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常遇春神道碑


  ▼鄂國常公開平忠武王神道碑銘(宋濂)

  洪武二年己酉秋七月七日,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太保、鄂國常公薨於軍中。二十三日訃聞,皇帝為之震悼,罷朝,在廷之臣莫不灑泣。越明日,詔中書定議,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忠武。八月朔日,柩車至龍江,上往臨奠,慟哭而還。親為擇地于鐘山草堂之原,營建宅兆及棲靈之祠,凡百須之具,一給於官,不以煩其家。至冬十月九日始葬,複推恩及其三代,皆為王爵。生榮死哀,可謂至矣。上猶念其功不置,召臣濂於庭而謂之曰:「朕東撫高麗,西抵吐番,北際沙漠,南來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蓋居其七八。朕今手錄戰伐次第以授爾,尚為文勒諸豐碑,以著王之功於無窮焉。」臣濂受詔而退,謹再拜序而銘諸幽。

  王諱遇春,姓常氏,濠州懷遠人。世為農家,賦性剛毅,膂力絕人。歲壬辰,群雄並起,江淮為之鼎沸。時王年二十有三,為群盜劉聚所得。聚睹王狀貌奇偉,拔于行伍而信任之。王每出戰,必鼓勇爭先,聚深喜之。王察聚所為終不能有成,欲擇所依。乙未,聞上駐兵和州,領眾數十人,棄聚來歸。居兩月餘,請為前部先鋒。上曰:爾之來者,為士卒糧絕,故就食耳。爾自有主,我安得而留之?王請之再三,至於涕泣。上曰:爾姑從吾渡江,俟克太平,委身事吾未晚也。夏六月,上先抵採石磯,元兵陣於磯上,而磯下巨舟如織,相距僅三丈餘,猝難登岸。王乘快舸相繼而至,上麾之使前,王即舍舟挺戈先登,眾皆披靡,遂拔採石,乘勝取太平,從上守禦,乃始授總管府先鋒。冬十月,升管軍總管。

  丙申春二月,元中丞曼濟哈雅複以兵屯採石,南北不通。上慮將士雖渡江,而其父母妻帑尚留淮西,勢莫可致,命王統兵攻之。王至,設疑兵以分其勢,而以正兵與之合。及戰,別出奇兵搗敗之,悉俘其精銳。自是元兵扼江之勢衰矣。尋守溧陽,攻建康,功為諸將先。三月,從今大將軍右丞相徐公達克鎮江。夏四月,授承信校尉、領軍先鋒。秋九月,再攻常州。會有軍叛去,與偽吳張士誠合,徐公被圍于牛塘,王與諸將力戰,大敗其眾,擒士誠梟將張將軍德。冬十有一月,升統軍大元帥。

  丁酉春三月,遂克常州,遷中翼大元帥。夏四月,從徐公下甯國。秋八月,克馬馱池。冬十月,取池州。戊戍春,擢江南行中書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冬十有二月,上親取婺州。

  己亥夏四月,轉鎮國上將軍、同僉書江南等處行樞密院事,守婺城。尋命攻衢州,降之。冬十月,升僉院。十有二月,攻杭州。

  庚子夏五月,召還京師,從徐公拔安慶趙普勝之水寨。時偽漢陳友諒揚言援安慶,王策其必攻池州,以羸弱守城,伏銳士于九華山。明日,友諒兵果來攻城,伏兵四合,俘殺萬餘人。六月,友諒入太平,犯龍灣,王共謀擊敗之。已而,上整舟師襲友諒,留王守京師,軍民無敢嘩。辛醜春三月,拜江南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秋七月,從上取安慶,破江州,回守龍灣。

  冬十一月,張士誠出兵寇長興。上時駐九江,聞報還京師,命王往援。士誠兵敗,俘殺五千餘人。壬寅春,修安慶城。羅友賢構亂,據池州神山寨,將與士誠通,杭、歙震動,命王往攻之。

  癸卯春正月,擒斬羅友賢,餘黨悉平。三月,張士誠遣兵圍劉福通于安豐,王從上擊之。將戰,王突入其陣,三戰三勝,敵兵大敗而去,俘獲士馬無算。遂同徐公圍廬州,凡三月,城將下,適陳友諒攻南昌,王解圍而還。秋七月,從上率諸將往援。八月,遇友諒于彭蠡湖之康郎山,王與之聫舟大戰,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縱火焚偽平章舟,風急火熾,十裡之間,湖水盡赤。敵將張定邊素號梟猛,奮前迎戰,王射之,定邊中矢走,友諒乃退保鞋山。諸將以友諒兵尚強,請縱其去。王獨不言。

  及我師出湖口,皆言江流湍急,欲放舟而下。上知其情,命以舟扼上流,王應之。諸將乃遡流而上,舟蔽江面,控湖口者旬有五日。友諒軍食乏,出江求戰。王遣火舟火筏禦之,敵兵奔潰,追北數十裡,與之酣戰,自辰至未不解。上所乘舟及王舟皆膠于沙,王既脫禦舟,而已舟被圍,複力戰而脫。於是友諒中流矢死,士卒十萬皆降。未幾,其臣立友諒之子理于武昌。冬十月,王帥師討之,四面合圍。

