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
禮志(12) |
|
孝武帝太元四年九月,皇后王氏崩。詔曰:「終事唯從儉速。」又詔:「遠近不得遣山陵使。」有司奏選挽郎二十四人,詔停。宋元帝元嘉十七年,元皇后崩,詔亦停選挽郎。漢儀五供畢則上陵,歲歲以為常,魏則無定禮。齊王在位九載,始一謁高平陵,而曹爽誅,其後遂廢,終魏世。 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於是景、文遵旨。至武帝猶再謁崇陽陵,一謁峻平陵,然遂不敢謁高原陵。至惠帝複止也。逮江左初,元帝崩後,諸公始有謁陵辭陵之事,蓋由眷同友執,率情而舉,非洛京之舊也。成帝時,中宮亦年年拜陵,議者以為非禮,於是遂止,以為永制。至穆帝時,褚太后臨朝,又拜陵,帝幼故也。至孝武崩,驃騎將軍司馬道子命曰:「今雖權制釋服,至於朔望諸節,自應展情陵所,以一周為斷。」於是至陵變服單衣,煩瀆無准,非禮意也。至安帝元興元年,尚書左僕射桓謙奏曰:「百僚拜陵,起于中興,非晉舊典。積習生常,遂為近法。尋武皇帝詔,乃不使人主諸王拜陵,豈唯百僚。謂宜遵奉。」於是施行。及義熙初,又複江左之舊。 宋明帝又斷群臣初拜謁陵,而辭如故。自元嘉以來,每歲正月,輿駕必謁初寧陵,複漢儀也。世祖、太宗亦每歲拜初寧、長寧陵。 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倫兄俊作《表德論》,以述倫遺美,雲「祗畏王典,不得為銘,乃撰錄行事,就刊於墓之陰雲爾」。此則碑禁尚嚴也,此後複弛替。晉武帝咸寧四年,又詔曰:「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赦令,皆當毀壞。」至元帝太興元年,有司奏:「故驃騎府主簿故恩營葬舊君顧榮,求立碑。」詔特聽立。自是後,禁又漸頹。大臣長吏,人皆私立。義熙中,尚書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議禁斷,於是至今。 順帝升明三年四月壬辰,禦臨軒,遣使奉璽綬禪位於齊王,懸而不樂。 宋明帝泰始二年九月,有司奏:「皇太子所生陳貴妃禮秩既同儲宮,未詳宮臣及朝臣並有敬不?妃主在內相見,又應何儀?」博士王慶緒議:「百僚內外禮敬貴妃,應與皇太子同。其東朝臣隸,理歸臣節。」太常丞虞願等同慶緒。尚書令建安王休仁議稱:「禮雲,妾既不得體君,班秩視子為序。母以子貴,經著明文。內外致敬貴妃,誠如慶緒議。天子姬嬪,不容通音介於外,雖義可致虔,不應有箋表。」參詳休仁議為允。詔可。 泰豫元年,後廢帝即位,崇所生陳貴妃為皇太妃。有司奏:「皇太妃位亞尊極,未詳國親舉哀格當一同皇太后?為有降異?又於本親期以下,當猶服與不?」前曹郎王燮之議:「案《喪服傳》,『妾服君之黨,得與女君同』。如此,皇太妃服宗與太后無異。但太后既以尊降無服,太妃儀不應殊,故悉不服也。計本情舉哀,其禮不異。又《禮》,『諸侯絕期』。皇太妃雖雲不居尊極,不容輕于諸侯。謂本親期以下,一無所服。有慘自宜舉哀。親疏二儀,准之太后。」兼太常丞司馬燮之議:「《禮》,『妾服君之庶子及女君之黨』。皆謂大夫士耳。妾名雖總,而班有貴賤。三夫人九嬪,位視公卿。大夫猶有貴妾,而況天子!諸侯之妾為他妾之子無服,既不服他妾之子,豈容服君及女君餘親。況皇太后妃貴亞相極,禮絕群後,崇輝盛典,有逾東儲,尚不服期,太妃豈應有異。若本親有慘,舉哀之儀,宜仰則太后。」參議以燮之議為允。太妃于國親無服,故宜緣情為諸王公主于至尊是期服者反,其太妃王妃三夫人九嬪各舉哀。 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八月戊子,有司奏:「雲杜國解稱國子檀和之所生親王,求除太夫人。檢無國子除太夫人先例,法又無科。下禮官議正。」太學博士孫豁之議:「《春秋》,『母以子貴』。王雖為妾,是和之所生。案五等之例,鄭伯許男同號夫人,國子體例,王合如國所生。」太常丞庾蔚之議:「『母以子貴』,雖《春秋》明義,古今異制,因革不同。自頃代以來,所生蒙榮,唯有諸王。既是王者之嬪禦,故宜見尊于蕃國。若功高勳重,列為公侯,亦有拜太夫人之禮。凡此皆朝恩曲降,非國之所求。子男妾母,未有前比。」祠部郎中朱膺之議以為:「子不得爵父母,而《春秋》有『母以子貴』。當謂傳國君母,本先公嬪媵,所因藉有由故也。