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續資治通鑒 | 上頁 下頁 |
開禧三年(1) |
|
開禧三年金泰和七年,蒙古太祖二年 春,正月,丁醜朔,兩淮宣撫使邱崈罷。己卯,命知樞密院張岩督視江淮軍馬。 時金已有和意,崈上疏請移書金帥以成前議,且言金人既指韓侂胄為元謀,若移書,宜暫免系銜。侂胄大怒,以岩代崈。李壁力爭,言崈素有人望,侂胄變色曰:「今天下獨有一邱崈耶?」 金完顏匡進攻襄陽。先是匡進所掠女子百人。金主方喜于吳曦之降,賜匡詔曰:「陝西一面,雖下四州,吳曦之降,朕所經略。自大軍出境,惟卿所部眾力為多。今南伐之事,責成卿等,區區俘獲,不足羡慕。彼恃漢水以為險阻,棰馬而渡,如涉坦途,荊楚削平,不為難事。雖天佑助,亦卿籌畫之效也。益宏遠圖,以副朕意。」匡得詔,遂進師,旋遣完顏福海敗宋援兵于白石峪。 戊寅,金敕宰臣舉材幹官。 庚辰,以陳自強兼樞密使。 癸未,金人破階州。 乙酉,金贈故壽州軍士魏全官,賜錢百萬。初,李爽圍壽州,刺史徒單曦募人往斫營,全在選中,為爽兵所執。爽謂全曰:「若為我罵金主,免若死。」全至城下,反罵宋主,爽乃殺之。 戊子,金主召完顏綱赴中都,旋以為陝西宣撫副使,還軍中。 辛卯,吳曦招通判光元府權大安軍事楊震仲,震仲不屈,飲藥死。 甲午,吳曦遣將利吉引金兵入鳳州,以四郡付之,表鐵山為界。曦即興州為行宮,改元,置百官,使人告其伯母趙氏。趙怒,絕之。叔母劉日夜號泣,罵不絕口。曦又遣董鎮至成都治宮殿,分其所統兵十萬為統帥,遣祿祁等戍萬州,泛舟下嘉陵江,聲言約金人夾攻襄陽。下黃榜于成都、潼川、利州、夔州四路,以興州為興德府,召隨軍轉運使安丙為丞相長史,權行都省事。 吳晛為曦謀,宜收用蜀名士以系民心。於是陳鹹自髡其發,史次秦自瞽其目,李道傳、鄧性甫、楊泰之悉棄官去。 吳曦所遣使郭澄等將歸蜀,金主諭之曰:「汝主效順,以全蜀歸附,朕甚嘉之。然立國日淺,恐宋兵侵軼,人心不安,凡有當行事,已委完顏綱移文計議。」旋以同知臨洮府事珠赫哷果勒齊為曦封冊使,諭之曰:「卿以邊面宣力,加之讀書,蜀人識卿威名,勿以財賄動心,失大國體。」 金布薩揆有疾,丙申,命左丞相崇浩兼都元帥,行省于南京,以代之。 金主既殺其叔永蹈、永中,久頗悔之,嘗以密劄賜張行簡曰:「朕念鎬、鄭二王,誤幹天常,自貽伊戚,槁葬效野,多歷年所,朕甚悼焉。欲追複前爵,備禮改葬,卿可詳閱故事以聞。」行簡乃具漢淮南厲王長、楚王英、唐隱太子建成、巢刺王元吉、譙王重福故事,並草詔以進。時永中已改葬,二月,丁巳,金主命複鎬王永中、鄭王永蹈爵,諡永中曰厲,其子瑜等仍禁錮。以周王永濟子璪為鄭王后。 己未,程松罷。以楊輔為四川制置使,吳曦逐之。 初,輔知成都,常言吳曦必反。帝意輔能誅曦,乃密詔授輔制置使,許以便宜從事。青城山道人安世道獻書於輔曰:「世道雖方外人,而大人先生亦嘗發以入道之門。竊以為公初得曦檄,即當還書,誦其家世,激以忠孝,聚官屬軍民,素服號慟,因而散金髮粟,彭集忠義,閉劍門,檄夔、梓,興仗義之師,以順討逆。而士大夫皆酒缸飯囊,不明大義,尚雲少屈以保生靈,何其不知輕重如此!此非曦一人之叛,乃舉蜀士大夫之叛也。且曦雖叛逆,猶有所忌,未敢建正朔,殺士大夫,尚以虛文見招,亦以公之與否蔔民之從違也。今悠悠不決,徒為婦人女子之悲,遠近失望。區區行年五十二矣,古人言:『可以生而生,福也;可以死而死,亦福也;』決不忍汙面戴天,同為叛民也。」