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宋史全文 | 上頁 下頁 |
宋仁宗至和二年 |
|
乙未至和二年 春正月丁亥,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晏殊卒。殊雖早貴,然奉養清儉,善知人,如孔道輔、范仲淹皆出其門,而富弼、楊察皆其婿也。 ◇ 二月壬辰,汾州團練推官郭固為衛尉寺丞。初,知並州韓琦言:固嘗造車陣法令。固自齎車式詣闕進呈,既試用之,而有是命。廣州司理陳仲約誤人入罪死,有司當仲約公罪應贖,上謂知審刑院張揆曰:「死者不可複生,而獄吏雖踅廢,他日複得敘官,可不重其罰邪?」 癸巳,詔仲約特勒停,會赦未許敘用。 庚子,殿中侍御史趙抃言宰臣陳執中宜罷免者八事。 甲辰,趙抃言:「臣近累次彈奏,乞正宰臣陳執中之罪。風聞同知諫院範鎮妄行營救。伏望陛下開日月之明,判忠邪之路,取內外之公議,立朝廷之大法,則天下幸甚!」 乙卯,流內銓引對前雍丘縣主簿陳琪改京官。上謂判銓賈黯曰:「琪乃龐籍女婿,今保薦多至二十四人,得非專欲諂附大臣故爾邪?且與幕職官知縣。」 ◇ 三月乙丑,邇英閣講《周禮·視祲》。上謂講官盧士宗曰:「妖祥之興,皆由人事。君人者必在修德,以承天意乎!」 丁卯,詔修起居注自今每禦邇英閣,立於講讀官之次。詔封孔子後為衍聖公。初,太常博士祖無擇言:「孔宗願襲封文宣公,祖諡不可加後嗣。乞詔有司更定美號。」乃下兩制定更封宗願而令世襲焉。 己卯,邇英閣講《周禮·大罍》。王洙曰:「祠天地之器,以質信為本。」上曰:「曹操不事質信而多詐忌,何以事上帝乎?」張揆讀《後漢書》應劭議刑,揆曰:「當漢獻帝亂世,有司猶能守法。今天下奏獄,或違法出罪,負冤不伸,水旱之災,未必不由此也。」上曰:「祖宗以來,多用中典,奏讞者往往貸之,豈欲刑罰之濫乎?」群牧使楊偉等言:「判官王安石文行推高,乞除職名。」詔特授集賢校理,安石又固辭不拜。 辛巳,知諫院範鎮言:「臣伏見去冬多南風,今春多西北風。乍寒乍暑,欲雨不雨,又有黑氣蔽日,此皆人事之感動也。黑氣蔽日者,陰侵陽,小人惑君也;欲雨不雨者,政事不決也。陳執中為相,不病而家居者百日矣。陛下以禦史之言為是,即乞速退執中,以解天意;以禦史之言為非,乞敕執中起視事,無使天意久不決也。乍寒乍暑,不當賞而賞、當罰而不罰也。鄧保吉不當為內侍都知,鄧宣言不當為內侍押班,而又改官。石全斌不當為觀察使,未幾而又為內侍副都知,是不當賞而賞也。陛下有旨:不應法律賞罰,即中書、樞密大臣執奏。而中書、樞密大臣不執奏,是當罰而不罰也。冬而多南風,春而多西北風,皆逆氣也。風主號令,主思慮。陛下思慮若有為小人所惑,而號令數變易也。天變之發,皆所以覺悟人君也。」 丙戌,邇英閣王洙講《周官·典瑞》「含玉」,上曰:「若使人用此而骨不朽,豈如功名之不朽哉?」 丁亥,知審刑院張揆言:「知虢州周日宣妄言澗水沖注城郭,當坐不實之罪。」上曰:「州郡多奏祥瑞,至水旱之災,或抑而不聞。今守臣自陳墊壞官私廬舍,意亦在民,當恕罪也。」 ◇ 夏四月辛亥,罷諸路裡正衙前。先是,知並州韓琦言:「州縣生民之苦,無重於裡正衙前。自兵興以來,殘剝尤甚,殊可痛傷。請自今罷差裡正衙前,只差鄉戶衙前,令于一縣諸鄉中第一等選一戶物力最高者為之,以三年一替。」皆謂如琦所議便,知制誥韓絳請行鄉戶五則之法,乃命韓絳、蔡襄與三司使副判官置司同定奪,凡差諸州軍鄉戶衙前,以產錢與物力從多至少置簿,排定戶數,分為五則。