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夔州路


  夔州路。州十:夔,黔,施,忠,萬,開,達,涪,恭,珍。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縣三十二。南渡後,府三:重慶,咸淳,紹慶。州八:夔,達,涪,萬,開,施,播,思。軍三:雲安,梁山,南平。監一:大寧。紹興三十二年,戶三十八萬六千九百七十八,口一百一十三萬四千三百九十八。

  夔州,都督府,雲安郡,甯江軍節度。州初置在白帝城,景德三年,徙城東。建炎三年,升夔、利兵馬鈐轄。淳熙十五年,帥臣帶歸、峽州兵馬司。元豐戶一萬一千二百一十三。貢蜜、蠟。縣二:奉節,(中。)巫山(。中下)

  紹慶府,下,本黔州,黔中郡,軍事,武泰軍節度。紹定元年,升府。紹熙三年,移巡檢治增潭。元豐戶二千八百四十八。貢朱砂、蠟。縣二:彭水,(中。嘉祐八年,廢洪杜、洋水、都濡、信寧四縣入焉。有洪杜、小洞、界山、難溪四砦。紹興二年,以元隸珍州戶四十九還隸。)黔江。(下。有白石、門闌、佐水、永安、安樂、雙洪、射營、右水、蠻塚、浴水、潛平、鹿角、萬就、六堡、白水、土溪、小溪、石柱、高望、木孔、東流、李昌、僕射、相陽、小村、石門、茆田、木柵、虎眼二十九砦)。羈縻州四十九。(南寧州、遠州、犍州、清州、蔣州、知州、蠻州、襲州、峨州、邦州、鶴州、勞州、義州、福州、儒州、令州、郝州、普寧州、緣州、那州、鸞州、絲州、邛州、敷州、晃州、侯州、焚州、添州、瑤州、雙城州、訓州、鄉州、茂龍州、整州、樂善州、撫水州、思元州、逸州、思州、南平州、勳州、薑州、棱州、鴻州、和武州、暉州、毫州、鼓州、懸州。)南渡後,羈縻州五十六。

  施州,下,清江郡,軍事。元豐戶一萬九千八百四。貢黃連、木藥子。縣二:清江,中下。有歌羅、永甯、細沙、甯邊、尖木、夷平六砦。熙寧六年五月,省施州永興砦,置夷平砦。元豐三年七月,廢永寧砦,置行廊、安確二砦。)建始。(中下。有連天一砦。)監一:廣積。(紹聖三年置,鑄鐵錢。)

  鹹淳府,下,本忠州,南賓郡,軍事。咸淳元年,以度宗潛邸,升府。元豐戶三萬五千九百五十。貢綿紬。縣三:臨江,(中下。)墊江,(中下。熙甯五年,省桂溪縣入焉。)南賓。(下。)南渡後,增縣二:豐都,(下。)龍渠。(下。)

  萬州,下,南浦郡,軍事。開寶三年,以梁山為軍。元豐戶二萬五百五十五。貢金、木藥子。縣二:南浦,(下。有平雲砦。)武寧。(下。)

  開州,下,盛山郡,軍事。崇甯戶二萬五千。貢白紵、車前子。縣二:開江,(上。慶曆四年,廢新浦縣入焉。)清水。(中。舊名萬歲縣,後改。)

  達州,上,通川郡,軍事。本通州。乾德三年改。乾德五年,廢閬英、宣漢二縣。熙寧六年,省三岡縣;七年,省石鼓縣,分隸通川、新寧、永睦三縣。元豐戶四萬六百四十。貢紬。縣五:通川,(中。)巴渠,(中。)永睦,(下。隋永穆縣。今改。)新寧,(下。)東鄉。(下。)南渡後,增縣一:通明。(下。舊通明院。)

  涪州,下,涪陵郡,軍事。熙甯三年,廢溫山縣為鎮。大觀四年,廢白馬砦。鹹淳二年,移治三臺山。元豐戶一萬八千四百四十八。貢絹。縣三:涪陵,(下。有白馬鹽場。)樂溫,(下。)武龍。(下。宣和元年,改武龍縣為枳縣。紹興元年依舊。)

