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
黃潤玉墓碣銘 |
|
▼南山黃先生墓碣銘(楊守陳) 山環吾郡,而其南若金峨諸峰尤峻秀,先生樂之,故自號南山,而學者稱南山先生無異詞。先生嘗仕有官階矣,皆不稱其官,獨舉其號而先生之者,崇其道也。先生之道,性乎天而成於自得,其學聖賢為一鵠,以知行為兩輪。嘗曰:「學聖賢一分,便是一分好人。」又曰:「明理務在讀書,制行要謹獨。」此其所以道而學也。方其少時,已負文行之譽。及其壯強益修,耄老不懈,德足重於眾,功足昭于時,言足立於世,其可謂有道而甚文者歟! 先生諱潤玉,字孟清,世為鄞人。曾祖長卿,仕元蠏浦巡檢。祖啟翁,隱卿授徒。父良,以先生貴,贈文林郎、行在交址道監察禦史。母嚴氏,贈孺人。生母史氏,封太孺人。先生方五歲,侍母病,夜不就寢,家人已稱其孝。六歲就坐,立屹然不與群兒狎,書過目輒成誦,師奇之。十歲行道,見遺金不拾,途人悉嗟異。歲十二,聞郡守王公璡肇舉《卿飲酒禮》於郡庠,往觀之,默識其儀,歸書于冊,師愈奇之。 歲十有三,時改元永樂,命江南富民實北京。其父當行,先生詣官請代。官少之,對曰:「父去日益老,兒少去日益長。」官異而從之。踰年抵京,受廛北城外十裡所,沙漠寒冱,茫無人煙。先生與同役,築室城北閭,傾訾給徭賦,墾圃鬻蔬以為生。人或不堪其勞瘁,先生安之。稍隙,輒肆力於學,以已心為嚴師,而蘄造乎聖賢。擇然後語,確不可易焉;揆然後動,端無所苟焉。京有富翁,僅一女,招先生寓宿其家而同賈。先生辭。或問之,曰:「瓜田不納履也。」其慎行若此。裡中弟子多從之,因教且學。間為文辭,不作組麗蔪刻之語,而理致淵永,人喜誦味之。補郡庠生,京闈鄉試,擢禮經魁。會試,授建昌府學訓導。丁文林公憂,改訓南昌府學,蔚有聲績。用薦拜行在交址道監察禦史,出按湖廣,罪斥藩臬郡縣之不職者至百有人,威望赫然。 英廟即位,以學政衰弛,命廷臣舉有學行者為憲臣以董之。楊文貞公以先生薦,遂陟廣西按察司僉事。屏浮藻,獎俊賢,士風丕變。時寇起軍興,都指揮吳某妄掠子女萬余口,先生劾而歸之。副使李公立人民死罪且數百人,亦為辯出之,萬口稱快。南冊衛在萬山中,瘴甚,戍卒歲死或幾半,為奏移於夷曠之地,人感之至今。丁史孺人憂,改湖廣按察司,布憲亦嚴,巡撫都禦史李實張甚,藩臬皆折節下之,先生獨無加禮,而連黜墨官。二人又皆其鄉戚也,故發憤誣奏先生不暗刑律,先生弗辯也。 左遷和州含山知縣,浚麻湖以複逋租,閱蘆場,革其積弊,徭均訟平,民感悅之。請老致仕。尋以子隆貴,封承德郎、南京刑部廣東司主事。閒居簡出,日惟玩味經義無厭足。平生著述甚富,以朱子嘗欲編禮記附儀禮,乃取儀禮所為四卷,而以禮記比類附之,不類者附諸卷末,首亦各有意義。又以五禮獨缺軍禮,因取周官大田禮補之,而以禮記諸篇載田事附焉,別為一卷,通五卷,皆為之注釋,曰《儀禮戴記附注》。以小學、四書諸經注家或遺或悮,撰經書補注。以大學、中庸旨皆淵粵,撰學庸通旨。以禮記深衣制十有二幅,鄭氏誤注為「裳」,而玉藻「長中繼掩尺」注亦誤,撰考定深衣古制。以四明新志蕪,撰寧波簡要志。以道德經、陰符經古注皆昧,各為之注。