輔有重名,蜀士大夫多勸舉義兵,而世道之言尤切。輔自以不習兵事,且內郡無兵,遷延不發。曦移輔知遂寧府,輔以印授通判韓植,棄成都去。 以知建康府葉適兼江淮制置使。適謂三國孫氏嘗以江北守江,自南唐以來始失之,乃請於朝,兼節制江北諸州,詔從之。時羽檄旁午,而適治事如平時,軍須皆從官給,民以不擾,其防守皆盡法度。 庚申,以旱,詔決系囚。 癸亥,金主如建春宮;丙寅,還宮。 丁卯,罷江、浙、荊湖、福建招軍。 戊辰,金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布薩揆卒于下蔡。喪歸,金主親臨奠,諡武肅。揆體剛內和,與物無忤,臨民有惠政。其為將也,軍門鎮靜,賞罰必行。初渡淮,即命撤去浮梁,所至皆因糧於敵,無饋運之勞。未嘗輕用士卒,與之同甘苦,人亦樂為用。 金完顏匡久圍襄陽,士卒疾疫;會聞崇洗至汴,庚午,引師還。 辛未,蠲兩淮被兵諸州租賦。 癸酉,金判平陽府事衛王永濟改武定軍節度使,兼奉聖州管內觀察使。 監興州合江倉益昌楊巨源謀討吳曦,乃陰與曦將張林、朱邦甯及忠義士朱福等深相結。眉州人程夢錫知之,以告安丙。丙時稱疾,未視事,乃屬夢錫以書致巨源,延至臥所。巨源曰:「先生而為逆賊丞相長史耶?」丙號哭曰:「目前兵將,我所知,不能奮起。必得豪傑,乃滅此賊。」巨源曰:「非先生不足以舉此事,非巨源不足以了此事。」會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亦結軍士李貴、進士楊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數十人謀誅曦。好義曰:「此事誓死報國,救四蜀生靈。但曦死後,若無威望者鎮撫,恐一變未已,一變複生。」欲立長史安丙以主事,使坤辰邀巨源與會。巨源往與約,還報丙。丙始出視事。君玉與白子申共草密詔。 乙亥,未明,好義率其徒七十四人入偽宮。時偽宮門洞開,好義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詔,以安長史為宣撫,令我誅反賊,敢抗者夷其族。」曦衛兵千餘,聞有詔,皆棄梃而走。巨源持詔乘馬,自稱奉使,入內戶。曦啟戶欲逸,李貴前執之,刃中曦頰。曦反撲貴僕於地,好義即呼王換斧其腰,曦始縱貴,貴遂斫其首,馳告丙。宣詔,持曦首撫定,城中市不易肆,盡收曦黨,殺之。眾推丙權四川宣撫使,巨源權參贊軍事。丙陳曦所以反及矯制平賊便宜賞功狀,上疏自劾,待罪,函曦首及違制法物與曦所受金人詔印送於朝。曦僣立凡四十一日。 先是韓侂胄聞曦反,大懼,與曦書,許以茅土之封,且召知鎮江府宇文紹節問計。紹節雲:「安丙必能討賊。」侂胄乃密以帛書諭丙雲:「若能圖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書未達而誅曦,露布已至,舉朝大喜。 曦首至臨安,獻於廟社,梟之市三日。詔誅曦妻子,家屬徙嶺南,奪曦父挺宮爵,遷曦祖璘子孫出蜀,存璘廟祀,玠子孫免連坐。 金珠赫哷果勒齊未至蜀而吳曦已誅,金主聞之,意殊沮,遣使責完顏綱曰:「曦之降,自當進據仙人關,以制蜀命,且為曦重。既不據關,複撤兵,使安丙無所憚,是宜有今日也!」 三月,丁醜,斬偽四川都轉運使徐景望於利州。 庚子,以楊輔為四川宣撫使,安丙副之,許奕為宣諭使。 