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利州路


  利州路。府一:興元。州九:利,洋,閬,劍,文,興,蓬,政,巴。縣三十八。關一:劍門。南渡後,府三:興元,隆慶,同慶。州十二:利,金,洋,閬,巴,沔,文,蓬,龍,階,西和,鳳。軍二:大安,天水。紹興三十二年,戶三十七萬一千九十七,口七十六萬九千八百五十二。

  興元府,次府,梁州,漢中郡,山南西道節度。舊兼提舉利州路兵馬巡檢事。建炎二年,升本路鈐轄。四年,兼本路經略、安撫使。後分利州路為東、西路:興元、劍、利、閬、金、洋、巴、蓬、大安為東路,治興元;階、成、西和、鳳、文、龍、興為西路,治興州。又置利州路階、成、西和、鳳州制置使,涇原、秦鳳路經略、安撫使。乾道四年,合為一路,興元帥兼領之;淳熙二年,複分;三年,又合;五年,複分;紹熙五年,再合;慶元二年,又分;嘉定三年,複合。崇甯戶六萬二百八十四,口一十二萬三千五百四十。貢胭脂、紅花。縣四:南鄭,(次赤。)城固,(次畿。)褒城,(次畿。)西。(次畿。至道二年,割隸大安軍;三年,還隸。有錫冶一務。)茶場一。(熙寧八年置。)南渡後,增縣一:廉水。(次畿。紹興四年,析南鄭縣置,以廉水為名。)

  利州,都督府,益川郡,甯武軍節度。舊昭武軍,景祐四年改。紹興十四年,分東、西兩路;紹熙五年,複合為一;慶元二年,複分;嘉定三年,複合;十一年,又分。端平三年,兵亂廢。崇甯戶二萬五千三百七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三十九。貢金、鋼鐵。縣四:綿穀,(中。)葭萌,(中。)嘉川,(中下。咸平五年,自集州來隸。熙甯三年,省平蜀縣入焉。)昭化。(下。後周益昌縣。開寶五年改。)

  洋州,望,洋川郡,武康軍節度。舊武定軍,景祐四年改。建炎以後,嘗置蓬、巴、洋州安撫使,尋罷。崇甯戶四萬五千四百九十,口九萬八千五百六十七。貢隔織。縣三:興道,(望。)西鄉,(上。)真符。(中。)

  閬州,上,閬中郡。乾德四年,改安德軍節度。紹興十四年,隸東路。端平三年,兵亂。淳祐三年,移治大獲山。崇甯戶四萬三千九百三十六,口一十萬九百七。貢蓮綾。縣七:閬中,(望。閬水迂曲,繞縣三面,故名。紹興十八年,省玉井鎮入焉。)蒼溪(,緊)南部(,緊)新井(,緊)奉國,(中。熙寧四年,省岐平縣為鎮入焉。)新政,(中。)西水。(中下。熙甯四年,省晉安縣為鎮入焉。)

  隆慶府,本劍州,上,普安郡,軍事。乾德五年,廢永歸縣。隆興二年,以孝宗潛邸,升普安軍節度。紹熙元年,升府。端平三年,兵亂。崇甯戶三萬五千二十三,口一十萬七千五百七十三。貢巴戟。縣六:普安,(中。熙寧五年,省臨津縣為鎮入焉。)梓潼,(上。)陰平,(中。)武連,(中。)普成,(中下。)劍門。(中下。熙寧五年,以劍門關劍門縣複隸州。有小劍、白綿、砭砍、糧谷、龍聚、托溪六砦。)

  巴州,中,清化郡,軍事。乾德四年,廢盤道、歸仁、始寧三縣。咸平五年,以清化屬集州。熙寧五年,廢集州,又廢壁州,以其縣來隸。建炎三年,兼管內安撫。嘉熙四年,兵亂民散。崇甯戶二萬三千三百三十七,口四萬一千五百一十六。貢綿紬。縣五:化城,(中下。省集州清化縣為鎮入焉。)難江,(上。舊隸集州。)恩錫,(中下。熙寧三年,省七盤縣為鎮入焉。)曾口,(下。熙寧五年,省其章縣為鎮入焉。)通江。(下。省壁州白石、符陽二縣入焉。)

