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俞德淵傳 |
|
俞德淵,字陶泉,甘肅平羅人。嘉慶二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江蘇荊溪知縣。始至,遮訴者百十輩,逾年,前訴者又易名來控,一見即識之,群驚為神。調長洲,甚得民心。遷蘇州督糧同知。道光六年,初行海運,以德淵董其役,章程皆出手定,以憂去。八年,服闋,擢常州知府,調江寧。 十年,宣宗以兩淮鹽法大壞,授陶澍為兩江總督,命尚書王鼎、侍郎寶興赴江南會議改革。時議者多主罷官商鹽,歸場灶科稅,以德淵有心計,使與議。德淵具議數千言,略謂:「鹽歸場灶,其法有三:一曰歸灶丁按鐅起科,然其中有難行者三:一在灶丁之逋欠,一在鐅鑊之私煎,一在災祲之藉口;二曰歸場官給單收稅,難行者亦有三:一在額數之難定,一在稽查之難周,一在官吏之難恃;三曰歸場商認鐅納課,難行者亦有三:一在疲商之鑽充,一在殷戶之規避,一在垣外之私售。以上三法,共有九難。如就三者兼權之,則招商認鐅,猶為此善於彼。苟得其人,或可講求盡善。顧事關圖始,果欲行之,則宜先定章程。清灶僉商、改官易制諸事,非三年不能就緒。此三年中,額課未可長懸也,場鹽未可停售也,各岸食鹽未可久缺也。新舊接替之時,非熟思審處,何能變通盡利乎?向來捆鹽之夫,淮北永豐有萬餘人,淮南老虎頸不下數萬人,皆無賴遊民以此為事業。一旦失所,此數萬眾將安往?其患又不止私梟拒捕已也。」議上,陶澍深然之,乃與朝使定議,不歸場灶,仍用官商如故;惟奏罷鹽政,裁浮費,減窩價,凡積弊皆除之。薦德淵超擢兩淮鹽運使。 德淵精會計,又知人善任。諸滯岸商憚往運,改以官督辦,千里行鹽,稽覈價用,瑣屑悉當。每運恒有餘利,盡以充庫,無私取。兩淮本脂膏地,運使多以財結權貴及四方遊客,余贍給寒畯,取聲譽,皆出商貲。德淵謹守筦鑰,失望者眾,言者時相攻訐,不顧也。在任五年,力崇節儉,妻子常衣布素,揚州華侈之俗為之一變。尚書黃鉞子中民為場大使,欲得美職,德淵曰:「美職以待有功,中民無功不可得。」堅不與。陶澍益賢之,薦其才可大用,以循良久在鹽官可惜,上亦嘉之,未及擢用而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