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四川(1)


  四川,《禹貢》梁、荊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治成都路。)又置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治建昌路。)屬雲南行中書省。洪武四年六月平明升。七月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九月置成都都衛。(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四川都指揮使司。領招討司一,宣慰司二,安撫司五,長官司二十二及諸衛所。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領府十三,直隸州六,宣撫司一,安撫司一,屬州十五,縣百十一,長官司十六。(為裡千一百五十有奇。)北至廣元,(與陝西界。)東至巫山,(與湖廣界。)南至烏撒、東川,(與貴州、雲南界。)西至威茂,(與西番界。)距南京七千二百六十裡,京師一萬七百一十裡。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二十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八。弘治四年,戶二十五萬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萬八千四百六十。萬曆六年,戶二十六萬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

  成都府(元成都路。)洪武四年為府。領州六,縣二十五:

  成都(倚。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華陽(倚。北有武擔山。又有外江,自灌縣分流經城北,繞城而南,一名清遠江。又有內江,亦自灌縣分流經城南,繞城而東,亦名石犀渠。合流南注於大江。此府城之內、外江也。東有甯州衛,洪武十一年四月置。東南有馬軍寨巡檢司。)

  雙流(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華陽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東南有牧馬川,即府在內、外江下流也。)

  郫(府西。有內江,一名郫江,即府城內江之上流也。)

  溫江(府西少南。西南有皂江,亦曰內江。)

  新繁(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成都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西北有沱江。又西有湔㳛口。)

  新都(府北。東有雒水,自什邡縣流經此,下流至瀘州入大江,亦曰中水。北有湔水,即大江別流,自灌縣東北出,流經此,至漢州入雒水。東北有綿水,自漢州流至此入雒江。三水同流,亦曰郫江也。)

  彭(府北。元彭州。洪武十年五月降為縣。北有九隴山,有葛王貴山,又有大隋山、中隋山。南有沱江,又北有濛水流合焉。又東有濛陽縣,元屬彭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又北有白石溝巡檢司。)

  崇寧(府西北。元屬彭州。洪武四年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灌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南有沱江。)

  灌(府西少北。元灌州。洪武中,降為縣。西北有灌口山。又有玉壘山,下有玉壘關,一名七盤關。又西南有青城山。又西有湔江,亦曰都江,亦曰湔堋江,古離堆也。岷江經此,正流引而南,支流分三道,繞成都境。有石渠水口。又有白沙水,下流入都江。又南有沱江,即郫江上源也。又西有蠶崖關巡檢司。西南有獠澤關。)

  金堂(府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都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東北有三學山。南有雲頂山。有金堂峽,雒水經此,曰金堂河。東南又有懷口巡檢司。)

  仁壽(府南少東。東有麗甘山,下有鹽井。東有三嵎山,又有蟠溪,下流入資江。又南有陵井,產鹽,亦曰仙井。)

  井研(府南少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十年五月省入仁壽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東北有鐵山,舊產鐵。南有鹽井。)

  資(府東。明玉珍置資州。洪武初,降為縣。南有珠江,即雒江也,東流為資江。東有銀山鎮巡檢司。)

  內江(府東南。洪武中置。西有中江,即雒之異名。南有椑木鎮巡檢司。)

  安(府北少東。元安州,治在西北。洪武中,降為縣,移於今治。南有浮山,黑水出焉,南流入羅江縣界。北有曲山關。東有小東壩關。又東南有睢水關,關西有綿堰堡,綿水發源處也。)

  簡州洪武六年降為縣。正德八年又升為州。(舊治在絳河北。正德八年徙治河南。東北有石鼓山。西有分棟山。東有雁水,即雒水也,絳水自北來合焉,一名赤水,亦曰牛鞞水。又城內有牛皮井,產鹽。西有龍泉鎮巡檢司。西南有陽安關。)西北距府百五十裡。領縣一:

  資陽(州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簡縣。成化元年七月複置,仍屬府。正德中,改屬州。西有資溪,流入雁水。東有資陽鎮巡檢司,後移治濛溪河。)

  崇慶州(元治晉原縣。)洪武中省縣入州。(西有鶴鳴山。西北有鄩江,東流入新津界。又北有味江,東北有白馬江,皆岷江南出之別名也。西北有永康縣。東南有江源縣,明玉珍複置,洪武初省。西有清溪口巡檢司。)東北距府百十裡。領縣一:

  新津(州東。南有天社山。南枕大江,一名皂江。東有北江,亦曰新穿水,自府城南流經此合大江。)

  漢州(明玉珍複置雒縣,為州治。)洪武四年省縣入州。(東有雒水,有綿水。又西南有湔水,流入雒。又北有雁水,亦流入雒,故雒水亦兼雁水之名。又東北有石亭水,流合綿水。東南有三水關巡檢司。)西南距府百十裡。領縣三:

  什邡(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竹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西北有章山,雒水出此,亦名雒通山。南有高鏡關,雒水經其南。又西有大逢山。)

  綿竹(州西北。西北有紫岩山,綿水出焉。又有紫溪河,一名射水河。又北有睢水關。)

  德陽(州東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漢州。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北有鹿頭山,上有鹿頭關。東有綿水。西南有石亭水。南有白馬關巡檢司。)

  綿州(元屬潼川府。)洪武三年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為州。(東有富樂山。西有涪水,源出松潘衛,泫經此,亦曰綿江,下流至合州,合於嘉陵江。又西北有安昌水,一名龍安水,東南流合涪水。又東有潺水,亦合於涪水。東有魏城巡檢司。)西南距府三百六十裡。領縣二:

