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項羽本紀(7)


  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原與漢王挑戰〔集解〕李奇曰「挑身獨戰,不復須眾也。挑音荼了反。」瓚曰「挑戰,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
  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漢王笑謝曰:「吾寧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漢有善騎射者樓煩,〔集解〕應劭曰:「樓煩胡也,今樓煩縣。」
  楚挑戰三合,樓煩輒射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遂走還入壁,不敢複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於是項王乃即漢王相與臨廣武間而語。漢王數之,項王怒,欲一戰。漢王不聽,項王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走入成皋。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集解〕韋昭曰:「音子閭反。」
  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是時,彭越複反,下樑地,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複從將軍。」乃東,行擊陳留、〔正義〕括地志雲:「陳留,汴州縣也。在州東五十裡,本漢陳留郡及陳留縣之地。」孟康雲:「留,鄭邑也。後為陳所並,故曰陳留。」臣瓚又按:宋有留,彭城留是也。此留屬陳,故曰陳留。
  外黃。

  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集解〕蘇林曰:「令之舍人兒也。」瓚曰:「稱兒者,以其幼弱,故系其父,春秋傳曰『仍叔之子』是也。」
  往說項王曰:「彭越彊劫正義彊,其兩反。
  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阬者。東至睢陽,〔正義〕括地志雲:「宋州外城本漢睢陽縣也。地理志雲睢陽縣,故宋國也。」
  聞之皆爭下項王。

  漢果數挑楚軍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水。集解張晏曰:「汜水在濟陰界。」如淳曰:「汜音祀。左傳曰『鄙在鄭地汜』。」瓚曰:「高祖攻曹咎成皋,渡汜水而戰,今成皋城東汜水是也。」〔索隱〕按:今此水見名汜水,音似。張晏雲在濟陰,亦未全失。按:古濟水當此截河而南,又東流,溢為滎澤。然水南曰陰,此亦在濟之陰,非彼濟陰郡耳。臣瓚之說是。正義括地志雲:「汜水源出洛州汜水縣東南三十二裡方山。山海經雲『浮戲之山,汜水出焉』。」
  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集解〕鄭氏曰:「剄音經鼎反。以刀割頸為剄。」
  大司馬咎者,故蘄獄掾,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兩人嘗有德於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當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漢軍方圍鐘離眛集解漢書義曰:「眛音末。」
  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複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集解〕文穎曰:「於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於楚,即今官渡水也。」〔正義〕應劭雲:「在滎陽東二十裡。」張華雲:「大樑城在浚儀縣北,縣西北渠水東經此城南,又北屈分為二渠。其一渠東南流,始皇鑿引河水以灌大樑,謂之鴻溝,楚漢會此處也。其一渠東經陽武縣南,為官渡水。」按:張華此說是。
  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漢王乃封侯公為平國君。〔正義〕楚漢春秋雲:「上欲封之,乃肯見。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傾國,故號曰平國君』。」按:說歸太公、呂後,能和平邦國。
  匿弗肯複見。曰:「此天下辯士,所居傾國,故號為平國君。」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集解〕韋昭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一為少半。」
  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正義〕遺,唯季反。
  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集解〕如淳曰:「夏音賈。」〔正義〕括地志雲:「陳州太康縣,本漢陽夏縣也。續漢書郡國志雲陽夏縣屬陳國。」按:太康縣城夏後太康所築,隋改陽夏為太康。
  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集解〕徐廣曰:「在陽夏。」駰案:晉灼曰「即固始也」。〔正義〕括地志雲:「固陵,縣名也。在陳州宛丘縣西北四十二裡。」
