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胡廣神道碑


  ▼大學士文穆胡公神道碑銘(楊士奇)

  太宗皇帝禦天下二十有三年,文武之臣各展其才能,達諸事功,若竭誠效力,始終不渝者。其身雖沒,所以寵眷之,率有進而不衰。其文臣遭遇之盛者,文淵閣大學士胡公尤著者也。

  公初以進士第一為翰林修撰,階承直郎。又明年,太宗皇帝入正大統,升侍講,踰月,改侍讀,進承德郎。永樂二年,升右春坊右庶子,階奉議大夫,仍兼侍讀。四年,進翰林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階奉政大夫,進文淵閣大學士,仍兼左春坊大學士。又三年,得疾且劇,上數命太醫集眾醫之良者往視,日遣中使問疾。既卒,上悼歎不已,命工部具棺,禮部賜祭者再,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諡「文穆。」國朝文臣有諡,自太子少師姚公廣孝與公始也。又命官給舟還其喪,命有司治祠墳。

  時仁宗皇帝監國南京,公之喪過焉,遣官臨祭,賜賻甚厚。葬畢,其子入謝,官其長子穜為翰林檢討。仁宗既嗣位,追念公舊人,加贈榮祿大夫、少師、禮部尚書,遣官諭祭,且厚賜其家。公遭逢二聖,恩備始終,何其愈久而愈盛也。

  公居官敬慎,在上前承顧問,應對必盡誠,必據理,而忠厚為本,未嘗及人過失事。於奉旨制勅視草,即有所見,必具可否以聞,多見採納。所撰進文字,上知出公筆,輒稱善。所奏對語及所治幾務,退未嘗出口,雖親厚不敢私涉有問,蓋自守之嚴有素。

  事太宗皇帝十有七年,凡巡幸北京,親征北方,翰林率公與楊公勉仁、金公幼孜在扈從,信任甚篤。禮部郎中周訥建請封禪,群臣亦多言此太平盛事,上皆不聽。時獨公之言與上意合,既退,作卻封禪頌奏之。丁母憂,召還,上問百姓安否?對曰:「安,但郡縣窮治奸惡,外親為民厲。」遽詔罷之。其兼春坊也,小心盡誠,多所禆益,故尤為儲君所厚。而沈靜謙約,以滿為戒,未嘗幹人以私,人亦未嘗以私幹之。兩考京畿鄉試,四為廷試讀卷,鑒別公明。奉勅修高皇帝實錄及五經、四書、性理大全書,皆為總裁。志於扶植名教,獎掖善類,果於義,事於利,不苟取與,未嘗一比匪人。所與交必輔之於善,不善去之不復顧。小人有不滿公者,屢造言毀之,賴上深知之,不聽,遽黜毀者。而公自執愈堅,意度蕭散,雖身處榮祿,未嘗一日忘山林幽澹閑遠之趣。

  公退,閉戶讀書,賦詩而已。初名廣,廷試傳臚,更名靖,永樂初,復舊名。其字光大,其齋居名「晃庵」,因以為號。公十數歲喪父,己有志問學,內浸漬其母訓,外則日受從祖子貞先生之教,故德器不凡。居家篤倫誼,處鄉曲恂恂執恭讓。既冠,薄遊閩中,閩之前輩君子率忘年與交。歸而從黃伯器先生講論,得所歸宿之地,而日進焉。其學博究經史百氏,下逮醫蔔老釋之說,亦皆旁通,而用志性命道德之旨,晚益有造詣。為文援筆立就,頃刻千百言,沛然行雲流水之勢。賦詩取適其性情,近體得盛唐之趣。工書法,行草之妙,獨步當世。四方重其文翰,求者日接踵至,雖無厭倦意,然非其人不苟予。

  其卒以永樂戊戌五月八日,春秋四十有九。其先自金陵徙廬陵,宋忠簡公銓,其十二世祖也。曾祖鼎亨,祖彌高。父子祺,累官延平知府。母吳,元進士永豐縣丞師尹之子。永樂中,贈公父翰林學士,封母太宜人。公娶夏,初封宜人,洪熙初進封夫人。子男三:長即穜,次穆,次穗。孫男六。所著文章有晃庵集扈從集若干卷。

  公與士奇同郡同官,知最深。未卒前二年,有「後死則銘」之約。既卒,其孤又奉臨終之命,索文刻墓石。嗚呼!士奇先公生五年,豈謂竟銘公墓哉?蓋今九年,乃克成之。

  銘曰:

  經國所資,文武並施。維武以靖,維文以治。
  巍巍太宗,統禦九有。任武暨文,如左右手。
  公職詞垣,十有九祀。秉恭執勤,司帝之制。
  玉冊金簡,天章龍文。光華日星,敷宣帝仁。

  萬幾燕閑,清問前席。公所入告,惟帝時懌。
  公所蓄志,寬惠被下。沕穆泯焉,密贊鴻化。
  春宮輔德,平直之行。二聖惟明,燭鑒公誠。
  好文之朝,儒林之首。人聳其瞻,公視無有。

  泊虛之府,簡肅之度。彼其何心,有好有惡。
  仲尼有言,善者好之。善之好公,沒思不衰。
  寵章駢蕃,貫終猶始。始終之全,曠代其幾。
  金螺在左,文川在右。埋璧有光,上貫牛鬥。
  墓道之碣,為尋有多。最行琢辭,來者是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