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書 > 清史列傳 | 上頁 下頁 |
張勇 |
|
張勇、陝西咸寧人;明副將。 本朝順治三年,英親王阿濟格進剿流賊李自成,勇由淮安率眾赴九江投誠;授遊擊,隸陝西總督孟喬芳標下。時自成餘黨賀珍、武大定、賀宏器、李明義等分踞漢中、興安、固原,窺犯西安;勇同副將任珍、馬寧等屢擊敗賊眾。 四年,寧夏叛將馬德結賀宏器陷安定;勇與總兵劉芳名率兵赴援,擊走之,德為馬寧所擒。勇進征固原,連拔賊寨,宏器、明義皆就擒伏誅。 五年四月,逆回米喇印、丁國棟踞蘭州作亂,糾眾千餘陷臨洮;勇同副將陳萬略率兵夾擊敗賊,收復臨洮城。躡擊至岷州,敗之官堡,又敗之馬韓山;賊竄匿二崖洞,盡殲之。五月,擒明延長王朱識釧于馬家坪。喬芳偕侍郎額色督師攻拔蘭州,勇會師合剿,遂渡河而西。八月,抵甘州,逆回據城拒;勇率兵迎擊,屢敗之。 六年,總兵南一魁奪西門入;勇自西南隅搜剿至東門,逆回勢窮,夜遁。躡跡至北山城,殲賊甚眾,斬喇印于水泉;國棟竄肅州。五月,勇率兵赴肅州,伏兵壕外;伺賊出牧,四面截殺,斬級數百、生擒百餘人。十一月,與副將馬甯督兵樹雲梯登城奮剿,殪賊黨殆盡,國棟等就擒伏誅,肅州城複;特授勇甘肅總兵。 十年,喬芳疏陳勇率兵投誠以來戰功,下部議敘,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 時桂王朱由榔據滇、黔,孫可望、李定國等屢犯湖南,命大學士洪承疇經略軍務;勇請移兵自效,得旨:「張勇久曆岩疆,勞績懋著。今奏效力繁劇,忠勤可嘉!著即來京,以俟簡用。」尋陝西總督金礪以甘肅重地,番部雜處,勇整飭有方;請仍留鎮。會承疇疏言:「勇智勇兼備,部下兵精馬足;請移之湖南,授為經略右標總兵。」上允承疇請,仍召見,加右都督銜,賜冠服、甲冑、弓矢。勇以家口眾,乞賜宅京城;子雲翥,以蔭得陝西衛指揮,請改隸京衛:並得旨俞允。瀕行,命內大臣索尼等傳諭曰:「當今良將,如張勇者甚少。軍務不可懸度,宜相機而行;勿自負才勇,輕視敵人!」 十五年三月,隨承疇征貴州。七月,桂王都督羅大順夜焚新添衛城,勇率兵馳剿,大順遁入十萬溪;勇與南一魁等冒矢石攻克險寨,斬獲無算。十二月,隨信郡王多尼進征雲南,至盤江,守者焚鐵索橋逸去;勇乘夜造橋,黎明渡全軍,擊敗桂王將白文選于七星關。 十六年,晉左都督。 十七年,授鎮守雲南臨元、廣西諸處總兵。 十八年,擢提督。 康熙二年,諭兵部曰:「雲南提督張勇前鎮守甘肅,威名素著,屬番讋服。著以提督現任職銜,仍回甘肅鎮守。」 三年,加太子太保。先是,青海蒙古戀西喇塔拉水草饒,乞放牧;勇以其地為甘肅要隘,不容逼處,自往飭諭;乃謝罪去。因設永固營,聯築八寨。 四年,蒙古複相繼徙牧至大草灘;勇請增設甘肅西寧駐防兵四千五百二十名。部議令總督會核;得旨:「張勇所奏增兵事,若令總督會核再奏,恐致遲誤。即照所請議行。」 