  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複入壁,深塹而自守。謂張子房曰:「諸侯不從約,為之柰何?」對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集解〕李奇曰:「信、越等未有益地之分也。」韋昭曰:「信等雖名為王,未有所畫經界。」
  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正義〕傅音附,著也。陳即陳州,古陳國都也。自陳著海,並齊舊地,盡與齊王韓信也。
  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穀城,〔正義〕括地志雲:「穀城故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六裡。」睢陽,宋州也。自宋州以北至濟州穀城際黃河,盡與相國彭越。
  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正義〕為,於偽反。
  則楚易敗也。」漢王曰:「善。」於是乃發使者告韓信、彭越曰:「並力擊楚。楚破,自陳以東傅海與齊王,睢陽以北至穀城與彭相國。」使者至,韓信、彭越皆報曰:「請今進兵。」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集解〕如淳曰:「並行,並擊之。」〔正義〕父音甫。壽州壽春縣也。城父,亳州縣也。屠謂多刑殺也。劉賈入圍壽州,引兵過淮北,屠殺亳州、城父,而東北至垓下。
  至垓下。〔集解〕徐廣曰:「在沛之洨縣。洨,下交切。」駰案:應劭曰「垓音該」。李奇曰「沛洨縣聚邑名也」。〔索隱〕張揖三蒼注雲:「垓,堤名,在沛郡。」〔正義〕按:垓下是高岡絕岩,今猶高三四丈,其聚邑及堤在垓之側,因取名焉。今在亳州真源縣東十裡,與老君廟相接。洨音戶交反。
  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集解〕如淳曰:「以舒之眾屠破六縣。」〔正義〕括地志雲:「舒,今廬江之故舒城是也。故六城在壽州安豐南百三十二裡,匽姓,咎繇之後。」按:周殷叛楚,兼舉九江郡之兵,隨劉賈而至垓下。
  舉九江兵,〔正義〕九江郡壽州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自陳徙壽春,號雲郢。至王負芻為秦將王翦、蒙武所滅,於此置九江郡。應劭雲:「自廬江尋陽分為九江。」
  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集解〕應劭曰:「楚歌者,謂雞鳴歌也。漢已略得其地,故楚歌者多雞鳴時歌也。」〔正義〕顏師古雲:「楚人之歌也,猶言『吳謳』、『越吟』。若雞鳴為歌之名,於理則可,不得雲『雞鳴時』也。高祖戚夫人楚舞,自為楚歌,豈亦雞鳴時乎?」按:顏說是也。
  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集解〕徐廣曰:「一雲姓虞氏。」〔正義〕括地志雲:「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裡。長老傳雲項羽美人塚也。」
  常幸從;駿馬名騅,〔正義〕音隹。顧野王雲青白色也。釋畜雲:「蒼白雜毛,騅也。」
  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正義〕和音胡臥反。楚漢春秋雲:「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王泣數行下,〔正義〕數,色庾反。行,戶郎反。
  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正義〕其倚反。凡單乘曰騎。後同。
  麾下〔正義〕麾亦作「戲」,同呼危反。
  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正義〕屬音燭。
  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集解〕徐廣曰:「在淮南。」〔正義〕括地志雲:「陰陵縣故城在濠州定遠縣西北六十裡。地理志雲陰陵縣屬九江郡。」
  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集解〕文穎曰:「紿,欺也。欺令左去。」
  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集解〕漢書音義曰:「縣名,屬臨淮。」〔正義〕括地志雲:「東城縣故城在濠州定遠縣東南五十裡。地理志雲東城縣屬九江郡。」
  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正義〕,卒,子律反。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原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鄉。漢軍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正義〕期遇山東,分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羽處。括地志雲:「九頭山在滁州全椒縣西北九十六裡。江表傳雲項羽敗至烏江,漢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戰,因名。」
