於先聖。』鄭氏《注》:『若周公、孔子也。』故貞觀以夫子為聖,眾儒為先師。且周公作禮樂,當同王者之祀。」乃以周公配武王,而孔子為先聖。 總章元年,太子弘釋奠於學,贈顏回為太子少師,曾參少保。咸亨元年,詔州、縣皆營孔子廟。武后天授元年,封周公為褒德王,孔子為隆道公。神龍元年,以鄒、魯百戶為隆道公采邑,以奉歲祀,子孫世襲褒聖侯。睿宗太極元年,以兗州隆道公近祠戶三十供灑掃,加贈顏回太子太師,曾參太子太保,皆配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