始封之身,所不得同。若殊績重勳,恩所特錫,時或有之,不由司存。」所議參議,以蔚之為允。詔可。 大明二年六月,有司奏:「凡侯伯子男世子喪,無嗣,求進次息為世子。檢無其例,下禮官議正。」博士孫武議:「案晉濟北侯荀勖長子連卒,以次子輯拜世子。先代成准,宜為今例。」博士傅郁議:「《禮記》,微子立衍,商禮斯行。仲子舍孫,姬典攸貶。歷代遵循,靡替於舊。今胙土之君在而世子卒,厥嗣未育,非孫之謂。愚以為次子有子,自宜紹為世孫。若其未也,無容遠搜輕屬,承綱繼體,傳之有由。父在立子,允稱情典。」曹郎諸葛雅之議:「案《春秋傳》雲,『世子死,有母弟則弟,無則立長;年均則賢,義均則蔔』。古之制也。今長子早卒,無嗣,進立次息以為世子,取諸《左氏》,理義無違。又孫武所據晉濟北侯荀勖長子卒,立次子,亦近代成例。依文采比,竊所允安。謂宜開許,以為永制。」參議為允。詔可。 大明十二年十一月,有司奏:「興平國解稱國子袁湣孫母王氏,應除太夫人。檢無國母除太夫人例。下禮官議正。」太學博士司馬興之議:「案禮,下國卿大夫之妻,皆命天子。以斯而推,則子男之母,不容獨異。」博士程彥議以為:「五等雖差,而承家事等。公侯之母,崇號得從,子男於親,尊秩宜顯。故《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固知從子尊與國均也。彥參議,以興之議為允。除王氏為興平縣開國子太夫人。」詔可。 大明四年九月,有司奏:「陳留國王曹虔季長兄虔嗣早卒,季襲封之後,生子銑以繼虔嗣。今依例應拜世子,未詳應以銑為世子?為應立次子鍇?」太學博士王溫之、江長議,並為應以銑為正嗣;太常陸澄議立鍇。右丞徐爰議謂:「禮後大宗,以其不可乏祀。諸侯世及,《春秋》成義。虔嗣承家傳爵,身為國王,雖薨沒無子,猶列昭穆。立後之日,便應即纂國統。于時既無承繼,虔季以次襲紹。虔嗣既列廟饗,故自與世數而遷,豈容蒸嘗無闕,橫取他子為嗣!為人胤嗣,又應恭祀先父。案禮文,公子不得禰諸侯。虔嗣無緣降廟就寢。銑本長息,宜還為虔季世子。」詔如爰議。 宋文帝元嘉十三年七月,有司奏:「禦史中丞劉式之議,『每至出行,未知制與何官分道,應有舊科。法唯稱中丞專道,傳詔荷信,詔喚眾官,應詔者行,得制令無分別他官之文,既無盡然定則,准承有疑。謂皇太子正議東儲,不宜與眾同例,中丞應與分道。揚州刺史、丹陽尹、建康令,並是京輦土地之主,或檢校非違,或赴救水火,事應神速,不宜稽駐,亦合分道。又尋六門則為行馬之內,且禁衛非違,並由二衛及領軍,未詳京尹、建康令門內之徒及公事,亦得與中丞分道與不?其准參舊儀。告報參詳所宜分道。』聽如台所上,其六門內,既非州郡縣部界,則不合依門外。其尚書令、二僕射所應分道,亦悉與中丞同。」 孝武帝大明六年五月,詔立淩室藏冰。有司奏,季冬之月,冰壯之時,淩室長率山虞及輿隸取冰于深山窮谷涸陰冱寒之處,以納于淩陰。務令周密,無泄其氣。先以黑牡翽黍祭司寒于淩室之北。仲春之月,春分之日,以黑羔翽黍祭司寒。啟冰室,先薦寢廟。二廟夏祠用鑒盛冰,室一鑒,以禦溫氣蠅蚋。三禦殿及太官膳羞,並以鑒供冰。自春分至立秋,有臣妾喪,詔贈秘器。自立夏至立秋,不限稱數以周喪事。繕制夷盤,隨冰借給。淩室在樂游苑內,置長一人,保舉吏二人。 三公黃皞,前史無其義。史臣按,《禮記》「士韠與天子同,公侯大夫則異」。鄭玄注:「士賤,與君同,不嫌也。」夫朱門洞啟,當陽之正色也。三公之與天子,禮秩相亞,故黃其皞,以示謙不敢斥天子,蓋是漢來制也。張超與陳公箋,「拜黃皞將有日月」是也。 史臣按:今朝士詣三公,尚書丞、郎詣令、僕射、尚書,並門外下車,履,度門閫乃納屐。漢世朝臣見三公,並拜。丞、郎見八座,皆持板揖,事在《漢儀》及《漢舊儀》,然則並有敬也。陳蕃為光祿勳,範滂為主事,以公儀詣蕃,執板入皞,至坐,蕃不奪滂板,滂投板振衣而去。郭泰責蕃曰:「以階級言之,滂宜有敬;以類數推之,至皞宜省。」然後敬止在門,其來久矣。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自書契經典,鹹崇其義,而聖人之德,莫大于嚴父者也。故司馬遷著《封禪書》,班固備《郊祀志》,上紀皇王正祀,下錄郡國百神。司馬彪又著《祭祀志》,以續終漢。中興以後,其舊制誕章,粲然弘備。自茲以降,又有異同,故複撰次雲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