五年,奏言:「蒙古徙牧近邊,臣遣使飭諭,抗拒於定羌廟;官軍敗之,猶不悛改,聲言糾眾分入河州、臨洮、鞏昌、涼州、西寧,請嚴防禦!」從之。 八年,給事中張登選劾勇兩足俱癱,宜罷斥。疏下山陝總督莫洛察核;莫洛言:「勇因昔年征剿,右足中流矢傷骨;常作痛,不能行履。至一應邊疆事務,尚堪坐理。」得旨:「張勇年久勤勞,著有功績;仍留原任。」 十二年冬,逆藩吳三桂反,四川總兵吳之茂叛應之。 十三年春,三桂以逆書招勇,勇執其使以奏;得旨嘉獎。冬,陝西提督王輔臣叛于寧羌。 十四年二月,甘肅巡撫華善疏言:「逆賊王輔臣今據關山迤西、岐山迤北、黃河迤南,與蜀賊連結;加以西番、土回乘隙屢犯,河西危甚。其得免於淪陷者,提督張勇之力。目前情勢,非提臣不能守、非提臣不能戰、非提臣不能破賊恢復;第事權不重,未免掣肘。請賜敕便宜行事!」詔授勇靖逆將車,仍管提督事;諭部臣:「凡總兵以下官員,聽勇調遣拔補。」是月,輔臣遣人將三桂偽印劄及逆書誘勇,勇奏斬其使;上嘉之,封靖逆侯。三月,勇遣西寧總兵王進寶破賊于皋蘭龍尾山,擒遊擊李廷玉;複安定縣、金縣。 五月,偽總兵潘瑀、偽副將會文耀赴洮、河二州,諸羌乘隙肆掠;勇率兵赴河州,文耀聞風遁。勇乃別遣土官楊朝梁攻洮州,自督兵繼其後;瑀敗竄,洮、河二州平。諭曰:「秦省岩疆重地,軍務方殷。張勇忠勤懋著,謀略優長;久鎮西涼,奠安疆宇。近複躬履行間,殫心籌劃,屢敗賊眾,恢復城池;必期殲滅賊眾,底定秦隴:朕甚嘉之!凡用兵、籌餉一切機宜,均專責任;所屬文武各官,毋違節制。務早奏膚功,以副朕委任至意。」尋敕部優敘,以其次子雲翼為太僕寺卿。 六月,進剿鞏昌,偽副將任國治等潛引兵三千人入東門,合偽總兵陳科、鄭元經等自城中分出突犯;勇率副將劉宣聖等奮剿,截其歸路,誅斬過半,擒獲四百七十三人。先是,勇奉旨:「凡平定地方,掃除賊寇,惟爾是賴!今貝勒洞鄂雖攻圍平涼,而逆賊王輔臣嬰城死守,恐稽時日。又,蜀賊已過昌寧驛來援平涼;爾可量留官兵守鞏昌,親自率兵至洞鄂軍前協力進取。」勇疏言:「鞏昌要地,兵力難分。逆賊吳之茂進犯單家河,臣赴平涼,賊必乘虛來犯。」上命廷臣集議;議令勇固守鞏昌、秦州諸處,相機行之。十二月,同振武將軍佛尼勒等剿賊西和縣,三戰皆捷。會寧夏兵變,提督陳福遇害。勇還守鞏昌,薦「天津總兵趙良棟才略過人,堪鎮寧夏」;命即授良棟為寧夏提督。 十五年三月,勇同護軍統領傑殷敗賊于寧遠縣之馬塢鎮。四月,敘恢復洮、河二州功,晉少保,仍兼太保。是月,賊萬餘犯通渭縣。勇聞警,自伏羌進發;至十八盤坡遇賊,分兵兩翼衝擊,賊潰。乘勝追剿,斬獲無算,複通渭縣。 五月,進征樂門。賊據險列十一寨以阻,我師勇度地勢,橫營山梁;複析滿洲綠旗各為攻剿、備禦二營,分南北以擊賊,下令兵皆攜草一束。營甫立,賊齊出;勇與都統赫業各率兵分擊南北山梁諸賊;賊兩路來犯,我兵分隊沖截,槍炮齊發,賊退走山梁,複堅守壁壘;我兵以所攜草填壕,直進陣,斬賊將及賊眾千餘。