金以完顏匡為左副元帥。 壬寅,四川宣諭使程松落職,筠州安置;尋徙澧州。 楊巨源、李好義謂安丙曰:「曦死,賊破膽矣。關外西和、成、階、鳳四州,為蜀要害,宜乘勢複取之;不然,必為後患。」丙從之,好義進兵,次於獨頭嶺,會忠義及民兵夾擊,金人死者蔽路。七日,至西和州,金將完顏欽遁去。好義整眾而入,軍民歡呼迎拜,好義籍府庫以歸於官。於是張林、李簡複成州,劉昌國複階州,張翼複鳳州,孫忠銳複大散關。金鞏州鈐轄完顏阿實戰死,金主命完顏綱撤五州之兵,退保要害。好義進趣秦州,軍聲大振,丙心忌之。 夏,四月,丙辰,金以赫舍哩子仁為右副元帥。 己未,以方信孺為國信所參議官,如金軍。時韓侂胄募可以報使金帥府者,近臣薦信孺可使,自蕭山丞召赴行在,命以使事。信孺曰:「開釁自我,金人設問首謀,當以何詞答之?」侂胄矍然。信孺遂持張岩書以行。 丁卯,召楊輔還,以吳獵為四川制置使。時朝廷察安丙與輔異,召輔赴闕。輔抵建康,引咎不進。著作佐郎楊簡言輔棄成都,不當召,遂命輔知建康。 戊辰,以資政殿學士錢象祖參知政事。 己巳,改興州為沔州,以李好義為副都統制。 庚午,贈楊震仲官,仍官其子一人。 癸酉,金人複破大散關。安丙素惡孫忠銳,至是大散關失守,丙檄忠銳還,欲殺之,先命楊巨源偕李邦寧以沔兵二千策應。巨源至鳳州,因忠銳出迎,伏壯士于幕後,突出殺之,及其子揆。丙遂以忠銳附偽表聞於朝。 五月,戊寅,詔:「吳曦党李紳之等十六人,除名,編管兩廣及湖南諸州。」 己卯,金主幸東園,射柳。 辛卯,太皇太后謝氏崩。 戊戌,複以楊輔為四川制置使,召吳獵還。 李好義攻秦州,圍皂角堡,金都統珠赫哷果勒齊以兵赴之。好義列陳山谷,以武車為左、右翼,伏弩其下,徑前搏戰,果勒齊禦之。南師陽卻,果勒齊追之,遇伏,不得前,乃退而結陳。好義麾眾複至,凡五戰,南師陳益堅。果勒齊患之,分騎為二,輪悉出戰;久之,潛遣兵自山馳下合擊,南師陳動,士卒多死,好義乃解圍去。 是月,金放宮女二十人。 六月,乙巳朔,金詔:「朝官六品、外官五品以上及親王,舉通錢谷一人,不舉者罰,舉不當者論如律。」 己酉,金以山東多盜,制:「同黨能自殺捕者,官賞有差。」 戊午,金以烏庫哩誼為元帥左監軍,完顏薩喇為元帥左都監。 己未,李好義遇毒死,時吳曦舊將王喜,遣其党劉昌國赴西和州,聽好義節制。好義與之酬酢,歡飲達旦,好義心腹暴痛死,昌國遁去。即殮,口鼻爪指皆青黑,居民號慟如私親。朝廷慮喜為變,授節度使,移荊鄂都統制。既而昌國痘發死。 癸酉,安丙殺參議官楊巨源,初,吳曦之誅,實楊巨源、李好義首倡,安丙以勞績上於朝,偽言以巨源、好義為首,實則獨後二人。及獎諭誅叛詔書至沔州、巨源謂人曰:「詔命一字不及巨源,疑有蔽其功者。」俄報王喜授節度使,而巨源僅得通判,心益不平,乃為啟以謝丙曰:「飛矢以下聊城,深慕魯仲連之高誼;解印而去彭澤,庶幾陶靖節之清風。」即又訴功於朝。或謂丙曰:「巨源謀為亂。」丙令王喜鞫其黨,皆抵罪。時巨源方與金人戰於鳳山之長橋,丙密使興元都統制彭輅收巨源,械送閬州獄,至大安龍尾灘,丙使將校樊世顯取刀斷其首,不絕者逾寸,遂以巨源自殪聞。忠義之士,聞者莫不扼腕流涕。劍外士人張伯威為文以吊,其辭尤悲切。李壁在政府,聞丙上巨源敗狀,歎曰:「嘻,巨源其死矣!」丙以人情洶洶,上章求免。楊輔亦謂丙殺巨源,必召變,請以劉甲代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