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陳綱墓誌銘


  ▼前監察禦史陳公志銘(王㒜)

  公諱綱,字從道,姓陳氏,蘇之長洲人。高祖貞元,淛江行樞密院都事。曾祖文達,海道萬戶府總管。祖則成,洪武初由春坊司直改河南道禦史,以直言授旌賞。考哲,封監察禦史。母王氏,文靖公汝玉之女,贈孺人。公在童孺時,已有巨人志,長而嗜問學,通《春秋》。

  宣德乙卯,領鄉薦,其名在第二。會試入冑監,曆事都察院。正統己巳,英廟親征北方未還,景帝監國,尋即大位。時京師擾攘,人心洶洶,廷臣雖職居台諫,亦莫敢昌言國是。公據古證今,上中興要務八條:一曰謹天變,二曰急先務,三曰正軍法,四曰布恩澤,五曰廣言路,六曰屏奸邪,七曰公薦舉,八曰察群吏。其大要謂「中興與創業無異,因敗為成,轉禍為福,惟在君心一轉移之間。」

  冬十月,北兵進逼京城,公複上《勤王急務》,謂:「敵勢張甚,非直要求金帛而己,未必不欲效金人以汴宋待我也。然我國家輿圖之廣,倉廩之實,甲兵之利,固非宋比。然求其人,種師道、李綱輩亦未多見。乞遴選武臣,授以方略,俟其深入,乃奮擊之。及敕邊將勒兵內向,邀其歸路。設有倡為和議,緩于武備,且請南遷以圖偷安者,即為奸臣,宜急加誅,以為眾戒。」疏入,上感悟,命施行之,且奇其才可任風紀,即日授公浙江道監察禦史。

  明年,景泰改元,上時政五事,皆一時安撫之計。辛未,奉璽書巡視兩淮鹽課,權貴為之斂戢。壬申還朝,賜宴光祿寺,以示優異。尋以邊境未甯,敵情莫測,上軍國大計八條,皆見嘉納。時吏部缺尚書,上命舉可稱任者。公率同官言:「左都禦史王翱嚴公峭直,右副都禦史年富操履端方,大理寺卿薛瑄特正不回,此三人者,擇而用之,庶能品藻人才,追蹤王直。」上於是召王翱為吏部尚書,以年富為戶部,而薛瑄亦相繼大拜。三載賜敕命,有「鹹克振勵,不添厥官」之褒。

  先是,京師有警,兵多離次,遣使四方,召募丁壯,聚之勇敢營。歲久逋逃者眾。大臣請治其罪,編之尺籍。公上言:「召募之初,既諭以大義,複許以事定遣歸,故健夫勇卒雲集京師,爭先自效。既而淹留日久,恩寵未及,饑寒迫身,勢必逃避。且皇上嘗體天地好生之仁,於犯大辟者尚原其死,俾隸尺籍,何至使應募無辜之民與之為伍?刑賞失中,莫此為甚。方今水旱相仍,流亡接踵,萬一事例太重,搜求太急,致生事端,為患非小。兼之邊務尚殷,急於用武,他日複有召募,誰其肯從?」

  上是其言,悉詔不問,義勇得複於民者數千人。甲戌,巡按福建。時官臺山民聚為盜,渠魁未獲而逮系脅從。公至釋之,趣師剿捕,且追其典守者,於是與眾相忤。按察使楊玨乃誣摭公於朝,當道亦多忌公,遂左遷陝西邠州判官,再徙甘州前衛經歷。部符未下,而公已丁外艱歸。由是絕意功名,修復舊業于尹山之陽,為終焉計。建思庵於先塋之側,塑先賢範文公及文信公像於中,語人曰:「初吾自分得用於時,當學範公,否則為文公死爾。今兩失之,奉其所為像以見吾志。」識者憫焉。公賦性剛毅,不肯屈下,好善之心雖切,而嫉惡太甚,事有不可,雖達官貴人亦面折之,不為少容。以故立朝未久,一斥不復,亦其勢然哉!

  春秋七十有六,以成化丁酉三月廿三日卒。

  配徐氏,封孺人。子男四:莊、萃、華、莖。孫男七:元輔、元佐、元亮、元齡、元睦、元桂、元弼。

  初葬徐孺人于吳縣鳳凰山先塋,亦自預為壽藏。至是莊等奉柩以戊戌三月二十二日窆焉。

  先期,奉河南陽武訓導陳頎狀來請銘,予與公同朝最久,故序而銘之。其辭曰:

  陳在成周,官有世公。暨于後人,代躋顯融。
  不隕益封,延升於公。惟公才雄,式克自奮。
  憂國奉公,讜言危論。爰求其中,有源有本。
  曷不究施,卒於困頓。鸞鳳伏竄,鴟鴞翱翔。
  從古已然,於今奚傷。公道在人,厥聲惟懿。
  太史作銘,垂千百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