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清史列傳 | 上頁 下頁
文祥


  文祥,瓜爾佳氏;盛京正紅旗滿洲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以主事用,分工部。二十九年,補官。咸豐四年,升員外郎。五年五月,以巡防出力,加知府銜,賞戴花翎。六月,驗收海運漕糧敘功,加道銜。十月,升郎中。十一月,以襄辦孝靜康慈皇后喪儀,賞三品頂戴。六年,京察一等,記名以道、府用;因親老,乞留京供職。七年二月,授太僕寺少卿。十二月,擢詹事府詹事。八年正月,充日講起居注官。三月,署刑部左侍郎;尋遷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四月,署鑲黃旗漢軍副都統。五月,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六月,補禮部右侍郎。七月,充署經筵講官。八月,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十月,恭送仁宗睿皇帝聖容、「宣宗成皇帝實錄」、「聖訓」詣盛京供奉尊藏,下部議敘;尋賜紫禁城騎馬。十二月,調吏部右侍郎。九年二月,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充前引大臣。三月,充會試知貢舉。八月,複署戶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十月,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調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尋調鑲藍旗滿洲副都統。十一月,調戶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十年正月,上三旬萬壽,賞加一級。三月,署工部右侍郎兼管錢法堂事務,充對引大臣。五月,充朝考閱卷大臣,授左翼總兵。