遂更著淮南、兩浙、荊湖、福建之法下三司頒行之。其法雖逐路小有不同,然大率得免裡正衙前之役,民甚便之。知諫院範鎮言:「伏見周制:塚宰製國用。唐宰相兼鹽鐵轉運,或判戶部,或判度支。今中書主民,樞密院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故財已匱而樞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財不已,中書視民之困而不知使樞密減兵。三司寬財以救民困者,制國用之職不在中書也。欲乞使中書、樞密院通知兵民財利大計,與三司量其出入,制為國用,則天下民力庶幾少寬。」自天聖以來,上每以經費為慮,命官裁制者數矣,臣下亦屢以為言,而有司不能承上之意,牽於習俗,卒無所建明,議者以為恨焉。 ◇ 五月。先是,久不雨,上問翰林侍讀學士呂公綽何以致雨,公綽曰:「獄久系則旱。」上親慮獄,已而大雨。禦史中丞孫抃與其屬言乞正執中之罪,不報。於是抃與知雜事郭申錫、侍御史母湜、范師道、殿中侍御史趙抃同乞上殿,閣門以違近制不許。 壬午,詔抃等輪日入對。 ◇ 六月己醜,翰林學士歐陽修為翰林侍讀學士、知蔡州,知制誥賈黯知荊南,皆從所乞也。先是,修奏疏言:「宰臣陳執中自執政以來,不葉人望,累有過惡,招致人言。而執中遷延,尚玷宰府。臣願陛下盡以禦史前後章疏出付外廷,議正執中之過惡,罷其政事。」已而修及黯皆得補外。殿中侍御史趙抃言:「竊見近日以來,所謂正人賢士者紛紛引去,如呂溱知徐州,蔡襄知泉州,吳奎被黜知壽州,韓絳知河陽府。又聞歐陽修乞知蔡州,賈黯乞知荊南府。侍從之賢如修輩無幾,今堅欲請郡者非他,蓋傑然正色立朝,既不能曲奉權要,而乃日虞中傷,皆欲效溱、襄、奎、絳而去爾。今陛下又從其請而外補之,朝廷萬一有緩急事,則陛下何從而詢訪也?何從而裨益也?何從而謀議也?何從而質正也?伏望陛下勿使修等去職,留為羽翼,以為輔助。」知制誥劉敞亦以為言,修、黯遂複留。 戊戌,陳執中罷為鎮海節度使、判亳州。孫抃等既入對,極言執中過惡,請罷之。退又交章論列。抃最後乞解憲職補外,以避執中朋黨中傷之禍,於是得請。始,禦史因執中殺婢事欲擊去之,上未聽,而諫官初無論列者,禦史並以為言。而趙抃攻范鎮尤力,台官皆助之。鎮累奏乞與禦史辯,不報。及禦史入對,又言執中私其女子,傷化不道。執中既罷,上以諭鎮,鎮複言:「朝廷置禦史以防讒慝,非使其為讒慝也。審如禦史言,則執中可誅;如其不然,亦當誅禦史。」並繳前五奏,乞宣示執政,相與庭辯之,卒不報。鎮於是與趙抃有隙。知永興軍文彥博為吏部尚書、平章事,判並州富弼為戶部侍郎、平章事。彥博與弼並命,是日宣制,上遣小黃門數輩覘于庭,士大夫相慶得人。後數日,翰林學士歐陽修奏事殿上,帝具以語修,且曰:「古之求相者或得于夢蔔,今朕用二相,人情如此,豈不賢于夢蔔哉?」修頓首稱賀。 癸卯,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張昇為權禦史中丞。上嘗諭執政以昇清直可任風憲,故使代孫抃。時富弼初入相,歐陽修復翰林,士大夫咸謂三得人也。 甲辰,知鄆州龐籍改知並州。籍入對,上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謂籍曰:「朕用二相何如?」籍曰:「二臣皆朝廷高選,陛下拔之,甚副天下望。」上曰:「誠如卿言。文彥博猶多私,至於富弼,萬口一辭,皆曰賢相也。」籍曰:「文彥博,臣頃與之同在中書,實無所私,但惡之者毀之爾。