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太醫院 |
|
太醫院。院使一人,(正五品)院判二人。(正六品)其屬,御醫四人,(正八品,後增至十八人,隆慶五年定設十人。)生藥庫、惠民藥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太醫院掌醫療之法。凡醫術十三科,醫官、醫生、醫士,專科肄業: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接骨,曰傷寒,曰咽喉,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凡醫家子弟,擇師而教之。三年、五年一試、再試、三試,乃黜陟之。凡藥,辨其土宜,擇其良楛,慎其條制而用之。四方解納藥品,院官收貯生藥庫,時其燥濕,禮部委官一員稽察之。診視禦脈,使、判、御醫參看校同,會內臣就內局選藥,連名封記藥劑,具本開寫藥性、證治之法以奏。烹調禦藥,院官與內臣監視。每二劑合為一,候熟,分二器,一御醫、內臣先嘗,一進禦。仍置曆簿,用內印鈐記,細載年月緣由,以憑考察。王府請醫,本院奉旨遣官或醫士往。文武大臣及外國君長有疾,亦奉旨往視。其治療可否,皆具本覆奏。外府州縣置惠民藥局。邊關衛所及人聚處,各設醫生、醫士或醫官,俱由本院試遣。歲終,會察其功過而殿最之,以憑黜陟。 太祖初,置醫學提舉司,設提舉,(從五品)同提舉,(從六品)副提舉,(從七品)醫學教授,(正九品)學正、官醫、提領。(從九品)尋改為太醫監,設少監,(正四品)監丞。(正六品)吳元年,改監為院,設院使,秩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洪武三年,置惠民藥局,府設提領,州縣設官醫。凡軍民之貧病者,給之醫藥。六年,置禦藥局於內府,始設御醫。(御醫局,秩正六品,設尚藥、奉禦二人,直長二人,藥童十人,俱以內官、內使充之。設御醫四人,以太醫院醫士充之。凡收受四方貢獻名藥及儲蓄藥品,奉禦一人掌之。凡供禦藥餌,醫官就內局修制,太醫院官診視。)十四年,改太醫院為正五品,設令一人,丞一人,吏目一人。屬官御醫四人,俱如文職授散官。二十二年,複改令為院使,丞為院判。嘉靖十五年,改禦藥房為聖濟殿,又設禦藥庫,詔御醫輪直供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