之茂尋複糾眾出犯,勇勒兵衝擊,大敗賊眾;遂與佛尼勒、王進寶等剿平賊寨。之茂引眾夜走,追敗之牡丹園及西和縣北山;之茂僅以數騎遁。是時撫遠大將軍圖海已招降輔臣,勇複遣兵敗賊於岷州、階州、平涼、慶陽,鞏昌所屬州縣悉平。諭曰:「自逆賊煽亂以來,奸徒附和,侵擾地方。張勇一聞蘭州之變,即星馳渡河剿禦,收復城邑;舉發偽劄、緝獲奸謀,綏定邊陲:厥功甚大!及大兵攻取平涼,張勇鎮守秦鞏;複殫心籌劃,調度合宜,剿禦四川賊眾,屢奏捷音:紓朕西顧之憂,功尤懋著。于軍功議敘之外,應從優加恩,酬答勳勞。」於是晉一等侯,加少傅兼太子太師。 十七年,西套厄魯特濟農和囉理為準噶爾台吉噶爾丹所敗,假道赴青海,其眾由雙井闌入內地;勇親往,驅逐出邊。 二十二年,以老病,乞休。初,勇足疾殘廢,行以肩輿,經十餘年屢疏請代;至是,上仍慰當之。 二十三年三月,勇因蒙古番眾逼黃城故址遊牧,率兵赴丹山防守,病劇甘州;賜醫診視,命其子雲翼馳驛偕往。四月,卒。遺疏至,得旨:「張勇韜鈐素裕,殫心盡職;久鎮岩疆,剿禦賊寇、固守地方,籌劃固詳,勞績懋著。邊防戎務,倚毗方殷;奄逝忽聞,深為軫惻!下部從優議恤。」贈少師,仍兼太子太師;賜祭葬如例,諡「襄壯」,以子雲翼襲爵。 雍正十年,入祀賢良祠。 乾隆三十二年,以勇當征剿吳逆時懋建勳績,其一等侯爵特予世襲罔替。 四十七年,諭曰: 「朕恭閱皇祖《實錄》所載掃除吳逆、平定川陝事蹟,因取張勇、趙良棟、王進寶三人《國史列傳》詳加披覽,其功績實有不可沒者!當吳逆煽亂川、陝兩省,提鎮王輔臣、吳之茂等相率從賊;維時邊陲告警,張勇以雲南提督調回甘肅,授為靖逆將軍,躬履行間,殫心籌劃,攻取平涼,底定秦隴,其間收復洮、河諸郡及舉發偽劄、執斬來使諸事,居然有古名將之風。而趙良棟之授為寧夏提督系張勇所薦,又王進寶亦曾隸勇麾下;兩人提兵轉戰,同心效力。趙良棟首先建議直取成都;王進寶戡定保寧,殲擒渠帥。其削平恢復之勳,亦不可泯。厥後張勇封侯,趙良棟、王進寶僅得子爵。蓋緣兩人各懷私忿,互相攻訐;較之張勇之勤勞懋著、始終無過者實遜。然兩人之功,究足掩其過。今百年論定,睠念成勞,趙良棟、王進寶宜量加追敘。前於乾隆三十三年,特降恩旨令張勇等子孫世襲罔替;張勇本系爵侯,其元孫張承勳承襲,因曠班革去散秩大臣,在三等侍衛上行走。茲特加恩複還散秩大臣,照舊供職。進取雲南、恢復成都,趙良棟之功為最。原封三等子,著晉封為一等子,仍准世襲罔替;並交該督、撫查明趙良棟、王進寶現應襲職子孫,送部候朕酌量錄用,以示優眷。夫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國家承平日久,每溯前勳,爰思將帥;張勇、趙良棟、王進寶諸人將才武略獨出冠時,名炳旗常,賞延苗裔。凡在戎行者,尚其益勵赳桓,以副干城腹心之寄。」 ——卷七十八《貳臣傳》(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