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張耳陳餘列傳(2) |
|
李良已定常山,還報,趙王複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索隱〕地理志屬常山。 秦兵塞井陘,未能前。秦將詐稱二世使人遺李良書,不封,〔集解〕張晏曰:「欲其漏泄,君臣相疑。」 曰:「良嘗事我得顯幸。良誠能反趙為秦,赦良罪,貴良。」良得書,疑不信。乃還之邯鄲,益請兵。未至,道逢趙王姊出飲,從百餘騎。李良望見,以為王,伏謁道旁。王姊醉,不知其將,使騎謝李良。李良素貴,起,慚其從官。從官有一人曰:「天下畔秦,能者先立。且趙王素出將軍下,今女兒乃不為將軍下車,請追殺之。」李良已得秦書,固欲反趙,未決,因此怒,遣人追殺王姊道中,乃遂將其兵襲邯鄲。邯鄲不知,竟殺武臣、邵騷。趙人多為張耳、陳餘耳目者,以故得脫出。收其兵,得數萬人。客有說張耳曰:「兩君羈旅,而欲附趙,難;〔索隱〕案:羈旅勢弱,難以立功也。 獨立趙後,〔索隱〕謂獨有立六國趙王之後。 扶以義,可就功。」乃求得趙歇,〔集解〕徐廣曰:「正月也。音烏轄反。」駰案:張晏曰「趙之苗裔」。 立為趙王,居信都。〔集解〕徐廣曰:「後項羽改曰襄國。」 李良進兵擊陳餘,陳餘敗李良,李良走歸章邯。 章邯引兵至邯鄲,皆徙其民河內,夷其城郭。張耳與趙王歇走入钜鹿城,王離圍之。陳餘北收常山兵,得數萬人,軍钜鹿北。章邯軍钜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餉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盡兵少,張耳數使人召前陳餘,陳餘自度兵少,不敵秦,不敢前。數月,張耳大怒,怨陳餘,使張黶、陳澤正義音釋。 往讓陳餘曰:「始吾與公為刎頸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正義十中冀一兩勝秦。 陳餘曰:「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餘所以不俱死,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張黶、陳澤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後慮!」陳餘曰:「吾死顧以為無益。必如公言。」乃使五千人令張黶、陳澤先嘗秦軍,〔索隱〕崔浩雲:「嘗猶試。」 至皆沒。 當是時,燕、齊、楚聞趙急,皆來救。張敖亦北收代兵,得萬餘人,來,皆壁餘旁,未敢擊秦。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集解〕徐廣曰:「三年十二月也。」 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钜鹿秦軍,遂虜王離。涉間自殺。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於是趙王歇、張耳乃得出钜鹿,謝諸侯。張耳與陳餘相見,責讓陳餘以不肯救趙,及問張黶、陳澤所在。陳餘怒曰:「張黶、陳澤以必死責臣,臣使將五千人先嘗秦軍,皆沒不出。」張耳不信,以為殺之,數問陳餘。陳餘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索隱〕望,怨責也。 豈以臣為重去將哉?」〔索隱〕案:重訓難也。或雲重,惜也。 乃脫解印綬,推予張耳。張耳亦愕不受。陳餘起如廁。客有說張耳曰:「臣聞『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索隱〕此辭出國語。 今陳將軍與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張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陳餘還,亦望張耳不讓,〔正義〕言陳餘如廁還,亦怨望張耳不讓其印。 遂趨出。張耳遂收其兵。陳餘獨與麾下所善數百人之河上澤中漁獵。由此陳餘、張耳遂有卻。 趙王歇複居信都。張耳從項羽諸侯入關。漢元年二月,項羽立諸侯王,張耳雅遊,〔集解〕韋昭曰:「雅,素也。」〔索隱〕鄭氏雲「雅,故也」。韋昭雲「雅,素也」。然素亦故也。故游,言慣遊從,故多為人所稱譽。 人多為之言,項羽亦素數聞張耳賢,乃分趙立張耳為常山王,治信都。信都更名襄國。 陳餘客多說項羽曰:「陳餘、張耳一體有功於趙。」項羽以陳餘不從入關,聞其在南皮,〔索隱〕地理志屬勃海。〔正義〕故城在滄州南皮縣北四裡也。 