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通鑒紀事本末 | 上頁 下頁 |
黃巾之亂 |
|
漢靈帝光和六年。初,巨鹿張角奉事黃、老,以妖術教授,號「太平道」。咒符水以療病,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癒,眾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遊四方,轉相誑誘,十餘年間,徒眾數十萬,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萬數。郡縣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 太尉楊賜時為司徒,上書言:「角誑耀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討,恐更騷擾,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簡別流民,各護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後誅其渠帥,可不勞而定。」會賜去位,事遂留中。司徒掾劉陶覆上疏申賜前議,言:「角等陰謀益甚,四方私言,雲角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宜下明詔,重募角等,賞以國土,有敢回避,與之同罪」。帝殊不為意,方詔陶次第《春秋》條例。 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揚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 中平元年春,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收馬元義,車裂于雒陽。詔三公、司隸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人,下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以為標幟,故時人謂之「黃巾賊」。二月,角自稱天公將軍,角弟寶稱地公將軍,寶弟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月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應賊。三月戊申,以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營營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鎮京師。置函穀、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都尉。發天下精兵,遣北中郎將盧植討張角,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雋討潁川黃巾。 庚子,南陽黃巾張曼成攻殺太守褚貢。 帝問太尉楊賜以黃巾事,賜所對切直,帝不悅。夏四月,賜坐寇賊免,以太僕弘農鄧盛為太尉。已而帝閱錄故事,得賜與劉陶所上張角奏,乃封賜為臨晉侯,陶為中陵鄉侯。 皇甫嵩、朱雋合將四萬餘人共討潁川,嵩、雋各統一軍。雋與賊波才戰,敗。嵩進保長社。 汝南黃巾敗太守趙謙于邵陵,廣陽黃巾殺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 波才圍皇甫嵩於長社。嵩兵少,軍中皆恐。賊依草結營,會大風,嵩約敕軍士皆束苣乘城,使銳士間出圍外,縱火大呼,城上舉燎應之,嵩從城中鼓噪而出,奔擊賊陳,賊驚,亂奔走。會騎都尉沛國曹操將兵適至,五月,嵩、操與朱雋合軍,更與賊戰,大破之,斬首數萬級。封嵩都鄉侯。 張曼成屯宛下百餘日,六月,南陽太守秦頡擊曼成,斬之。 皇甫嵩、朱雋乘勝進討汝南、陳國黃巾,追波才于陽翟,擊彭脫于西華,並破之,餘賊降散,三郡悉平。嵩乃上言其狀,以功歸雋,於是進封雋西鄉侯,遷鎮賊中郎將。詔嵩討東郡,雋討南陽。北中郎將盧植連戰破張角,斬獲萬餘人,角等走保廣宗。植築圍鑿塹,造作雲梯,垂當拔之。帝遣小黃門左豐視軍,或勸植以賂送豐,植不肯,豐還言於帝曰:「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帝怒,檻車征植,減死一等,遣東中郎將隴西董卓代之。 秋八月,皇甫嵩與黃巾戰於蒼亭,獲其帥蔔已。董卓攻張角無功,抵罪。乙巳,詔嵩討角。 冬十月,皇甫嵩與張角弟梁戰于廣宗,梁眾精勇,嵩不能克。明日,乃閉營休士以觀其變,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雞鳴馳赴其陳,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角先已病死,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十一月,嵩複攻角弟寶于下曲陽,斬之,斬獲十餘萬人。即拜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嵩能溫恤士卒,每軍行頓止,須營幔修立,然後就舍,軍士皆食,爾乃嘗飯,故所向有功。 張曼成餘党更以趙弘為帥,眾複盛,至十餘萬,據宛城。