富弼未執大政,朝士大夫未有與之為怨,故交口譽之,冀其進用而已,亦有所利焉。若富弼以陛下之爵祿植私恩,則非忠臣,何足賢也?若一以公議概之,則向之譽者將轉而為謗矣,陛下所宜深察也。且陛下既知二臣之賢而用之,用之則當信之堅,任之久,然後可以責成功。若以一人言進之未幾,又以一人言疑之,臣恐太平之功未易卒致也。」上曰:「卿言是也。」 乙巳,儂智高母儂氏、弟智光、子繼宗、繼隆伏誅。智高亦自為大理所殺,函其首至京師。 ◇ 秋七月戊午,新知蔡州、翰林侍讀學士歐陽修復為翰林學士,新知制誥賈黯複判流內銓。 戊辰,資政殿大學士吳育為宣徽南院使、判延州。育侍讀禁中,上因語及臣下毀譽多出愛憎,育曰:「聖言要切,實四海之幸。然知而形之於言,不若察而行之於事。自古人君,皆因信讒邪而致亂,照奸險而致治。至於安危,萬端不出『愛憎』二字。蓋人主事有不可不密者,有不可不明者。語及軍國機微,或幹權要,不可不密也;若指人姓名,陰言其罪而事狀未見者,此不可不明也。若不明,則讒邪得計,忠正難立。故聖王之行如天地日月,坦然明白,進一人,使天下皆知其善;退一人,使天下皆知其惡,則陰邪不能陷害,至公可以立身,此百王之要道也。」上益重之。數欲大用,而諫官或誣奏育在河南嘗貸民出息錢,久之,遂命出師。 ◇ 八月己酉,契丹主宗真卒,子洪基立,改清甯元年。 癸卯,知諫院範鎮言:「比者京師及輔郡歲一赦,去歲再赦,今歲三赦,又在京諸軍歲再賜緡錢,姑息之政,無甚於此。夫歲一赦者,細民謂之熱恩,以其必在五月、六月間也。猾胥奸盜倚為過惡,指以待免,況再赦而三赦乎?今備塞之人五六十萬,使聞京師端坐而受賜者,能不動心哉?請自今罷所謂一赦,以摧奸猾,而使善良得以立也。罷兵士之待賜錢以益內外,而使民得以寬也。」 乙未,知諫院範鎮言:「先朝以禦寶印紙給言事官,使以特奏,上所以知言者得失而殿最之。請據今禦史、諫官具員,置章奏簿於禁中,時時觀省之,仍以尚書省所置簿具言行否,每季錄付史官。」詔中書置台諫官言事簿,令以時檢句銷注之,仍錄與樞密院。 ◇ 九月辛巳,右諫議大夫李柬之言:「今選舉之路未精,補蔭之門太廣,恩幸之路未塞,因緣之弊未除。」於是中書先請自二府、宣徽、節度使遇南郊仍舊奏二人,而罷每歲乾元節任子,餘詔兩制、台諫官定議以聞。 ◇ 冬十月乙未,出內藏庫錢一百萬下河北市糴軍儲。 己亥,禮部貢院上刪定貢舉條十二卷。 丁卯,邇英閣讀《史記·龜策傳》。上問:「古人動作,必由此乎?」孫抃對曰:「古有大疑,既決於己,又詢於眾,猶謂不有天命乎?於是命龜以斷吉凶,所謂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蔔筮。蓋聖人貴誠,不專人謀,默與神契,然後為得也。」上善其對。 壬子,邇英閣讀《周禮·祭祀》「割羊牲登其首」,王洙曰:「祭陽以其首,首主陽;祭陰以其血,血主陰也。神明不測,故但以類而求之。」上曰:『然。天地簡易,非己誠,其能應乎?」又講《左氏傳》「鄭人鑄刑書」,洙曰:「子產以鄭國之法鑄之於鼎,故使民知犯某罪,有某罰也。」上曰:「使民知法,為亂不止,不若不知而自化也。」 ◇ 十一月丙辰,出內藏庫絹三十萬下並州市糴軍儲。 丙寅,邇英閣讀《太史公傳》。上謂李淑曰:「太史公欲行其道而不果,身未免於禍,深可悲也。顧其是非不繆于聖人,真良史之才矣。」 ◇ 十二月壬子,新修醴泉觀成,即祥源觀也。因火更其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