  時英、法二國犯順,入天津海口;欽差大臣科爾沁親主僧格林沁退駐通州。七月,上降親統六師朱諭;適僧格林沁密疏請幸木蘭,命王大臣會議。文祥以「通州地異澶淵、人無寇准,非萬全之道;木蘭又無險可扼,我能至,彼亦能至。」與大學士賈楨等力持不可。文祥複獨請召對,再三籲留。退偕軍機大臣吏部左侍郎匡源、署吏部右侍郎杜翰具疏極言利害,請罷木蘭之議,盡撤所調車馬;並請上特降諭旨,宣示中外。八月,上幸木蘭,留署步軍統領。九月,圓明園火,土匪肆擾;命署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印鑰,調兵嚴捕,仍隨恭親王辨撫局。文祥慮事繁難兼顧,辭步軍統領;允之。洋兵退,疏請定期回鑾,以安人心。十月,署正藍旗護軍統領。通商條約既定,上以文祥出入敵營、備曆艱險,於洋人非分之求,侃侃直言、折之以理使心服;下部優敘。十二月,偕恭親王等通籌洋務全域,奏言:「洋人之強悍,萌于嘉慶年間;迨江寧換約,鴟張彌甚。至本年直入京城,要挾狂悖,夷禍之烈極矣。論者引歷代夷患為前車之鑒,專意用剿。然揆時度勢,各國以英為強悍、俄為叵測,而法、美從而陰附之。竊謂大沽未敗以前,其時可剿而亦可撫;大沽既敗而後,其勢能撫而不能剿。至洋人入城,戰守一無足恃,則剿亦害、撫亦害。就兩者輕重論之,不得不權宜以救目前之急。自換約以後,洋人退回天津,紛紛南駛,而所請尚執條約為據。是洋人並不利我土地、人民,猶可以信義籠絡,馴服其性;似與前代之事稍異。方今撚熾於北、發熾于南,餉竭兵疲;洋人乘我虛弱,而為其所制。如不勝其忿而與之為讎,則有旦夕之變;若忘其為害而全不設備,則貽子孫之憂。古人有言:「以和好為權宜,以戰守為實事」;洵篤論也。今日之勢,發、撚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國壤地相接,有蠶食上國之志;肘腋之憂也。英國志在通商,暴虐無人理;不為限制,則無以自文:肢體之患也。故滅發、撚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惟有隱消其鷙疾之氣,而未可遽張以撻發之威。倘天心悔禍、賊匪漸平,則以皇上之聖明,臣等竭其顓蒙之力,必能有所補救。若就目前之計,按照條約不使稍有侵越,外效信睦而隱示羈縻;數年間,即偶有要求,尚不遽為大害。因擬善後章程六條:一、京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王大臣領之,軍機大臣兼領其事,選章京滿、漢各八人輪直。俟軍務定,各國事簡,仍歸軍機處辦理,以符舊制。一、分設南北口岸大臣。牛莊、天津、登州三口,暫設辦理通商大臣,駐天津。五口欽差大臣舊隸兩江總督,新增內江、閩、廣口岸,事益繁;曾國藩方在軍,仍暫令薜煥署理,駐上海。吉林、黑龍江邊境,俄人越界侵佔,久匿不報;令將軍等履勘以聞。一、天津關稅,以三口通商大臣主之;牛莊仍歸山海關監督,聽通商大臣統轄。新立通州口岸,應派員專理。鎮江、九江、漢口、瓊州、潮州、臺灣、淡水諸口岸,由各督、撫會上海欽差大臣遴員司其事。俄國新議行貨之庫倫、喀什噶爾、張家口並舊通商之恰克圖、塔爾巴哈台等處,定約為烏蘇裡、綏芬河各所不納稅;請下伊犁將軍各大臣監督,悉心榷課,核實備用。並以洋稅扣歸二成,請酌給官吏辦公經費。一、各省辦理外國事件,將軍、督、撫互相知照,以免歧誤。一、廣東、上海各擇通外國語言、文字者二人來京,仿俄羅斯館教習例,選八旗子弟年十三、四以下者學習。兩年後,考其勤惰,有成者優獎。一、各海口內外商情並外國新聞紙,按月諮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備核。」均如所議行。複密疏請練八旗兵丁,略言:「制敵在乎自強,自強必先練兵。比者撫局雖成,而國威未振;宜亟圖振興,使彼順則可以相安、逆則可以有備。況發、撚交乘,尤宜速圖剿辦;內患能除,外侮自絕。請籌款添置火器營槍炮,給八旗丁演習;選閒散余丁別立營伍,專習技藝、抬槍。並請敕僧格林沁舉知兵將弁一人來京,督率訓練。」上韙之,遂立神機營。文祥又奏言:「自辦理撫局以來,於外省軍情見聞漸少;而深維大局,憂心如焚。竊謂今之患,外有四夷,內有發、撚;兵疲餉竭,在在為難。然洋人桀驁,竭力撫綏,尚不至遽有變局。而發逆蹂躪東南數省,僅恃有淮、揚一線之隔;撚匪則出沒三省間,蔓延徐、宿,近更擾及山東金鄉、魚台一帶,僧格林沁軍有羊山集之挫。比雖小勝,然匪蹤飄忽,直隸一帶空虛。僧格林沁兵行,後路尚形單薄;勝保所部,多未經行陣。撫局既定而未敢遽撤者,一以彈壓土匪、一以防東省之匪闌入直境,藉此為僧格林沁後路策應也。夫僧格林沁與士卒同甘苦,並能調度一切機宜;然其勢亦孤立無援。勝保勇敢有餘,而審慎不足;且同為統兵大臣,未肯相下。是僧格林沁軍必得良將勁卒贊助援應,方無意外之失。良將一時難得;竊憶前任副都統富明阿、西寧鎮總兵成明從軍江北,素號得力,因養傷回旗;如病痊,請特旨錄用,或發僧格林沁軍營領隊擊賊、或留京師訓練旗兵。並請命各統兵大臣選帶隊得力者保奏存記,酌量調遣,用資禦侮。再,湖南巡撫駱秉章近因石逆回竄,暫緩赴川;而川省賊勢益張,文武皆不知兵。伏思前任雲貴總督張亮基謀略素優,以病開缺;因滇事棘手,托詞引退。若移之川省,或能展其才猷;且川省安,滇省亦易就理。又前任江西九江道沈葆楨、湖北候補知縣劉蓉,均才堪大用;請敕胡林翼察其能任何任,奏懇破格錄用。」上嘉納焉。