朱雋與荊州刺史徐璆等合兵圍之,自六月至八月不抜,有司奏征雋。司空張溫上疏曰:「昔秦用白起,燕任樂毅,曠年曆載,乃能克敵。雋討潁川,已有功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宜假日月,責其成功。」帝乃止。雋擊弘,斬之。 賊帥韓忠複據宛拒雋,雋鳴鼓攻其西南,賊悉眾赴之。雋自將精卒掩其東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懼乞降。諸將皆欲聽之,雋曰:「兵固有形同而異勢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唯黃巾造逆,納降無以勸善,討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賊利則進戰,鈍則乞降,縱敵長寇,非良討也。」因急攻,連戰不克。雋登土山望之,顧謂司馬張超曰:「吾知之矣。賊今外圍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不如徹圍,並兵入城,忠見圍解,勢必自出,自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圍,忠果出戰,雋因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南陽太守秦頡殺忠,餘眾複奉孫夏為帥,還屯宛。雋急攻之,司馬孫堅率眾先登,癸巳,拔宛城。孫夏走,雋追至西鄂精山,複破之,斬萬餘級。於是黃巾破散,其餘州郡所誅,一郡數十人。 二年。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博陵張牛角、常山褚飛燕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之徒,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張牛角、褚飛燕合軍攻癭陶,牛角中流矢,且死,令其眾奉飛燕為帥,改姓張。飛燕名燕,輕勇矯捷,故軍中號曰:「飛燕」。山谷寇賊多附之,部眾浸廣,殆至百萬,號「黑山賊」,河北諸郡縣並被其害,朝廷不能討。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 五年二月,黃巾餘賊郭大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東。冬十月,青、徐黃巾複起,寇郡縣。六年冬十月,白波賊寇河東,董卓遣其將牛輔擊之。 南單于于扶羅與白波賊合兵寇郡縣。 獻帝初平元年,青州刺史焦和起兵討董卓,務及諸將西行,不為民人保障,兵始濟河,黃巾已入其境。青州素殷實,甲兵甚盛,和每望寇奔北,未嘗接風塵,交旗鼓。 二年冬十月,青州黃巾寇勃海,眾三十萬,欲與黑山合。公孫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于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賊棄其輜重,奔走渡河,瓚因其半濟薄之,賊複大破,死者數萬,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萬餘人車,甲財物不可勝算,威名大震。 初,陶謙,丹陽人,朝廷以黃巾寇亂徐州,用謙為刺史。謙至,擊黃巾,大破走之,州境晏然。 三年春正月,曹操軍頓丘,於毒等攻東武陽。操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諸將皆請救武陽,操曰:「使賊聞我西而還,武陽自解也。不還,我能敗其本屯,虜不能拔武陽必矣。」遂行。毒聞之,棄武陽還。操遂擊眭固及匈奴于扶羅于內黃,皆大破之。 四月,青州黃巾寇兗州,劉岱欲擊之,濟北相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志,不可敵也。然賊軍無輜重,唯以鈔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然後選精銳,據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 十二月,曹操追黃巾至濟北,悉降之,得戎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 四年春正月,袁術屯封丘,黑山別部及匈奴于扶羅皆附之。曹操擊破術軍。 三月,袁紹在薄落津。魏郡兵反,與黑山賊于毒數萬人共複鄴城,殺其太守。 六月,袁紹出軍入朝歌鹿腸山,北行,擊諸賊左髭丈八等,皆斬之。又擊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複斬數萬級,皆屠其屯壁,遂與黑山賊張燕及四營屠各、雁門烏柏戰於常山。燕精兵數萬,騎數千匹。紹與呂布共擊燕,連戰十餘日,燕兵死傷雖多,紹軍亦疲,遂俱退。 建安元年春二月,汝南、潁川黃巾何儀等擁眾附袁術,曹操擊破之。三年,袁紹攻公孫瓚,瓚遣子續請救于黑山諸帥。四年,黑山帥張燕率兵救之。事見《袁紹討公孫瓚》。 五年秋七月,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操應袁紹,紹遣劉備將兵助辟,郡縣多應之。 十年夏四月,黑山賊帥張燕率眾十餘萬降,封安國亭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