  羅江(州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入綿州。十三年十一月複置。東北有羅江,涪水與安昌水會流處也。又西有黑水,自安縣流入界。又西南有白馬關巡檢司,關與德陽縣鹿頭關相對。)

  彰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東北有太華山。西有涪江,北有廉水,西有讓水,俱流入焉。)

  茂州(元治汶山縣,屬陝西行省吐番宣慰司。)洪武中省縣入州。十六年複置縣,後複省。(南有岷山,即隴山之南首也。汶江自松潘衛流入,經山下,又東經州城西,東南流,回環於四川、湖廣、江西三布政司及南直隸之地,入於海,幾七千餘裡。南有雞宗關、東有積水關、北有魏磨關三巡檢司。又南有七星關,又有雁門關。東有桃坪關。北有實大關。西北有黃崖關,有汶山長官司,又南有靜川長官司,東南有隴木頭長官司,西南有嶽希蓬長官司,俱洪武七年五月置,屬重慶衛。又北有長寧堡,本長寧安撫司,宣德中,平曆日諸蠻置,屬松潘衛。正統元年二月改屬壘溪所。八年六月改屬茂州衛。後廢為堡。)東南距府五百五十裡。領縣一:

  汶川(州西南。北有七盤山。西有玉輪江,即汶江也,有汶川長官司,洪武七年五月置。西有寒水關巡檢司。又南有徹底關。)

  威州(元以州治保寧縣省入。明玉珍複置縣。)洪武二十年五月複省縣入州。(舊治在西北鳳坪裡,宣德三年六月遷於保子岡河西。十年六月又遷於保子岡河東千戶所城內。東南有定廉山,鹽溪出焉。又西南有雪山,亦曰西山。北有汶江,西北有赤水,北有平谷水,俱流入焉。東有通化縣,洪武三年省。西北有保子關、徹底關。西南有鎮夷關。)東南距府四百五十裡。領縣一:

  保(州西北。洪武六年分保寧縣地置。東有汶江。西北有鎮安關。)

  保寧府(元屬廣元路。)洪武四年直隸行省。領州二,縣八。西南距布政司七百里。

  閬中(倚。成化二十三年建雍王府。弘治三年遷於湖廣衡州府。四年八月建壽王府。正德元年遷於湖廣德安府。舊治在縣東,明玉珍徙於此。東有蟠龍山,其北有鋸山關。又有靈山,其麓為梁山關。南有嘉陵江,即西漢水,自陝西寧羌州流入,至巴縣合大江,亦曰閬水,又曰巴水,其下流曰渝水。有南津關在城南,臨嘉陵江。又有滴水關,在城北玉臺山下。又東南有和溪關。)

  蒼溪(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閬中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大獲山在東,宋江環其下。東南有雲臺山。西南有嘉陵江,宋江自西流入焉。北有八字堡巡檢司。)

  南部(府南少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閬中縣。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南有南山,一名跨鼇山。東南有離堆山。東北有嘉陵江。)

  廣元(府北少西。元廣元路,治綿穀縣。洪武四年改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來屬,以綿穀縣省入。十三年十一月複置綿穀縣。二十二年六月降州為縣,複省綿穀縣入焉。北有潭毒山,上有潭毒關,下臨大江。又有朝天嶺,上有朝天關。又有七盤嶺,上有七盤關,為陝西、四川分界處。又東北有大漫天嶺,其北有小漫天嶺。西有嘉陵江。北有渡口,在大、小二漫間。東有百丈關,北有望雲關,有龍門閣,北達陝西寧羌州。)

  昭化(府西北。元屬廣元路。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廣元州。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屬府。西南有長寧山,有白衛嶺。又西有九曲山。東有嘉陵江,其津口曰桔柏津,渡口關在焉。北有白水,自陝西文縣流入,亦曰葭萌水,合於嘉陵江。又北有馬鳴閣,又有石櫃閣。)

  劍州(元屬廣元路。)洪武六年以州治普安縣省入,來屬。九年省。十三年十一月複置。(北有大劍山,亦曰梁山,西北接小劍山,飛閣通衢,謂之劍閣,有大、小劍門關在其上。又有漢陽山。東有嘉陵江。西南有涪江。北有大劍溪、小劍溪,又有泥溪。)東南距府三百二十裡。領縣一:

  梓潼(州西南。西有梓潼水,亦日潼江水,下流入於涪江。又北有揚帆水,流合潼江水。又東有小潼水,下流入嘉陵江。)

  巴州(元屬廣元路。)洪武九年四月以州治化城縣省入,又改州為縣,來屬。正德九年複為州。(東北有小巴山,與漢中大巴山接,巴江水出焉,經州東南,分為三,下流至合州入嘉陵江。南有清水江,流合巴江。東有曾口縣,元屬州,後廢。又北有米倉關巡檢司。本治小巴山之巔,尋徙大巴山下,後廢。)東北距府三百五十裡。領縣二:

  通江(州東少北。元至正四年置,屬府。正德九年改屬州。舊治在趙口坪,洪武中,徙於今治。東有得漢山。南有巴江。又有宕水,在縣西壁山下,亦曰諾水,流入巴江。東北有濛壩、北有羊圈山二巡檢司。又東北有桐柏關,相對樗林關。)

  南江(州北。正德十一年置。北有兩角山。南有難江,源出南鄭縣米倉山,下流入巴江。西北有大壩巡檢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