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姚瑩傳


  姚瑩,字石甫,安徽桐城人。嘉慶十三年進士,授福建平和知縣。調龍溪,俗健悍,械鬥仇殺無虛日。瑩擒巨惡立斃之,收豪猾為用,予以自新。親巡問疾苦,使侵奪者各還舊業,誓解仇讎。擇強力者為家長,約束族眾,籍壯丁為鄉勇,逐捕盜賊,有犯,責家長縛送。械鬥平,盜賊亦戢,治行為閩中第一。調臺灣,署海防同知、噶瑪蘭同知,坐事落職。尋以噶瑪蘭獲盜功,複官。父憂歸,服闋,改發江蘇,曆金壇、元和、武進。遷高郵知州,擢兩淮監掣同知,護鹽運使。先後疆吏趙慎畛、陶澍、林則徐皆薦其可大用。

  道光十年,特擢臺灣道。及海疆戒嚴,瑩與總兵達洪阿預為戰守計。達洪阿性剛,與同官鮮合,瑩推誠相接,一日謁謝曰:「武人不學,為子所容久矣,自今聽子而行。」二十一年秋,英兵兩犯雞籠海口,明年正月,又犯大安港。瑩設方略,與達洪阿督兵連卻之,大有斬獲,收前所失寧波、廈門炮械甚多。敵構奸民煽亂,海寇亦竊發,皆即捕戮,一方屹然,詔嘉獎,加二品銜,予雲騎尉世職。

  洎江寧議款求息事,遂有臺灣鎮道冒功之獄。故事,臺灣以懸隔海外,加兵備道按察使銜,得與鎮臣專奏事。雞籠、大安之捷,飛章入告,總督怡良心不平。英兵留駐鼓浪嶼,前獲俘欲解內地,勢不能達,奏請便宜誅之,以絕內患,已報可,怡良仍令解省。瑩與達洪阿謀曰:「大府意欲市德,藉以退鼓浪嶼之兵。兵不可退,徒示弱,不如殺之!」怡良愈怒,諸帥並忌之。款議既成,交還敵俘,以妄殺被劾,逮問。瑩與達洪阿約,義不與俘虜質,即自引咎。宣宗心知臺灣功,入獄六日,特旨以同知直隸州知州發往四川效用,至則複為總督寶興所忌。會西藏兩呼圖克圖相爭,檄往平之。瑩謂:「夷人難以德化。失職下僚,孑身往,徒損國威。」不聽。及至乍雅,果不得要領而返。總督劾其畏難規避,責再往。事竣,補蓬州。在州二年,引疾歸。

  文宗即位,黜大學士穆彰阿,詔宣示中外,並及瑩與達洪阿被陷狀,於是複起用,授湖北武昌鹽法道,未行,擢廣西按察使,命參大學士賽尚阿軍事。時廣西寇漸熾,諸將不合,師久無功。瑩至,任為翼長。大軍圍賊紫金山,瑩言流賊如水,必環攻以斷其逸,不聽,賊遂竄永安。又上書請斬僨事將,複不聽。永安城小,都統烏蘭泰軍西南,提督向榮軍東北,合滇、黔、楚、蜀兵四萬餘人,賊數千壁險死鬥。水竇者,永安東北之隘也,緣山徑可達桂林。瑩與烏蘭泰皆主擊水竇,絕賊外援,向榮不從,自由龍寮嶺進而敗,乃議開水竇一路縱賊逸,尾追擊之。瑩力辯其失,賽尚阿仍用向榮策,賊果突圍出犯桂林,烏蘭泰戰死,賽尚阿逮問。賊勢益熾,連陷興安、全州,犯湖南,遂不可制。瑩隨軍至湖南,巡撫張亮基奏署按察使,憂憤致疾,卒於官。

  瑩師事從祖鼐,不好經生章句,務通大意,見諸施行。文章善持論,指陳時事利害,慷慨深切。所著東溟文集、奏稿、後湘詩集、東槎紀略、康輶紀行及雜著諸書,為中複堂全集,行於世。

  子濬昌,能繼家學。曾國藩以名家子留佐幕,官江西安福、湖北竹山知縣。工詩,有五瑞堂集。

  ***

  論曰:林培厚救荒治河有實績,而以察吏招忌。李宗傳便宜平夷,功在邊方。王鳳生、俞德淵佐陶澍治淮鹽,尤濟時之才。姚瑩保岩疆,挫強敵,反遭讒譴,然朝廷未嘗不諒其忠勤,海內引領望其再用,亦不可謂不遇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