  重慶府,下,本恭州,巴郡,軍事。舊為渝州。崇甯元年,改恭州,後以高宗潛藩,升為府。舊領萬壽縣,乾德五年,廢。雍熙中,又廢南平縣。慶曆八年,以黔州羈縻南、溱二州來隸。皇祐五年,以南州置南川縣。熙寧七年,以南川縣隸南平軍。元豐戶四萬二千八十。貢葛布、牡丹皮。縣三:巴,(中。有石英、峰玉、藍溪、新興四鎮。)江津,(中下。乾德五年,移治馬騣鎮。)壁山。(下。)羈縻州一。(溱州,領榮懿、扶歡二縣。以酋首領之,後隸南平軍。)

  雲安軍,同下州。開寶六年,以夔州雲安縣建為軍。建炎三年為軍使。元豐戶一萬一千七十五。貢絹。縣一:雲安。(望。有思問、捍技、平南三砦,玉井鹽場、團雲鹽井。)監一:雲安。(熙寧四年,以雲安監戶口析置安義縣。八年,戶還隸雲安縣,複為監。)

  梁山軍,同下州,高梁郡。開寶二年,以萬州石氏屯田務置軍,撥梁山縣來隸。熙寧五年,又析忠州桂溪地益軍。元祐元年,還隸萬州,尋複故。元豐戶一萬二千二百七十七。貢綿。縣一:梁山。(中下。)

  南平軍,同下州。熙寧八年,收西番部,以恭州南川縣銅佛壩地置軍。領縣二:南川,(中下。熙寧八年,省入隆化。元豐元年複置。有榮懿、開邊、通安、安穩、歸正五砦,溱川堡。)隆化。(下。熙寧八年,自涪州來隸。有七渡水砦,大觀四年砦廢。)溱溪砦,本羈縻溱州,領榮懿、扶歡二縣。熙寧七年,招納,置榮懿等砦隸恭州,後隸南平軍。大觀二年,別置溱州及溱溪、夜郎兩縣。宣和二年,廢州及縣,以溱溪砦為名,隸南平軍。

  大寧監,同下州。開寶六年,以夔州大昌縣鹽泉所建為監。元豐戶六千六百三十一。貢蠟。縣一:大昌。(中下。端拱元年,自夔州來隸。舊在監南六十裡,嘉定八年,徙治水口監。)

  珍州,唐貞觀中開山洞置,唐末沒於夷。大觀二年,大駱解上下族帥獻其地,複建為珍州。宣和三年,承州廢,以綏陽縣來隸。縣二:樂源、綏陽,本羈縻夷州,大觀三年,酋長獻其地,建為承州,領綏陽、都上、義泉、寧夷、洋川五縣;宣和三年,廢州及都上等縣,以綏陽隸珍州。遵義砦,大觀二年,播州楊文貴獻其地,建遵義軍及遵義縣;宣和三年廢軍及縣,以遵義砦為名,隸珍州。

  思州,政和八年建,領務川、邛水、安夷三縣。宣和四年,廢州為城及務川縣,以務川城為名;邛水、安夷二縣皆作堡,並隸黔州。紹興元年,複為思州。縣三:務川,安夷,邛水。(宣和四年並廢,隸黔州。紹興二年複。)

  播州,樂源郡。大觀二年,南平夷人楊文貴等獻其地,建為州,領播川、琅川、帶水三縣。宣和三年,廢為城,隸南平軍。端平三年,複以白綿堡為播州,三縣仍廢,嘉熙三年,複設播州,充安撫使。鹹淳末,以珍州來屬。縣一,樂源。(中。有遵義砦,開禧三年升軍,嘉定十一年複為砦。)

  川、峽四路,蓋《禹貢》梁、雍、荊三州之地,而梁州為多。天文與秦同分。南至荊峽,北控劍棧,西南接蠻夷。土植宜柘,繭絲織文纖麗者窮於天下,地狹而腴,民勤耕作,無寸土之曠,歲三四收。其所獲多為遨遊之費,踏青、藥市之集尤盛焉,動至連月。好音樂,少愁苦,尚奢靡,性輕揚,喜虛稱。庠塾聚學者眾,然懷土罕趨仕進。涪陵之民尤尚鬼俗,有父母疾病,多不省視醫藥,及親在多別籍異材。漢中、巴東,俗尚頗同,淪於偏方,殆將百年。孟氏既平,聲教攸暨,文學之士,彬彬輩出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