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白起王翦列傳(1)


  白起者,郿人也。〔正義〕郿音眉,岐州縣。
  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索隱〕在河南也。〔正義〕今洛州伊闕。
  是歲,穰侯相秦,舉任鄙以為漢中守。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正義〕今洛州南十九裡伊闕山,號曰龍門是也。
  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起遷為國尉。〔正義〕言太尉。
  涉河取韓安邑以東,到乾〔集解〕徐廣曰:「音幹。」
  河。〔集解〕郭璞曰:「今河東聞喜縣東北有乾河口,因名乾河裡,但有故溝處,無複水也。」〔索隱〕魏以安邑入秦,然安邑以東至乾河皆韓故地,故雲取韓安邑。
  明年,白起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與客卿錯攻垣城,〔集解〕徐廣曰:「河東垣縣。」
  拔之。後五年,白起攻趙,拔光狼城。〔索隱〕地理志不載光狼城,蓋屬趙國。〔正義〕光狼故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五裡也。
  後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鄧五城。〔集解〕徐廣曰:「昭王二十八年。」〔正義〕鄢鄧二邑在襄州。
  其明年,攻楚,拔郢,燒夷陵,〔正義〕夷陵,今峽州郭下縣。
  遂東至竟陵。〔正義〕故城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裡,今複州亦是其地也。
  楚王亡去郢,東走徙陳。秦以郢為南郡。白起遷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沈其卒二萬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正義〕陘庭故城在曲沃縣西北二十裡,在絳州東北三十五裡也。
  拔五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陽太行道,絕之。〔集解〕徐廣曰:「此南陽,河內脩武是也。」〔正義〕案:南陽屬韓,秦攻之,則韓太行羊腸道絕矣。

  四十五年,伐韓之野王。〔索隱〕地理志野王縣屬河內,在太行東南。孟康曰「古邢國也」。
  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曰:「鄭道已絕,集解徐廣曰:「河南新鄭,韓之國都是也。」〔索隱〕鄭國即韓之都,在河南。秦伐野王,是上党歸韓之道絕也。
  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党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報趙。趙孝成王與平陽君、〔索隱〕平陽君未詳何人。
  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曰:「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因封馮亭為華陽君。〔正義〕常山一名華陽,解在趙世家。

  四十六年,秦攻韓緱氏、藺,〔集解〕徐廣曰:「屬潁川。」〔索隱〕今其地闕。西河別有藺縣也。〔正義〕按:檢諸地記,潁川無藺。括地志雲:「洛州嵩縣本夏之綸國也,在緱氏東南六十裡。」地埋志雲:「綸氏屬潁川郡。」按:既攻緱氏、藺,二邑合相近,恐綸藺聲相似,字隨音而轉作「藺」。
  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集解〕音紇。
  攻韓,取上黨。上党民走趙。趙軍長平,〔集解〕徐廣曰:「在泫氏。」〔索隱〕地理志泫氏今在上黨郡也。〔正義〕長平故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一裡也。
  以按據上黨民。〔索隱〕謂屯兵長平,以據援上黨。
  四月,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索隱〕謂犯秦之斥候兵也。
  秦斥兵斬趙裨將茄。〔索隱〕音加,裨將名也。
  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索隱〕鄣,堡城。尉,官也。〔正義〕括地志雲:「趙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趙東城,在澤州高平縣西二十五裡。又有故穀城。此二城即二鄣也。」
  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集解〕徐廣曰:「一作『乘』。」
  奪西壘壁。〔正義〕趙西壘在澤州高平縣北六裡是也。即廉頗堅壁以待秦,王齕奪趙西壘壁者。
  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正義〕數音朔。挑,田鳥反。
  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正義〕紀莧反。
  曰:「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正義詳音羊。
  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正義〕秦壁一名秦壘,今亦名秦長壘。
  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正義趙壁今名趙東壘,亦名趙東長壘,在澤州高平縣北五裡,即趙括築壁敗處。
  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正義〕時已屬秦,故發其兵。
  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索隱〕時已屬秦,故發其兵。
  遮絕趙救及糧食。

  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複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党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複定上黨郡。〔索隱〕秦前攻趙已破上黨,今回兵複定其郡,其餘城猶屬趙也。
  秦分軍為二:王齕攻皮牢,〔正義〕故城在絳州龍門縣西一裡。
  拔之;司馬梗定太原。〔正義〕太原,趙地,秦定取也。
  韓、趙恐,使蘇代厚幣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禽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正義〕鄢在襄州率道縣南九裡。郢在荊州江陵縣東六裡。漢中,今梁州之地。
  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集解〕徐廣曰:「平皋有邢丘。」〔正義〕邢丘,今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裡平皋縣城是也。
  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集解〕徐廣曰:「亡音無也。」
  故不如因而割之,〔正義〕因白起之攻,割取韓、趙之地。
  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應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集解〕徐廣曰:「卷縣有垣雍城。」〔正義〕釋地名雲:「卷縣所理垣雍城。」按:今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裡也。
  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

  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正義任,入針反,堪也。
  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癒,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秦王使王齕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彊起武安君,〔正義〕彊,其兩反。
  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於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集解〕徐廣曰:「屬安定。」〔正義〕故城在涇州鶉觚縣,城西即古陰密國,密康公國也。
  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裡,至杜郵。〔索隱〕按:故咸陽城在渭北。杜郵,今在咸陽城中。〔正義〕說文雲「郵,境上行舍」,道路所經過。今咸陽縣城,本秦之郵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裡。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武安君引劍將自剄,曰:「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邑皆祭祀焉。

  〔集解〕何晏曰:「白起之降趙卒,詐而阬其四十萬,豈徒酷暴之謂乎!後亦難以重得志矣。向使眾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則張虛卷猶可畏也,況於四十萬被堅執銳哉!天下見降秦之將頭顱似山,歸秦之眾骸積成丘,則後日之戰,死當死耳,何眾肯服,何城肯下乎?是為雖能裁四十萬之命而適足以彊天下之戰,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堅諸侯之守,故兵進而自伐其勢,軍勝而還喪其計。何者?設使趙眾複合,馬服更生,則後日之戰必非前日之對也,況今皆使天下為後日乎!其所以終不敢複加兵於邯鄲者,非但憂平原君之補袒,患諸侯之捄至也,徒諱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諱,則毋所以遠智也,可謂善戰而拙勝。長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趙矣,秦王又親自賜民爵於河內。夫以秦之彊,而十五以上死傷過半者,此為破趙之功小,傷秦之敗大,又何以稱奇哉!若後之役戍不豫其論者,則秦眾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當戰殺,不當受降詐也。戰殺雖難,降殺雖易,然降殺之為害,禍大於劇戰也。」〔索隱〕卷音拳。袒音濁莧反,字亦作「綻」。捄音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