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南史 | 上頁 下頁
盧廣沈峻沈文阿傳


  盧廣,范陽涿人,自雲晉司空從事中郎諶之後也。少明經,有儒術。天監中歸梁,位步兵校尉,兼國子博士,遍講《五經》。時北來人儒學者有崔靈恩、孫詳、蔣顯,並聚徒講說,而音辭鄙拙;唯廣言論清雅,不類北人。僕射徐勉兼通經術,深相賞好。後為尋陽太守、武陵王長史,卒官。

  ***

  沈峻,字士嵩,吳興武康人也。家世農夫,至峻好學。與舅太史叔明,師事宗人沈麟士,在門下積年,晝夜自課。睡則以杖自擊,其篤志如此。遂博通《五經》,尤長《三禮》。為兼國子助教。時吏部郎陸倕,與僕射徐勉書,薦峻曰:「凡聖賢所講之書,必以《周官》立義,則《周官》一書,實為群經源本。此學不傳,多歷年世。北人孫詳、蔣顯亦經聽習,而音革楚、夏,故學徒不至;唯助教沈峻特精此書,比日時開講肆,群儒劉岩、沈宏、沈熊之徒,並執經下坐,北面受業,莫不嘆服,人無間言。弟謂宜即用此人,令其專此一學,周而復始,使聖人正典廢而更興。」勉從之。奏峻兼《五經》博士,于館講授,聽者常數百人。及中書舍人賀琛奉敕撰《梁官》,乃啟峻及孔子袪補西省學士,助撰錄。書成,入兼中書通事舍人。出為武康令,卒官。傳峻業者,又有吳郡張及、會稽孔子雲,官皆至《五經》博士、尚書祠部郎。

  太史叔明,吳興烏程人,吳太史慈後也。少善《莊》、《老》,兼通《孝經》、《論語》、《禮記》,尤精三玄。每講說,聽者常五百餘人。為國子助教。邵陵王綸好其學,及出為江州,攜叔明之鎮。王遷郢州,又隨府,所至輒講授,故江州人士皆傳其學。

  峻子文阿。

  ***

  文阿,字國衛,性剛強,有膂力。少習父業,研精章句。祖舅太史叔明、舅王慧興並通經術,而文阿頗傳之。又博采先儒異同,自為義疏。通《三禮》、《三傳》,位《五經》博士。梁簡文引為東宮學士。及撰《長春義記》,多使文阿撮異聞以廣之。及侯景寇逆,簡文別遣文阿募士卒援都。台城陷,與張嵊保吳興。嵊敗,文阿竄于山野。景素聞其名,求之甚急。文阿窮迫,登樹自縊,遇有所親救之,自投而下,折其左臂。及景平,陳武帝以文阿州裡,表為原鄉令、監江陰郡。紹泰元年,入為國子博士。尋領步兵校尉,兼掌儀禮。自太清之亂,台閣故事,無有在者,文阿父峻,梁武時常掌朝儀,頗有遺槁,於是斟酌裁撰,禮度皆自之出。

  及陳武帝受禪,文阿輒棄官還武康,帝大怒,發使往誅之。時文阿宗人沈恪為郡,請使者寬其死,即面縛鎖頸,至於上前。上視而笑之,曰:「腐儒複何為者?」遂赦之。武帝崩,文阿與尚書左丞徐陵、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議大行皇帝靈座俠禦衣服之制,語在《師知傳》。及文帝即位,克日謁廟,尚書左丞庾持奉詔遣博士議其禮。文阿議曰:

  人物推移,質文殊軌,聖賢因機而立教,王公隨時以適宜。夫千人無君,不敗則亂;萬乘無主,不危則亡。當隆周之日,公旦叔父,呂、召爪牙,成王在喪,禍幾覆國。是以既葬便有公冠之儀,始殯受麻冕之策,斯蓋示天下以有主,慮社稷之艱難。逮乎末葉從橫,漢承其弊,雖文、景刑厝,而七國連兵。或逾月即尊,或崩日稱詔,此皆有為而為之,非無心於禮制也。今國諱之日,雖抑哀於璽紱之重,猶未序於君臣之儀。古禮朝廟,退坐正寢,聽群臣之政。今皇帝拜廟,還宜禦太極前殿,以正南面之尊,此即周康在朝,一二臣衛者也。其壤奠之節,周禮以玉作贄,公侯以珪,子男執璧,此玉作瑞也。奠贄竟,又複致享,天子以璧,王后用琮。秦燒經典,威儀散滅,叔孫通定禮,尤失前憲,奠贄不珪,致享無帛,公王同璧,鴻臚奏賀。若此數事,未聞于古,後相沿襲,至梁行之。夫稱觴奉壽,家國大慶,四廂雅樂,歌奏歡欣。今君臣吞哀,兆庶抑割,豈同於惟新之禮乎?且周康賓稱奉珪,無萬壽之獻,此則前准明矣。愚以今坐正殿,止行薦璧之儀,無賀酒之禮。謹撰謁廟還升正寢、群臣陪薦儀注如別。

  詔可施行。尋遷通直散騎常侍,兼國子博士,領羽林監。仍令於東宮講《孝經》、《論語》。天嘉中卒,贈廷尉卿。所撰儀禮八十餘條,《春秋》、《禮記》、《孝經》、《論語義記》七十餘卷,《經典大義》十八卷,並行于時。儒者多傳其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