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南史 | 上頁 下頁 |
陶弘景傳 |
|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陵人也。祖隆,王府參軍。父貞,孝昌令。初,弘景母郝氏,夢兩天人手執香爐來至其所,已而有娠。以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夏至日生。幼有異操,年四五歲,恒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至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謂人曰:「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矣。」父為妾所害,弘景終身不娶。及長,身長七尺七寸,神儀明秀,朗目疏眉,細形長額聳耳,耳孔各有十余毛出外二寸許,右膝有數十黑子作七星文。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善琴棋,工草隸。未弱冠,齊高帝作相,引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朝儀故事,多所取焉。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賜以束帛,敕所在月給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餌。及發,公卿祖之征虜亭,供帳甚盛,車馬填咽,咸雲宋、齊以來未有斯事。於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宮,名金陵華陽之天,周回一百五十裡。昔漢有咸陽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乃中山立館,自號華陽陶隱居。人間書劄,即以隱居代名。始從東陽孫游岳受符圓經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身既輕捷,性愛山水,每經澗穀,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謂門人曰:「吾見朱門廣廈,雖識其華樂,而無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澤,知此難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祿,得輒差舛;若不爾,豈得為今日之事。豈唯身有仙相,亦緣勢使之然。」沈約為東陽郡守,高其志節,累書要之,不至。 弘景為人員通謙謹,出處冥會,心如明鏡,遇物便了。言無煩舛,有亦隨覺。永元初,更築三層樓,弘景處其上,弟子居其中,賓客至其下。與物遂絕,唯一家僮得至其所。本便馬善射,晚皆不為,唯聽吹笙而已。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有時獨游泉石,望見者以為仙人。 性好著述,尚奇異,顧惜光景,老而彌篤。尤明陰陽五行、風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圖產物、醫術本草,帝代年曆,以算推知漢熹平三年丁醜冬至,加時在日中,而天實以乙亥冬至,加時在夜半,凡差三十八刻,是漢曆後天二日十二刻也。又以歷代皆取其先妣母后配饗地祗,以為神理宜然,碩學通儒,鹹所不悟。又嘗造渾天象,高三尺許,地居中央,天轉而地不動,以機動之,悉與天相會。雲「修道所須,非止史官用是」。深慕張良為人,雲「古賢無比。」 齊末為歌曰:「水醜木」為「梁」字。及梁武兵至新林,遣弟子戴猛之假道奉表。及聞議禪代,弘景援引圖讖,數處皆成「梁」字,令弟子進之。武帝既早與之遊,及即位後,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弘景既得神符秘決,以為神丹可成,而苦無藥物。帝給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後合飛丹,色如霜雪,服之體輕。及帝服飛丹有驗,益敬重之。每得其書,燒香虔受。帝使造年曆,至己巳歲而加朱點,實太清三年也。帝手敕招之,錫以鹿布巾。後屢加禮聘,並不出,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斅曳尾之龜,豈有可致之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二宮及公王貴要參候相繼,贈遺未嘗脫時。多不納受,縱留者即作功德。 天監四年,移居積金東澗。弘景辟穀導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仙書雲:「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曾夢佛授其菩提記雲,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後簡文臨南徐州,欽其風素,召至後堂,以葛巾進見,與談論數日而去,簡文甚敬異之。天監中,獻丹于武帝。中大通初,又獻二丹,其一名善勝,一名威勝,並為佳寶。無疾,自知應逝,逆克亡日,仍為《告逝詩》。大同二年卒,時年八十五。顏色不變,屈申如常,香氣累日,氛氳滿山。遺令:「既沒不須沐浴,不須施床,止兩重席於地,因所著舊衣,上加生裓裙及臂衣靺冠巾法服。左肘錄鈴,右肘藥鈴。佩符絡左腋下。繞腰穿環結於前,釵符於髻上,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明器有車馬。道人道士並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百日內夜常然燈,旦常香火。」弟子遵而行之。詔贈太中大夫,諡曰貞白先生。 弘景妙解術數,逆知梁祚覆沒,預製詩雲:「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論空。豈悟昭陽殿,遂作單于宮。」詩秘在篋裡,化後,門人方稍出之。大同末,人士競談玄理,不習武事,後侯景篡,果在昭陽殿。初,弘景母夢青龍無尾,自己升天,弘景果不妻無子。從兄以子松喬嗣。所著《學苑》百卷,《孝經》、《論語集注》、《帝代年曆》、《本草集注》、《效驗方》、《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像集要》及《玉匱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共秘密不傳,及撰而未訖又十部,唯弟子得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