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樂書(9) |
|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正義〕免猶避也。前所答事,不被叩問,今疑不知前答之是非,故起所疑而問也。 「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集解〕孫炎曰:「聞命謂言是。」 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集解〕鄭玄曰:「遲之遲謂久立於綴。」 子曰:「居,吾語汝。〔集解〕鄭玄曰:「居猶安坐也。」 夫樂者,象成者也。〔集解〕王肅曰:「象成功而為樂。」 總幹而山立,〔集解〕王肅曰:「總持幹楯,山立不動。」 武王之事也;〔正義〕此下明應象成之事也,答所以遲也。象武王伐紂,持楯立,以待諸侯至,故雲武王之事也。 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集解〕王肅曰:「志在鷹揚也。」〔正義〕答遲久已竟,而牟賈前答發揚蹈厲以為象武王欲及時事,非也。言此是太公志耳。太公相武王伐紂,志原武王之速得,自奮其威勇以助也。 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集解〕王肅曰:「武亂,武之治也。皆坐,以象安民無事也。」〔正義〕賈前答武坐,非也,因又為之說,言當伐紂時,士卒行伍有亂者,周召二公以治正之,使其跪敬致右軒左,以待處分,故分八佾象鬥時之亂,挨相正之,則俱跪,跪乃更起以作行列,象周召之事耳,非武舞有坐之也。 且夫武,始而北出,〔集解〕鄭玄曰:「始奏,象觀兵盟津時也。」〔正義〕說五事既竟,而遲久之意未周,故更廣其象成之事。非答前五事,故雲「且夫」也。始而北出者,謂奏樂象武王觀兵孟津之時也。王居鎬在南,紂居朝歌在河北,故鳷者南來,持楯向北,尚象之也。 再成而滅商,〔集解〕鄭玄曰:「成猶奏也。再奏,象克殷時。」〔正義〕再成謂鳷者再來奏時也。鳷者初始前,一向北而不鳷,象武王前觀孟津,不伐而反也。至再往而向北,遂奏成擊刺。 三成而南,〔集解〕王肅曰「誅紂已而南。」〔正義〕鳷者第三奏,往而轉向南,象武王勝紂,向南還鎬之時也。 四成而南國是疆,〔集解〕王肅曰:「有南國以為疆界。」〔正義〕鳷者第四奏,象周太平時,南方荊蠻並來歸服,為周之疆界。 五成而分陝,周公左,召公右,〔集解〕王肅曰:「分陝東西而治。」〔正義〕鳷者至第五奏,而東西中分之,為左右二部,象周太平後,周公、召公分職為左右二伯之時。 六成複綴,以崇天子,〔集解〕鄭玄曰:「六奏,象兵還振旅也。複綴,反位止也。」王肅曰:「以象尊崇天子。」 夾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國也。〔集解〕王肅曰:「振威武也。四伐者,伐四方與紂同惡者。一擊一刺為一伐也。」〔正義〕夾音古合反。夾振,謂武王與大將夾軍而奮鐸振動士卒也。言當奏武樂時,亦兩人執鐸夾之,為節之象也。凡四伐到一止,當伐紂時,士卒皆四伐一止也,故牧誓雲「今日之事不過四伐五伐」是也。故作武樂鳷者,亦以干戈伐之象也。 分夾而進,〔集解〕徐廣曰:「一作『遲』。」 事蚤濟也。〔集解〕王肅曰:「分部而並進者,欲事早成。」 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集解〕鄭玄曰:「象武王伐紂待諸侯也。」 且夫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集解〕鄭玄曰:「欲語以作武樂之意。」〔正義〕今衛州所理汲縣,即牧野之地也。更欲語牟賈奏武樂遲久之意,其語即下所陳是也。 武王克殷反商,〔集解〕鄭玄曰:「反,當為『及』,謂至紂都也。」 未及下車,〔索隱〕給,禮文作「及」,蓋聲相近而字誤耳。〔正義〕車,戎車也。軍法,一車三人乘之,步卒七十二。牧誓雲「戎車三百兩」,則二萬二千五百人也。 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正義地理志雲平原郡祝阿縣也。薊音計,幽州縣是也。 封帝舜之後於陳;〔正義〕陳州宛丘縣故陳城是也。 下車而封夏後氏之後於杞,〔正義〕汴州雍丘縣,故杞國。 封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集解〕鄭玄曰:「積土為封。封比干之墓,崇賢也。」 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複其位。〔集解〕徐廣曰:「周本紀雲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又曰表商容之閭。」 庶民弛政,庶士倍祿。〔集解〕鄭玄曰:「弛政,去紂時苛役。倍祿,複其紂時薄者。」 濟河而西,〔正義〕濟,渡也。河,黃河也。