  文州,中下,陰平郡,軍事。建炎後,帶沿邊管內安撫,尋罷,隸利西路。紹定末,置司成都。端平後,兵亂州廢。崇甯戶一萬二千五百三十一,口二萬二千七十八。貢麝香。縣一:曲水。(中下。西魏縣。有重石、毗谷、張添、磨蓬、留券、羅移、思村、戎門、披波、綏南十砦,水銀務一。)

  沔州,下,順政郡,軍事。本興州。紹興十四年,為利西路治所。開禧三年,吳曦僣改開德府。曦誅,改沔州。崇甯戶一萬二千四百三十,口一萬九千六百七十三。貢蜜、蠟。縣二:順政,(中。開禧三年,改為略陽。)長舉。(中下。)監一:濟眾。(鑄鐵錢。)

  蓬州,下,咸安郡,軍事。乾德三年,廢宕渠縣。淳祐三年,置司古渝縣。崇甯戶二萬七千八百二十七,口五萬一千四百七十二。貢紵絲綾、綿紬。縣四:蓬池,(中。)儀隴,(中。)營山,(中。唐朗池縣。大中祥符五年改。熙寧三年,省蓬山縣為鎮入焉。)伏虞。(中下。熙寧五年,省良山縣為鎮入焉。)南渡後,增縣二:良山,(中下。建炎二年複。)相如。(望。以南有司馬相如故宅而名。嘉熙間,兵亂。寶祐六年,自果州來屬。)

  政州,下,江油郡,軍事。本龍州。政和五年,改為政州。紹興元年,複為龍州。端平三年,兵亂。寶祐六年,徙治雍村。崇寧戶三千五百二十三,口九千二百九十四。貢麩金、羚羊角、天雄。縣二:江油,(中。有乾坡砦。)清川。(下,本馬盤,唐改今名。康定初,增戍兵。端平三年,兵亂地廢。)

  大安軍,中,本三泉縣。舊屬興元府。乾德三年,平蜀,以縣直屬京。至道二年,建為大安軍。三年,軍廢,縣仍舊屬京。紹興三年,複升軍。崇寧戶六千七十五,口一萬八百九十一。領鎮二:金牛,青烏。南渡後,複置三泉縣,隸軍。

  金州,上,安康郡,昭化軍節度。前宋隸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沒于金。建炎四年,屬利州。紹興元年,置金、均、房州鎮撫使。六年,複隸京西南路。九年,隸西川宣撫司。十年,置金、房、開、達安撫使。十三年,隸利州路,又以商州上津、豐陽兩縣來屬。乾道四年,兼管內安撫。縣五:西城,(下。)漢陰,(中下。紹興二年,遷治新店,以舊縣為鎮,嘉定三年,升激口鎮為縣。有饒風鎮。)洵陽,(中。)石泉,(下。)平利。(下。)南渡後,增縣一:上津。(中下。本平利縣地。紹興十六年,以鶻嶺關卓馱平為界。)

  階州,中下,武都郡,軍事。本隸秦鳳路。紹興初,陝西地盡入于金,惟階、成、岷、鳳、洮五郡、鳳翔府和尚原、隴州方山原存。紹興初,以楊家崖為家計砦。縣二:福津,(中下)。將利。(中下。)

  同慶府,中下,同穀郡,軍事。本成州,隸秦鳳路,紹興十四年來屬。寶慶元年,以理宗潛邸,升同慶府。縣二:同穀,(中。)栗亭。(中。)

  西和州,下,和政郡,團練。本隸秦鳳路。紹興元年,入于金,改祐州。舊名岷州。十二年,與金人和,以岷犯金太祖嫌名,改西和州,因郡名和政雲。以淮西有和州,故加「西」字。開禧二年,又入于金。縣三:長道,(緊。)大潭,(中。)祐川。

  鳳州,下,河池郡,團練。舊屬秦鳳路,紹興十四年來隸。縣三:梁泉,(上。)兩當,(上。)河池。(緊。)

  天水軍,同下州。紹興初,秦州入于金,分置南、北天水縣。十三年,隸成州。後以成紀之太平社、隴城之東阿社來屬。嘉定元年升軍,九年,移於天水縣舊治。仍置縣一:天水。(紹興十五年,廢成紀、隴城二縣來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