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管晏列傳(1) |
|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索隱〕潁,水名。地理志潁水出陽城。漢有潁陽、臨潁二縣,今亦有潁上縣。〔正義〕韋昭雲:「夷吾,姬姓之後,管嚴之子敬仲也。」 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索隱〕呂氏春秋:「管仲與鮑叔同賈南陽,及分財利,而管仲嘗欺鮑叔,多自取。鮑叔知其有母而貧,不以為貪也。」 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正義〕齊世家雲:「鮑叔牙曰:『君將治齊,則高傒與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於是桓公從之。」韋昭雲:「鮑叔,齊大夫,姒姓之後,鮑叔之子叔牙也。」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正義〕管子雲:「相齊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獨,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賑,九曰絕也。」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正義〕音古。 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索隱〕按:系本雲「莊仲山產敬仲夷吾,夷吾產武子鳴,鳴產桓子啟方,啟方產成子孺,孺產莊子盧,盧產悼子其夷,其夷產襄子武,武產景子耐涉,耐涉產微,凡十代」。系譜同。 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正義〕國語雲:「齊桓公使鮑叔為相,辭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寬和惠民,不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結於百姓,不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不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不若也。』」 以區區之齊在海濱,〔正義〕齊國東濱海也。 通貨積財,富國彊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索隱〕是夷吾著書所稱管子者,其書有此言,故略舉其要。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正義〕上之服禦物有制度,則六親堅固也。六親謂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從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王弼雲「父、母、兄、弟、妻、子也」。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集解〕管子曰:「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正義〕言為政令卑下鮮少,而百姓易作行也。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索隱〕輕重謂錢也。今管子有輕重篇。 慎權衡。〔正義〕輕重謂恥辱也,權衡謂得失也。有恥辱甚貴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 桓公實怒少姬,〔索隱〕按:謂怒蕩舟之姬,歸而未絕,蔡人嫁之。 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正義〕今齊州東阿也。 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索隱〕沫音昧,亦音末。左傳作「曹劌」。〔正義〕沫,莫葛反。 管仲因而信之,〔正義〕以劫許之,歸魯侵地。 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索隱〕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知此為政之所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正義〕三歸,三姓女也。婦人謂嫁曰歸。 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正義〕括地志雲:「管仲塚在青州臨淄縣南二十一裡牛山之阿。說苑雲『齊桓公使管仲治國,管仲對曰:「賤不能臨貴。」桓公以為上卿,而國不治,曰:「何故?」管仲對曰:「貧不能使富。」桓公賜之齊巿租,而國不治。桓公曰:「何故?」對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為仲父,齊國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賢而不得此三權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稱伯。』」 齊國遵其政,常彊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