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朝日夕月 |
|
洪武三年,禮部言: 古者祀日月之禮有六。《郊特牲》曰:「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翰日於東門之外」,《祭義》曰:「祭日於東郊,祭月於西郊」,二也。《小宗伯》:「肆類於四郊,兆日於東郊,兆月於西郊」,三也。《月令》:孟冬「祈來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類,四也。《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反祀方明,禮日于南門之外,禮月於北門之外」,五也。「霜雪風雨之不時,則禜日月」,六也。說者謂因郊祀而祀之,非正祀也。類禜而祀之,與覲諸侯而禮之,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於東門外,秋分夕之於西門外者,祀之正與常也。蓋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陽氣方永,秋分陰氣向長,故祭以二分,為得陰陽之義。自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又有日月廟。漢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質明出行宮,東向揖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東西拜日月。宣帝於神山祠日,萊山祠月。魏明帝始朝日東郊,夕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國城東西。宋人因之,升為大祀。元郊壇以日月從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慶中議建立而未行。今當稽古正祭之禮,各設壇專祀。朝日壇宜築於城東門外,夕月壇宜築於城西門外。朝日以春分,夕月以秋分。星辰則祔祭於月壇。從之。其祀儀與社稷同。 二十一年,帝以大明、夜明已從祀,罷朝日夕月之祭。嘉靖九年,帝謂「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大明壇當與夜明壇異。且日月照臨,其功甚大。太歲等神,歲有二祭,而日月星辰止一從祭,義所不安」。大學士張璁亦以為缺典。遂定額春秋分之祭如舊儀,而建朝日壇於朝陽門外,西向;夕月壇於阜城門外,東向。壇制有隆殺以示別。朝日,護壇地一百畝;夕月,護壇地三十六畝。朝日無從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共一壇,南向祔焉。春祭,時以寅,迎日出也。秋祭,時以亥,迎月出也。十年,禮部上朝日、夕月儀:朝日迎神四拜,飲福受胙兩拜,送神四拜;夕月迎神飲福受胙送神皆再拜。餘並如舊儀。 隆慶元年,禮部議定,東郊以甲、丙、戊、庚、壬年,西郊以醜、辰、未、戌年,車駕親祭。餘歲遣文大臣攝祭朝日壇,武大臣攝祭夕月壇。三年,禮部上朝日儀,言:「正祭遇風雨,則設小次於壇前,駕就小次行禮。其升降奠獻,俱以太常寺執事官代。」制曰「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