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越王句踐世家(2)


  句踐卒,〔索隱〕紀年雲:「晉出公十年十一月,於粵子句踐卒,是為菼執。」
  子王鼫與立。〔索隱〕鼫音石。與音餘。按:紀年雲「於粵子句踐卒,是菼執。次鹿郢立,六年卒」。樂資雲「越語謂鹿郢為鼫與也」。
  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索隱〕紀年雲:「不壽立十年見殺,是為盲姑。次朱句立。」
  子王翁立。王翁卒,〔索隱〕紀年於粵子朱句三十四年滅滕,三十五年滅郯,三十七年朱句卒。
  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索隱〕紀年雲:「翳三十三年遷于吳,三十六年七月太子諸咎弑其君翳,十月粵殺諸咎。粵滑,吳人立子錯枝為君。明年,大夫寺區定粵亂,立無餘之。十二年,寺區弟忠弑其君莽安,次無顓立。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蠋卯。」故莊子雲「越人三弑其君,子搜患之,逃乎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以王輿」。樂資雲「號曰無顓」。蓋無顓後乃次無彊也,則王之侯即無餘之也。
  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索隱〕蓋無顓之弟也。音其良反。

  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韓之攻楚,覆其軍,殺其將,則葉、陽翟危;〔正義〕葉,式涉反,今許州葉縣。陽翟,河南陽翟縣也。二邑此時屬韓,與楚犬牙交境,韓若伐楚,恐二邑為楚所危。
  魏亦覆其軍,殺其將,則陳、上蔡不安。〔正義〕陳,今陳州也。上蔡,今豫州上蔡縣也。二邑此時屬魏,與楚犬牙交境,魏若伐楚,恐二國為楚所危也。
  故二晉之事越也,〔正義〕言韓、魏與楚鄰,今令越合於二晉而伐楚。
  不至於覆軍殺將,馬汗之力不效。〔集解〕徐廣曰:「效猶見也。」
  所重於得晉者何也?」〔正義〕從「不至」已下此是齊使者重難越王。
  越王曰:「所求於晉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於攻城圍邑乎?〔正義〕頓刃,築營壘也。接兵,戰也。越王言韓魏之事越,猶不至頓刃接兵,而況更有攻城圍邑,韓、魏始服乎?言畏秦、齊而故事越也。
  原魏以聚大樑之下,原齊之試兵南陽〔索隱〕此南陽在齊之南界,莒之西。
  莒地,以聚常、郯之境,〔索隱〕常,邑名,蓋田文所封邑。郯,故郯國。二邑皆齊之南地。
  則方城之外不南,〔正義〕方城山在許州葉縣西南十八裡。外謂許州、豫州等。言魏兵在大樑之下,楚方城之兵不得南伐越也。
  淮、泗之間不東,商、於、析、酈、索隱四邑並屬南陽,楚之西南也。〔正義〕酈音擲。括地志雲:「商洛縣則古商國城也。荊州圖副雲『鄧州內鄉縣東七裡於村,即於中地也』。」括地志又雲:「鄧州內鄉縣楚邑也。故酈縣在鄧州新城縣西北三十裡。」按:商、於、析、酈在商、鄧二州界,縣邑也。
  宗胡之地,〔集解〕徐廣曰:「胡國,今之汝陰。」〔索隱〕宗胡,邑名。胡姓之宗,因以名邑。杜預雲「汝陰縣北有故胡城」是。
  夏路以左,〔集解〕徐廣曰:「蓋謂江夏之夏。」〔索隱〕徐氏以為江夏,非也。劉氏雲「楚適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為左,故雲夏路以左」,其意為得也。〔正義〕括地志雲:「故長城在鄧州內鄉縣東七十五裡,南入穰縣,北連翼望山,無土之處累石為固。楚襄王控霸南土,爭強中國,多築列城於北方,以適華夏,號為方城。」按:此說劉氏為得,雲邑徒眾少,不足備秦嶢、武二關之道也。
  不足以備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正義〕江南,洪、饒等州,春秋時為楚東境也。泗上,徐州,春秋時楚北境也。二境並與越鄰,言不足當伐越。
  則齊、秦、韓、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晉不戰分地,不耕而穫之。不此之為,而頓刃於河山之間以為齊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計,柰何其以此王也!」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索隱〕言越王知晉之失,不自覺越之過,猶人眼能見豪毛而自不見其睫,故謂之「目論」也。
  王所待於晉者,非有馬汗之力也,又非可與合軍連和也,將待之以分楚眾也。今楚眾已分,何待於晉?」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集解〕徐廣曰:「一作『北面曲沃』。」〔正義〕括地志雲:「曲沃故城在陝縣西三十二裡。於中在鄧州內鄉縣東七裡。」爾時曲沃屬魏,於中屬秦,二地相近,故楚圍之。
  以至無假之關者〔集解〕徐廣曰:「無,一作『西』。」
  三千七百里,〔正義〕按:無假之關當在江南長沙之西北也。言從曲沃、於中西至漢中、巴、巫、黔中千餘裡,皆備秦、晉也。
  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分有大此者乎?〔正義〕魯,兗州也。齊,密州莒縣邑南至泗上也。南陽,鄧州也,時屬韓也。言楚又備此三國也,分散有大此者乎?
  且王之所求者,鬥晉楚也;晉楚不鬥,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複讎、龐、〔集解〕徐廣曰:「一作『寵』。」
  長沙,〔索隱〕劉氏雲「複者發語之聲」,非也。言發語聲者,文勢然也,則是脫「況」字耳。讎當作「焠」,焠,邑名,字訛耳。則焠、龐、長沙是三邑也。下雲「竟澤陵」,當為「竟陵澤」。言竟陵之山澤出材木,故楚有七澤,蓋其一也。合上文為四邑也。〔正義〕複,扶富反。
  楚之粟也;竟澤陵,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集解〕徐廣曰:「無,一作『西』。」
  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正義〕言今越北欲鬥晉楚,南複讎敵楚之四邑,龐、長沙、竟陵澤也。龐、長沙出粟之地,竟陵澤出材木之地,此邑近長沙潭、衡之境,越若窺兵西通無假之關,則四邑不得北上貢於楚之郢都矣。戰國時永、郴、衡、潭、岳、鄂、江、洪、饒並是東南境,屬楚也。袁、吉、虔、撫、歙、宣並越西境,屬越也。
  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轉攻楚也。」

  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集解〕徐廣曰:「周顯王之四十六年。」〔索隱〕按:紀年粵子無顓薨後十年,楚伐徐州,無楚敗越殺無彊之語,是無彊為無顓之後,紀年不得錄也。
  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正義〕今台州臨海縣是也。
  服朝於楚。

  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高帝複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東越,閩君,皆其後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