即以南皮旁三縣以封之,而徙趙王歇王代。〔集解〕徐廣曰:「都代縣。」 張耳之國,陳餘愈益怒,曰:「張耳與餘功等也,今張耳王,餘獨侯,此項羽不平。」及齊王田榮畔楚,陳餘乃使夏說說〔正義〕上「說」音悅,下式銳反。 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今趙王乃居代!原王假臣兵,請以南皮為扞蔽。」田榮欲樹党於趙以反楚,乃遣兵從陳餘。陳餘因悉三縣兵襲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曰:「漢王與我有舊故,〔集解〕張晏曰:「漢王為布衣時,嘗從張耳遊。」 而項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集解〕張晏曰:「羽既彊盛,又為所立,是以狐疑莫知所往也。」 甘公曰:〔集解〕文穎曰:「善說星者甘氏也。」〔索隱〕天官書雲齊甘公,藝文志雲楚有甘公,齊楚不同。劉歆七略雲「字逢,甘德」。志林雲「甘公一名德」。 「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雖彊,後必屬漢。」故耳走漢。〔集解〕徐廣曰:「二年十月也。」 漢王亦還定三秦,方圍章邯廢丘。張耳謁漢王,漢王厚遇之。 陳餘已敗張耳,皆複收趙地,迎趙王於代,複為趙王。趙王德陳餘,立以為代王。陳餘為趙王弱,國初定,不之國,留傅趙王,而使夏說以相國守代。 漢二年,東擊楚,使使告趙,欲與俱。陳餘曰:「漢殺張耳乃從。」於是漢王求人類張耳者斬之,持其頭遺陳餘。陳餘乃遣兵助漢。漢之敗於彭城西,陳餘亦複覺張耳不死,即背漢。 漢三年,韓信已定魏地,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集解〕徐廣曰:「三年十月。」 斬陳餘泜水上,〔集解〕徐廣曰:「在常山。音遲,一音丁禮反。」〔索隱〕徐廣音遲,蘇林音祇。晉灼音丁禮反,今俗呼此水則然。案:地理志音脂,則蘇音為得。郭景純注山海經雲「泜水出常山中丘縣」。〔正義〕在趙州贊皇縣界。 追殺趙王歇襄國。漢立張耳為趙王。〔集解〕徐廣曰:「四年十一月。」駰案:漢書「四年夏」。 漢五年,張耳薨,諡為景王。子敖嗣立為趙王。高祖長女魯元公主為趙王敖後。 漢七年,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韝蔽,〔集解〕徐廣曰:「韝者,臂捍也。」 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索隱〕崔浩雲:「屈膝坐,其形如箕。」 詈,甚慢易之。趙相貫高、趙午等年六十餘,〔集解〕徐廣曰:「田叔傳雲『趙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然則或宜言六十餘人。」 故張耳客也。生平為氣,乃怒曰:「吾王孱王也!」〔集解〕孟康曰:「音如『潺湲』之『潺』。冀州人謂懦弱為孱。」韋昭曰:「仁謹貌。」〔索隱〕案:服虔音鉏閑反,弱小貌也。小顏音仕連反。 說王曰:「夫天下豪桀並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無禮,請為王殺之!」張敖齧其指〔索隱〕案:小顏曰「齧指以表至誠,為其約誓」。 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複國,德流子孫,秋豪皆高祖力也。原君無複出口。」貫高、趙午等十餘人皆相謂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長者,不倍德。且吾等義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殺之,何乃汙王〔索隱〕蕭該音一故反。說文雲:「汙,穢也。」 為乎?令事成歸王,事敗獨身坐耳。」 漢八年,上從東垣還,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索隱〕謂於柏人縣館舍壁中著人,欲為變也。〔正義〕柏人故城在邢州柏人縣西北十二裡,即高祖宿處也。 要之置廁。〔集解〕韋昭曰:「為供置也。」〔索隱〕文穎雲:「置人廁壁中,以伺高祖也。」張晏雲:「鑿壁空之,令人止中也。」今按:雲「置廁」者,置人於複壁中,謂之置廁,廁者隱側之處,因以為言也。亦音側。 上過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迫於人也!」不宿而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