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夏本紀(6)


  於是九州攸同,四奧既居,〔集解〕孔安國曰:「四方之宅已可居也。」
  九山栞旅,〔集解〕孔安國曰:「九州名山已槎木通道而旅祭也。」
  九川滌原,集解孔安國曰:「九州之川已滌除無壅塞也。」
  九澤既陂,〔集解〕孔安國曰:「九州之澤皆已陂障無決溢也。」
  四海會同。六府甚脩,〔集解〕孔安國曰:「六府,金、木、水、火、土、穀。」
  眾土交正,致慎財賦,〔集解〕鄭玄曰:「眾土美惡及高下得其正矣。亦致其貢篚,慎奉其財物之稅,皆法定制而入之也。」
  咸則三壤成賦。〔集解〕鄭玄曰:「三壤,上、中、下各三等也。」
  中國賜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集解〕鄭玄曰:「中即九州也。天子建其國,諸侯祚之土,賜之姓,命之氏,其敬悅天子之德既先,又不距違我天子政教所行。」

  令天子之國以外五百里甸服:〔集解〕孔安國曰:「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內。」
  百里賦納裛,〔集解〕孔安國曰:「甸內近王城者。禾槁曰裛,供飼國馬也。」〔索隱〕說文雲:「裛,聚束草也。」
  二百里納銍,〔集解〕孔安國曰:「所銍刈謂禾穗。」〔索隱〕說文雲:「銍,穫禾短鎌也。」
  三百里納秸服,〔集解〕孔安國曰:「秸,槁也。服槁役。」〔索隱〕禮郊特牲雲「蒲越槁秸之美」,則秸是槁之類也。
  四百里粟,五百里米。〔集解〕孔安國曰:「所納精者少,粗者多。」
  甸服外五百里侯服:〔集解〕孔安國曰:「侯,候也。斥候而服事也。」
  百里采,〔集解〕馬融曰:「采,事也。各受王事者。」
  二百里任國,〔集解〕孔安國曰:「任王事者。」
  三百里諸侯。〔集解〕孔安國曰:「三百里同為王者斥候,故合三為一名。」
  侯服外五百里綏服:〔集解〕孔安國曰:「綏,安也。服王者政教。」
  三百里揆文教,〔集解〕孔安國曰:「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三百里皆同。」
  二百里奮武衛。〔集解〕孔安國曰:「文教之外二百里奮武衛,天子所以安。」
  綏服外五百里要服:〔集解〕孔安國曰:「要束以文教也。」
  三百里夷,〔集解〕孔安國曰:「守平常之教,事王者而已。」
  二百里蔡。〔集解〕馬融曰:「蔡,法。受王者刑法而已。」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集解〕馬融曰:「政教荒忽,因其故俗而治之。」
  三百里蠻,〔集解〕馬融曰:「蠻,慢也。禮簡怠慢,來不距,去不禁。」
  二百里流。〔集解〕馬融曰:「流行無城郭常居。」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集解〕鄭玄曰:「朔,北方也。」
  聲教訖于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正義〕帝,堯也。玄,水色。以禹理水功成,故錫玄圭,以表顯之。自此已上並尚書禹貢文。
  天下於是太平治。