  十一年二月,授右翼前鋒統領。三月,署鑲黃旗滿洲都統;尋充總理各國事務大臣。七月,充崇文門副監督。文宗顯皇帝升遐、穆宗毅皇帝禦極,文祥請解樞務;命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十月,偕王大臣等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並議章程、禮節;尋充實錄館副總裁。十二月,充經筵講官,管理神機營事務。同治元年正月,遷都察院左都禦史、正白旗蒙古都統。二月,管理國子監事務。三月,署工部尚書,管理火藥局;命恭理喪儀。四月,充總管內務府大臣。五月,署鑲白旗滿洲都統。六月,署兵部尚書,充拔貢朝考閱卷大臣。七月,管理嚮導處事務。閏八月,授工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九月,恭送文宗顯皇帝、孝德顯皇后梓宮奉移山陵禮成,賞加三級。二年四月,充朝考閱卷大臣。十二月,管理理藩院事務。初,江蘇、浙江省城克復,上屢欲加恩樞臣,均再三辭;上重違其意。三年六月,江寧複,首逆就殄;七月,捷至,諭「樞臣同心輔治,宜予優獎」;文祥仍固辭。上鑒其誠,賞太子太保銜、侄凱肇員外郎。尋署正黃旗漢軍都統。十月,充閱兵大臣。

  四年三月,署戶部尚書。四月,辭總管內務府大臣;允之。六月,調鑲白旗滿洲都統。八月,馬賊入直隸喜峰口,竄遵化、薊州;命文祥統神機營兵馳赴東陵防護,並督諸軍追剿。賊竄灤陽,經鐵門關循;乃留兵屯遵化、遷安邊隘,因疏陳地方豢賊釀患,請除積弊、清盜源。又奏言:「馬賊巢穴多在口外——如奉天之昌圖廳、八面城、熱河之八溝、哈達等處,五方雜處,回民為多;出則搶掠、歸而聚博,入冬彌甚。宜懸重賞購眼線伏口外偵聽;調兵掩捕,庶淨絕根株,一勞永逸。」旋回京。九月,上謁東陵,命留京辦事。文宗顯皇帝、孝德顯皇后梓宮永遠奉安定陵禮成,賞加二級、子熙聯員外郎。十月,以督率神機營操練有方,下部議敘。尋以老母多病,請回旗迎養;賞假三月,頒賜內府人參六兩俾齎歸,因令統神機營出關剿馬賊。時賊分擾關外,伏莽應之,勢甚熾;文祥行至山海關,以所部兵力單,增調直隸步隊五百、洋槍隊一千,並請敕東三盟蒙古王公等由北夾擊。十一月,賊入朝陽縣;軍夜進抵錦州,賊東竄,敗之北井子。十二月,諜知賊劫奉天獄,約期攻城;兼程馳至。賊退踞城東南肆掠,並圍撫順;檄總兵劉景芳率騎夜擊破之,賊悉出邊。於是吉林告警;文祥遣軍赴援。五年正月,解長春廳圍,追賊及於昌圖朝陽坡。二月,軍分三路進,賊悉眾抗;士勇爭奮,十數戰皆大捷,擒斬賊目王洪義等、馘三千餘級,擒三百餘名。尋調吏部尚書。四月,賊首馬傻子勢蹙乞降;礫之,解其黨;留兵餉授將軍都興阿,俾清餘孽。遂請蠲奉天地丁銀米,停鋪捐。五月,回京;仍管理火藥局,充崇文門監督。十二月,「文宗顯皇帝實錄」、「聖訓」慶成,賞文綺、鞍馬,加三級;子熙治員外郎。

  六年八月,署翰林院掌院學士。九月,文祥五十生辰,禦書「宣猷篤祜」扁額、「福」「壽」字並諸珍物賜之。七年三月,充會試副考官。閏四月,署神機營印鑰。七月,以撚逆平,加軍功二級。十一月,纂修「剿平粵撚方略」,充總裁。八年,因病三疏請假;十月,上遣御醫診視,給人參八兩。十一月,請開缺;予假二月。十二月,丁母憂,回旗穿孝;上嘉文祥母教子有方,賜祭一壇、治喪銀二千兩。九年四月,百日服滿,因病乞假;予兩月,並給人參五兩。六月,續假一月。會天津民教滋事,文祥力疾回京。九月,以病未痊,請開緊要差使;得旨:毋庸管理理藩院、國子監、嚮導處,並開對引大臣、閱兵大臣。十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十一年四月,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六月,授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充武英殿總裁。七月,授體仁閣大學士。八月,「方略」告成,賞加二級。九月,大婚禮成,加恩在紫禁城內乘二人肩輿。十二月,充文淵閣領閣事。十二年,以明年慈禧端佑康頤皇大後四旬萬壽並上親政後初屆元旦,特恩優敘。