  甲辰春二月,理銜壁出降,荊湖之地望風皆附。升中書平章政事。秋七月,從徐公取廬州。八月,遂自將兵平臨江之沙坑、麻嶺、十洞、牛陂諸寨,進取贛州。

  乙巳春正月,克之,悉定南安、南雄、韶州。夏五月,還兵取安陸、襄陽。冬十月,從徐公克泰州。

  丙午春三月,複從克高郵。夏四月,淮安、濠、泗、徐、宿、安豐皆下。秋八月,諸將攻浙西,師次太湖,偽萬戶尹義等逆戰,王擒之,直趨湖州之毗山,與敵兵水陸鏖戰,敵兵大潰,遂抵城下,塞其四門,晝夜環攻之。偽丞相張士信悉發境中兵為援,屯於舊館,出我師之背。王統奇兵由大全港入,結營東阡,複出敵背,且填壅溝港,絕其歸路。士誠知事急,親出兵拒鬥,王一鼓勝之。士誠複遣其將徐義統赤龍船親軍來援,王複擊之,敗于烏鎮。冬十月,舊館降,得兵六萬。十有一月,湖州亦下,遂進圍平江。丁未,圍之益急,士誠收合餘燼,猶背城百戰,降其將士且盡。秋九月,始克之,縛士誠來獻,籍其兵二十有五萬,乃加授中書平章軍國重事,疏封鄂國,進爵上公。冬十月,複授征北副將軍,同徐公奉命北伐。

  戊申春正月,上即皇帝位,國號大明,改元洪武。王與徐公下山東諸郡,遂攻汴梁,守臣李景昌遁。進攻河南,敵兵五萬屯于洛水之北,將出迎戰,王佈陣既定,單騎執弓矢沖入其隊。敵發二十騎攢槊刺王,王一箭中其前鋒,大呼殺入,悉獲其眾,而河南諸城先後皆平。上幸汴京,謀取燕都。秋七月,徐公與王渡大河,河北諸郡又平。八月三日,燕都不戰而克,元君北奔,師次太原,其守將庫庫特穆爾帥眾來禦,其鋒銳甚。王與徐公謀曰:我騎兵雖集,而步卒未至,何以能戰?莫若遣精騎夜劫其營,其眾可亂。眾亂,主將可縛也。徐公如王言,庫庫特穆爾果中傷而遁。

  己酉春正月,進攻大同,竹真棄城走,河東又平。遂西入秦,張良弼遁,李思齊迎降,奉先、鳳翔、鞏昌、臨洮又平。夏五月,元將伊蘇侵通州,有旨命王以所部軍東還拒之,遂搗永平,過惠州,獲江文清,士馬以千計。至大寧,伊蘇遁。破開平,元君又北奔,追至北河,俘其宗王三人及平章鼎珠等,凡得軍士萬人,車萬兩,馬三千,牛五萬。全師還燕,次柳河川,得疾而薨,享年僅四十耳。

  王之為人,守謙而不矜,有功而無過,運籌決勝之方,不學而能。其從大將軍東征西伐,而能遵守節制,及其自將兵,則所至無不克捷。由其智識明而材力雄,故施之各得其宜。嗚呼!若王者,可謂開國之殊勳者矣。王之曾大父四三府君,累贈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莊簡。

  妣張氏,追封開平王夫人。大父重五府君,累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少保中書平章政事,追封開平王,諡安穆。妣陳氏,追封開平王夫人。父六六府君,累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靖懿。妣高氏,追封開平王夫人。妻定遠藍氏,封開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上所賜名。女三人,長許為皇太子妃,余皆幼。

  臣濂聞之,昔日唐太宗起義兵而定天下,當時有尉遲恭者,棄劉武周,仗劍來從,其後輔成唐業,而恭之功為多,於是生有鄂國之封,歿有忠武之諡。今王之功,非恭之所可及,上之所以遇王者,封諡與之雖全,而其王爵之加,恩數優渥,揆之于唐,誠又過之。史臣所謂君臣相遇,千載一時者,豈不異世而同符也哉!是宜銘諸貞石,傳之千萬世,一以昭聖天子垂念功臣如此之至,一以著王之勳烈於不朽雲爾。銘曰:

  聖皇開天,豪傑四從。龍興而雲,虎嘯而風。
  義旗所指,山嶽震動。颷馳霆舂,孰不神竦。
  維忠武王,其氣至剛。仗劍來從,飛渡大江。
  無堅不摧,無敵不碎。席捲長驅,易如拾芥。

  平吳定越,帖荊撫淮。威聲所加,大小畢來。
  齊魯既寧,汴洛亦定。直指幽燕,不戰而勝。
  元君遠逝,六軍倒戈。本根既撥,何有條柯。
  乃收晉冀,乃清秦隴。乃狥遼海,人百其勇。

  茫茫朔漠,灤河所經。誓將剗滌,邊塵弗驚。
  王之忠精,上貫天日。煜其有光,亙古不沒。
  副戰百捷,備殫勤勞,光輔帝業。
  翊運之勳,靖遠之威。在古或罕,於今見之。

  大功垂成,王忽長逝。
  當寧興哀,如失一臂。爰加恩寵,用錫王封。
  袞衣繡裳,照耀泉宮。天子曰噫,未慊朕志。
  其推爾爵,上褒三世。死生哀榮,孰可比焉。
  王雖雲沒,生氣凜然。鐘山之陰,隧道有石。
  詞臣勒銘,垂示千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