  於是項王大呼〔正義〕火故反。
  馳下,漢軍皆披靡,〔正義〕上披彼反。靡,言精體低垂。
  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裡〔正義〕言人馬俱驚,開張易舊處,乃至數裡。
  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複圍之。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集解〕瓚曰:「在牛渚。」〔索隱〕按:晉初屬臨淮。〔正義〕括地志雲:「烏江亭即和州烏江縣是也。晉初為縣。注水經雲江水又北,左得黃律口,漢書所謂烏江亭長檥船以待項羽,即此也。」
  烏江亭長檥船待,集解徐廣曰:「檥音儀。一音俄。」駰案:應劭曰「檥,正也」。孟康曰「檥音蟻,附也,附船著岸也」。如淳曰「南方人謂整船向岸曰檥」。〔索隱〕檥字,服、應、孟、晉各以意解爾。鄒誕生作「漾船」,以尚反,劉氏亦有此音。
  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正義〕音奇。
  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集解〕張晏曰:「以故人故,難視斫之,故背之。」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指王翳曰:〔集解〕如淳曰:「指示王翳。」
  「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正義〕漢以一斤金為一金,當一萬錢也。
  邑萬戶,吾為若德。」〔集解〕徐廣曰:「亦可是『功德』之『德』。」〔正義〕為,於偽反。言呂馬童與項羽先是故人,舊有恩德於羽。一雲德行也。
  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頭,餘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其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其一體。五人共會其體,皆是。故分其地為五:封呂馬童為中水侯,〔索隱〕按晉書地道記,其中水縣屬河間。〔正義〕地理志雲中水縣屬涿郡。應劭雲:「在易、氵寇二水之中,故曰中水。」
  封王翳為杜衍侯,〔索隱〕按地理志,縣在南陽。按:表作「王翥」也。〔正義〕括地志雲:「杜衍侯故縣在鄧州南陽縣西八裡。」
  封楊喜為赤泉侯,〔索隱〕南陽有丹水縣,疑赤泉後改。按:漢書表及後漢作「憙」,音火志反。
  封楊武為吳防侯,〔索隱〕地理志縣名,屬汝南,故房子國。〔正義〕吳防,豫州縣。括地志雲:「吳房縣本漢舊縣。孟康雲吳王闔廬弟夫概奔楚,楚封於此,為堂谿氏,本房子國,以封吳,故曰吳房。」
  封呂勝為涅陽侯。〔集解〕徐廣曰:「五人後卒,皆諡壯侯。」〔索隱〕地理志南陽縣名。〔正義〕涅,年結反。括地志雲:「涅陽故城在鄧州穰縣東北六十裡,本漢舊縣也。應劭雲在涅水之陽。」

  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後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穀城。〔集解〕皇覽曰:「項羽塚在東郡穀城,東去縣十五裡。」〔正義〕括地志雲:「項羽墓在濟州東阿縣東二十七裡,穀城西三裡。述征記項羽墓在穀城西北三裡半許,毀壞,有碣石『項王之墓』。」
  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集解〕徐廣曰:「項伯名纏,字伯。」〔正義〕射音食夜反。括地志雲:「楚州山陽,本漢射陽縣。吳地志雲在射水之陽,故曰射陽。」
  桃侯、〔集解〕徐廣曰:「名襄,其子舍為丞相。」〔正義〕括地志雲:「故城在滑州胙城縣東四十裡。漢書雲高祖十二年封劉襄為桃侯也。」
  平皋侯、〔集解〕徐廣曰:「名佗。」〔正義〕括地志雲:「平皋故城在懷州武德縣東二十裡,漢平皋縣。」按:佗音徒何反。
  玄武侯〔集解〕徐廣曰:「諸侯表中不見。」
  皆項氏,賜姓劉。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集解〕文穎曰:「周時賢者。」〔正義〕孔文祥雲:「周生,漢時儒者,姓周也。」按:太史公雲「吾聞之周生」,則是漢人,與太史公耳目相接明矣。
  「舜目蓋重瞳子」,〔集解〕屍子曰:「舜兩眸子,是謂重瞳。」
  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蠭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集解〕此時山東六國,而齊、趙、韓、魏、燕五國並起,從伐秦,故雲五諸侯。
  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正義〕顏師古雲:「背關,背約不王高祖於關中。懷楚,謂思東歸而都彭城。」
  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正義〕卒音子律反。五年,謂高帝元年至五年,殺項羽東城。
  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索隱述贊〕亡秦鹿走,偽楚狐鳴。雲郁沛穀,劍挺吳城。勳開魯甸,勢合碭兵。卿子無罪,亞父推誠。始救趙歇,終誅子嬰。違約王漢,背關懷楚。常遷上游,臣迫故主。靈壁大振,成皋久拒。戰非無功,天實不與。嗟彼蓋代,卒為凶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