嘗因安遠侯漙問古兵法,為注孫子。其他備論理事曰《南山錄》,雜著詩文曰《南山稿》,皆藏之。家居二十載,壽八十有九而卒,時成化丁酉五月二日也。 蔔某年某月某日葬某處,隆具狀屬餘銘。嗚呼!《詩》有之:「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老成人之重于典刑也尚矣。吾鄞風俗,自古樸淳,大裡之高節,董淡之純孝,可征也。宋慶曆、淳熙以來,諸老傑出,表以馴行,闡以正學,既駸駸于古矣。有國初,士猶修德行,礪名節,尚道學,而文藝仕進不甚貴之。逮於今,則文藝日以盛,仕進日以繁,而向所謂德行、名節、道學者,或莫知省,於是老成人凋謝盡矣,而先生巋然若魯靈光之獨存。後生小子有志于古者,尚可憲而則焉,今亦已矣。 噫,痛哉!先生性剛介,寡交遊,其所稱許者四方若李文毅公時勉、薛文清公瑄,不過數人,而鄉邦尤鮮。獨與守陳祖考棲芸先生,雖顯晦不倫,而以道德相契。往還間,人見兩先生皆偉貌豐髯,莊重嚴毅,畏之若神,莫敢即所談惟法性道之淵,文辭之粵,未嘗一語及世故。守陳少撰杖履侍側,聞緒言為多。長與隆同舍學且久,逮先生歸老,尚時獲親炙之,故知先生為深,宜隆之以銘屬之也。 先生室范氏,封孺人,贈繼室以舒氏。 五男:長性,永新訓導;次教;次道,宣義郎;次隆,以進士累官四川按察司副使,廉毅公雅,政聲章甚;次達,國子監生。 孫男廿有七,曾孫男十有九。 先生位不滿德,而年齡之邁,子孫之顯,且若償之矣,況又有不朽者在乎! 銘曰: 在古聖人,未始不學。其學伊何,道德矩矱。 敷為勳勞,著為言議。以澤當時,以覺後世。 譬彼天道,生物為心。霆雨發育,日星照臨。 是二道者,蓋難乎備。姬孔至哉,程朱其次。 爰及吾郡,二敏〖豐清憲、高憲敏〗四先〖袁楊舒沈〗。 深寧〖王應麟〗文潔〖黃東〗,亦各有傳。晚生黃公,天性孔懿。 自其少時,克已孝義。長而好學,昕夕簡編。 心驗躬履,誓趨聖賢。明理在《書》,謹行於獨。 發是二矢,射彼一鵠。乃齒鄉論,乃作校師。 道遵教洽,厥聲四馳。乃陟於朝,六察是職。 茹雪齧冰,隼翔鷹擊。天子曰諮,學政日靡。 慎簡憲臣,俾振而起。八桂成林,丹徼之極。 鴂舌卉裳,在泮挾策。先生不鄙,示之周行。 沃醉俾醒,瞽豁而明。徙蒞湖湘,專典臬事。 鷺車所臨,風聲逾厲。彼貴方逞,我守其恒。 哫訾栗斯,則匪我能。攻詆既成,用宰百里。 斵楹為杙,大匠斯鄙。素位安命,何怨何尤。 利興害去,惠澤滂流。尚丹其心,遽白其發。 飛不盡韓,歸休於樾。有子克肖,亦豸其冠。 孫曾蟄蟄,敬恭暄寒。閒居簡遊,舊著是閱。 漬墨磨丹,之死不輟。儀禮為經,傳惟戴記。 合而注焉,晦翁之志。經書補注,庸學指歸。 有刊彼誤,有拾此遺。《道德》《陰符》,暨孫武子。 亦各注之,以闡厥旨。深衣制幅,誤注為裳。 千載之謬,一朝用章。格言孔多,厥有別錄。 余文暨詩,亦溢於櫝。古者不朽,惟德功言。 先生庶乎,鄉之前賢。嗟彼蚩蚩,耽寵與利。 行朱懷金,以炫於世。奄其逝矣,湮滅無聞。 孰與先生,身沒名存。我銘斯立,匪但焯德。 且以砭愚,庶其有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