武王伐紂事畢,從懷州河陽縣南渡河至洛州,從洛城而西歸鎬京也。 馬散華山之陽〔集解〕鄭玄曰:「散猶放。」 而弗複乘;牛散桃林之野〔集解〕徐廣曰:「在弘農縣,今曰桃丘。」 而不復服;〔正義〕示無複用。服亦乘也。桃林在華山之旁,此二處並是牛馬放生地,初伐就此取之,今事竟歸之前處,故尚書武成篇序雲「武王伐殷,往伐歸獸」是也。 車甲弢〔集解〕徐廣曰:「音韜。」 而藏之府庫而弗複用;倒載干戈,苞之以虎皮;〔集解〕鄭玄曰:「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將率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集解〕王肅曰:「所以能櫜弓矢而不用者,將率之士力也,故建以為諸侯,謂之建櫜也。」〔索隱〕王肅雲:「將帥能櫜弓矢而不用,故建以為諸侯,因謂建櫜也。」 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散軍而郊射,〔集解〕鄭玄曰:「郊射,為射宮於郊也。」王肅曰:「郊有學宮,可以習禮也。」 左射貍首,右射騶虞,〔集解〕鄭玄曰:「左,東學;右,西學也。貍首、騶虞,所歌為節也。」 而貫革之射息也;〔集解〕鄭玄曰:「貫革,射穿甲革也。」 裨冕搢笏,〔集解〕鄭玄曰:「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裨衣,袞之屬也。搢,插也。」 而虎賁之士稅劍也;祀乎明堂,〔集解〕鄭玄曰:「文王之廟為明堂。」 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集解〕鄭玄曰:「耕藉,藉田也。」 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太學,〔集解〕鄭玄曰:「老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周名太學曰東膠。」 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幹,〔集解〕鄭玄曰:「冕而總幹,在舞位。」 所以教諸侯之悌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集解〕鄭玄曰:「言武遲久,為重禮樂也。」 子貢見師乙而問焉,〔集解〕鄭玄曰:「師,樂官也。乙,名也。」 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集解〕鄭玄曰:「氣順性。」 如賜者宜何歌也?」 師乙曰:「乙,賤工也,〔集解〕鄭玄曰:「樂人稱工也。」 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集解〕鄭玄曰:「執猶處也。」 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清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者〔集解〕鄭玄曰:「肆,正也。」 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集解〕鄭玄曰:「各因其德歌所宜。」 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集解〕鄭玄曰:「育,生也。」 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商人志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志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詩者,臨事而屢斷;〔集解〕鄭玄曰:「以其肆直。」 明乎齊之詩者,見利而讓也。〔集解〕鄭玄曰:「以其溫良而能斷也。」 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居中矩,句中鉤,累累乎殷如貫珠。〔集解〕鄭玄曰:「言歌聲之著,動人心之審,而有此事。」 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集解鄭玄曰:「長言,引其聲。」 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集解〕鄭玄曰:「手舞足蹈,歡之至。」 子貢問樂。〔正義〕結此前事,悉是答子貢問之事。其樂記者,公孫尼子次撰也。為樂記通天地,貫人情,辯政治,故細解之。以前劉向別錄篇次與鄭目錄同,而樂記篇次又不依鄭目。今此文篇次顛倒者,以褚先生升降,故今亂也。今逐舊次第隨段記之,使後略知也。以後文出褚意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