  皋陶作士以理民。〔正義〕士若大理卿也。
  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皋陶述其謀曰:「信其道德,謀明輔和。」禹曰:「然,如何?」皋陶曰:「於!〔正義〕於音烏,歎美之辭。
  慎其身脩,〔正義〕絕句。
  思長,〔集解〕孔安國曰:「慎脩其身,思為長久之道。」
  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集解〕鄭玄曰:「次序九族而親之,以眾賢明作羽翼之臣,此政由近可以及遠也。」
  禹拜美言,曰:「然。」皋陶曰:「於!在知人,在安民。」禹曰:「籲!皆若是,惟帝其難之。〔集解〕孔安國曰:「言帝堯亦以為難。」
  知人則智,能官人;能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知能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善色佞人?」〔集解〕鄭玄曰:「禹為父隱,故言不及鯀。」
  皋陶曰:「然,於!亦行有九德,亦言其有德。」乃言曰:「始事事,〔集解〕孔安國曰:「言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事,因事以為驗。」
  寬而栗,〔集解〕孔安國曰:「性寬弘而能莊栗。」
  柔而立,〔集解〕孔安國曰:「和柔而能立事。」
  願而共,集解孔安國曰:「愨願而恭敬。」
  治而敬,擾而毅,〔集解〕徐廣曰:「擾,一作『柔』。」駰案:孔安國曰「擾,順也。致果為毅」。
  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實,彊而義,章其有常,吉哉。〔集解〕孔安國曰:「章,明也。吉,善也。」
  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集解〕孔安國曰:「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也。卿大夫稱家,明行之可以為卿大夫。」
  日嚴振敬六德,亮采有國。〔集解〕孔安國曰:「嚴,敬也。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可為諸侯也。」馬融曰:「亮,信;采,事也。」
  翕受普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集解〕孔安國曰:「翕,合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謂天子如此,則俊德理能之士並皆在官也」
  百吏肅謹。毋教邪淫奇謀。非其人居其官,是謂亂天事。〔索隱〕此取尚書皋陶謨為文,斷絕殊無次序,即班固所謂「疏略抵捂」是也,今亦不能深考。
  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集解〕孔安國曰:「言用五刑必當。」
  吾言厎可行乎?」禹曰:「女言致可績行。」皋陶曰:「餘未有知,思贊道哉。」〔正義〕皋陶雲我未有所知,思之審贊於古道耳。謙辭也。已上並尚書皋陶謨文,略其經,不全備也。

  帝舜謂禹曰:「女亦昌言。」禹拜曰;「於,予何言!予思日孳孳。」皋陶難禹曰:「何謂孳孳?」禹曰:「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皆服於水。予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暐,行山栞木。〔正義〕行,寒孟反。栞,口寒反。
  與益予眾庶稻鮮食。〔集解〕孔安國曰:「鳥獸新殺曰鮮。」〔索隱〕予音與。上「與」謂「同與」之「與」,下「予」謂「施予」之「予」。此禹言其與益施予眾庶之稻糧。
  以決九川致四海,浚畎澮〔集解〕鄭玄曰:「畎澮,田間溝也。」
  致之川。與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補不足,徙居。眾民乃定,萬國為治。」皋陶曰:「然,此而美也。」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爾止。〔集解〕鄭玄曰:「安汝之所止,無妄動,動則擾民。」
  輔德,天下大應。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集解鄭玄曰:「天將重命汝以美應,謂符瑞也。」
  帝曰:「籲,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輔之。〔集解〕馬融曰:「我欲左右助民,汝當翼成我也。」
  余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繡服色,女明之。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來始滑,以出入五言,女聽。〔集解〕尚書「滑」字作「曶」,音忽。鄭玄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以出內政教於五官。」〔索隱〕古文尚書作「在治忽」,今文作「采政忽」,先儒各隨字解之。今此雲「來始滑」,於義無所通。蓋來采字相近,滑忽聲相亂,始又與治相似,因誤為「來始滑」,今依今文音「采政忽」三字。劉伯莊雲「聽諸侯能為政及怠忽者」,是也。五言謂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鄭玄以為「出納政教五官」,非也。
  予即辟,女匡拂予。女無面諛。退而謗予。敬四輔臣。〔集解〕尚書大傳曰:「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諸眾讒嬖臣,君集解徐廣曰:「一作『吾』。」〔索隱〕「諸眾讒嬖臣」為一句,「君」字宜屬下文。
  德誠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集解〕孔安國曰:「帝用臣不是,則賢愚並位,優劣共流故也。」