  十三年,因病請開缺,賞假凡六次。六月,日本窺臺灣,文祥強出,籌戰守。因上疏曰:「方今時事可慮者甚多,而以圖自強、禦外患為亟。當和議之成,無人不為自強之言;十餘年來,迄無成效。其故由於鄙棄洋務者,托空言而無實際;狃於和局者,又相安無事而恐啟猜嫌。即或悉心講求防務,複阻於財賦不足而莫可施展。今變端已形,事機益迫;若再不措意,一旦大敵當前,將何所恃!伏願敕下戶部、內務府寬籌餉需,裁減浮用;停不急之工作,謀至急之海防:俾部臣、疆臣皆得專力圖維。至自強之道,首在虛懷納諫,以求政治之得失;勿以將順之言為可喜,勿以直遂之言為可憎。皇上憂勤惕厲,斯內外臣工振刷精神,不敢蹈玩泄之積習。否則,狃以為安、不思變計,恐中外解體、人心動搖,其患有不可勝言者矣。」上嘉納之。日本事平,偕恭親王等策海防六事:一練兵、二簡器、三造船、四籌餉、五用人、六持久,請敕中外大臣僉議;如所請行。文祥複疏言:「臺灣一事,以備虛力絀,將就完結,心殊鬱憤,更不能不思患豫防。前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籌海防,遠謀持久,尚待從容會議;而目前,尢以防日本為尤亟。日本與閩、浙一葦可杭,倭人習慣食言,難保必無後患。且彼國近以改舊制、失人心,叛藩亂民一或崩潰,則我濱海各口岌岌堪虞;明季之倭患,可鑒矣。今臺灣一役,彼理曲而勉就範圍;倘他日強詞尋隙、別啟釁端,或陰與西洋各國合謀,雖欲委曲遷就,勢亦不能。夫日本,東洋一小國耳;略習西洋兵法,購二鐵甲船,竟公然為中國難。而沿海疆臣僉以倉卒無備,不便決裂;若不及今亟求整頓,一旦變生,必更棘手。請敕沈葆楨等悉心籌商,酌留在台兵勇,佈置全台事宜,以善其後;南、北洋通商大臣迅速籌款購鐵甲船、水炮臺及軍械,勿以倭兵已退,稍涉鬆懈。」允之。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學士。

  光緒元年三月,複請開缺;諭開鑲白旗滿洲都統,毋庸管理工部、神機營,以大學士在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俟病痊入直。九月,上躬送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梓宮暫安山陵,文祥留京辦事;諭「日午散直、毋庸直宿;並佩正黃旗滿洲都統印鑰。」文祥在軍機大臣任五屆京察,均下部議敘。十二月,複以病請解樞務;上不許,迭予假調理。

  二年五月,卒。遺疏入,諭曰:「大學士文祥清正持躬,精詳謀國;忠純亮直,誠懇公明。由部曹荷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洊升卿貳,並令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複蒙皇太后、穆宗毅皇帝重加倚畀。同治四年,奉天馬賊肆擾,特派帶兵出關剿捕,地方賴以廓清。旋經簡任綸扉,深資輔弼;于國計、民生利病所關及辦理中外交涉事件,無不盡心籌劃,實為股肱心膂之臣。祇以積勞成疾、屢請開缺,朝廷寬予假期,曾遣御醫診視、賞給人參,俾得安心調理;並于召見軍機大臣時,迭次垂詢,方冀克享遐齡,長承恩眷。茲聞溘逝,震悼良深!著賞給陀羅經被,派郡王銜貝勒載澄帶領侍衛十員即日前往奠醊。加恩予諡,晉贈太傅,照大學士例賜恤,入祀賢良祠;賞銀三千兩,由廣儲司給發。賞給騎都尉世職,即令伊子熙治於百日孝滿後承襲。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複。應得恤典,該衙門察例具奏。靈柩回旗時,沿途地方官妥為照料;到旗後,著崇實前往賜祭一壇:用示篤念藎臣至意。」尋賜祭葬,予諡「文忠。」十五年正月,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歸政,以文祥前充軍機大臣夙夜在公、襄成郅治,命賜祭一壇。

  子熙治,員外郎,襲世職。

  ——卷五十一《大臣畫一傳檔後編》(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