  帝曰:〔正義〕此二字及下「禹曰」,尚書並無。太史公有四字,帝及禹相答極為次序,當應別見書。
  「毋若丹朱傲,維慢遊是好,毋水行舟,朋淫於家,〔集解〕鄭玄曰:「朋淫,淫門內。」
  用絕其世。予不能順是。」禹曰:「予娶塗山,癸甲,生啟予不子,〔集解〕孔安國曰:「塗山,國名。辛日娶妻,至於甲四日,複往治水。」〔索隱〕杜預雲「塗山在壽春東北」,皇甫謐雲「今九江當塗有禹廟」,則塗山在江南也。系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又按:尚書雲「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今此雲「辛壬娶塗山,癸甲生啟」,蓋今文尚書脫漏,太史公取以為言,亦不稽其本意。豈有辛壬娶妻,經二日生子?不經之甚。〔正義〕此五字為一句。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啟,不入門,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又,一雲過門不入,不得有子愛之心。帝系雲「禹娶塗山氏之子,謂之女媧,是生啟」也。
  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於五千里,州十二師,外薄四海,〔集解〕孔安國曰:「薄,迫。言至海也。」〔正義〕爾雅雲:「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釋名雲:「海,晦也。」按:夷蠻晦昧無知,故雲四海也。
  鹹建五長,集解孔安國曰:「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為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
  各道有功。苗頑不即功,〔集解〕孔安國曰:「三苗頑凶,不得就官,善惡分別。」
  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則禹。不如言,刑從之。〔索隱〕謂不用命之人,則亦以刑罰而從之。
  舜德大明。

  於是夔行樂,〔正義〕若今太常卿也。
  祖考至,群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集解〕孔安國曰:「簫韶,舜樂名。備樂九奏而致鳳皇也。」
  百獸率舞,百官信諧。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維時維幾。」〔集解〕孔安國曰:「奉正天命以臨民,惟在順時,惟在慎微。」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集解〕孔安國曰:「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百官之業乃廣。」
  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集解〕鄭玄曰:「使群臣念帝之戒。」
  率為興事,慎乃憲,敬哉!」〔集解〕孔安國曰:「率臣下為起治之事,當慎汝法度,敬其職。」
  乃更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集解〕孔安國曰:「叢脞,細碎無大略也。君如此,則臣懈惰,萬事墮廢也。」
  帝拜曰:「然,往欽哉!」於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數聲樂,〔集解〕徐廣曰:「舜本紀雲禹乃興九韶之樂。」
  為山川神主。

  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集解〕劉熙曰:「若此,則舜格于文祖,三年之後,攝禹使得祭祀與?」
  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辟舜之子商均於陽城。〔集解〕劉熙曰:「今潁川陽城是也。」
  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集解〕皇甫謐曰:「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
  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姓姒氏。〔集解〕禮緯曰:「祖以吞薏苡生。」

  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正義〕帝王紀雲:「皋陶生於曲阜。曲阜偃地,故帝因之而以賜姓曰偃。堯禪舜,命之作士。舜禪禹,禹即帝位,以咎陶最賢,薦之於天,將有禪之意。未及禪,會皋陶卒。」括地志雲:「咎繇墓在壽州安豐縣南一百三十裡故六城東,東都陂內大塚也。」
  封皋陶之後於英、六,〔集解〕徐廣曰:「史記皆作『英』字,而以英布是此苗裔。」〔索隱〕地理志六安國六縣,咎繇後偃姓所封國。英地闕,不知所在,以為黥布是其後也。〔正義〕英蓋蓼也。括地志雲:「光州固始縣,本春秋時蓼國。偃姓,皋陶之後也。左傳雲子燮滅蓼。太康地志雲蓼國先在南陽故縣,今豫州郾縣界故胡城是,後徙於此。」括地志雲:「故六城在壽州安豐縣南一百三十二裡。春秋文五年秋,楚成大心滅之。」
  或在許。〔集解〕皇覽曰:「皋陶塚在廬江六縣。」〔索隱〕許在潁川。〔正義〕括地志雲:「許故城在許州許昌縣南三十裡,本漢許縣,故許國也。」
  而後舉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集解〕皇甫謐曰:「年百歲也。」
  以天下授益。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集解〕孟子「陽」字作「陰」。劉熙曰:「崈高之北。」〔正義〕按:陰即陽城也。括地志雲:「陽城縣在箕山北十三裡。」又恐「箕」字誤,本是「嵩」字,而字相似。其陽城縣在嵩山南二十三裡,則為嵩山之陽也。
  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及禹崩,雖授益,益之佐禹日淺,天下未洽。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後帝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