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明史 | 上頁 下頁 |
山西(2) |
|
岢嵐州本岢嵐縣,洪武七年十月置。八年十一月升為州。(北有岢嵐山,其東為雪山。西南有嵐漪河,北有蔚汾水,下流俱入大河。又西北有岢嵐鎮巡檢司,後廢。又北有天澗堡隘,路通朔州。西北有於坑堡隘,又有洪穀堡隘,俱通保德州。)東南距府二百八十裡。領縣二: 嵐(州南少東。元嵐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南有黃尖山,蔚汾水所出。又北有二郎關、鹿徑嶺二巡檢司。) 興(州西南。元興州。洪武二年降為縣。八年十一月來屬。東北有石樓山。西濱大河,南有蔚汾水流入焉。又東有界河口、西南有孟家峪二巡檢司。) 保德州洪武七年降為縣。八年十一月屬岢嵐州。九年正月複升為州(西濱大河。東北有得馬水巡檢司,後廢。)東南距府五百里。 平陽府(元晉甯路,屬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洪武元年改為平陽府。領州六,縣二十八。東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裡。 臨汾(倚。西有姑射山。西南有平山,晉水、平水皆出於此,東流入於汾。) 襄陵(府西南。西南有三隥山。東有汾水,南有太平關,有巡檢司。) 洪洞(府北少東。東有九箕山。西有汾水。) 浮山(府東少南。西有浮山。北有澇水,東南有潏水,下流俱入汾。) 趙城(府北。元屬霍州。洪武三年改屬。西有羅雲山,又有汾水、霍水,自東南流入焉。) 太平(府西南。元屬絳州。洪武二年改屬。東有汾水。) 岳陽(府東北。東有沁水,流入澤州界。北有澗水。又南有赤壁水,西北流,會澗水入汾河。) 曲沃(府南。元屬絳州。洪武二年改屬。南有紫金山,產銅。北有喬山。西有汾水。西南有澮水,下流入汾。) 翼城(府東南。元屬絳州。洪武二年改屬。東南有澮高山,產銅,下有灤泉。又東有烏嶺山,澮水出焉。) 汾西(府北,少西。西有青山,產鐵。東有汾水。) 蒲(府西北。元屬隰州。洪武二年改屬。西有第一河,西流入大河。東有張村岔巡檢司。) 靈石(府北。元屬霍州。萬曆二十三年五月改屬汾州府。四十三年還屬府。東有綿山,即介山也。城北有汾水,又東有谷水流入焉。又北有靈石口巡檢司。西南有陰地關,又有汾水關。) 蒲州(元河中府。)洪武二年改為蒲州,以州治河東縣省入。(中條山在東南,即雷首山也,又名首陽山,跨臨晉、聞喜、垣曲、平陸、芮城、安邑、夏縣、解州之境。又南有曆山。又大河自榆林折而南,經州城西,又經中條山麓,又折而東,謂之河曲。臨河有風陵關巡檢司。又東南有涑水,即絳水下流,又南有媯汭水,俱注於大河。)東北距府四百五十裡。領縣五: 臨晉(州東北。東南有王官穀。西有大河。南有涑水。又西有吳王寨巡檢司。) 滎河(州北少東。大河在城西,汾水至此入河。) 猗氏(州東北。南有涑水。東南有鹽池。) 萬泉(州東北。南有介山。) 河津(州東北。西北有龍門山,夾河對峙,下有禹門渡巡檢司。汾水舊由滎河縣北睢丘入河,隆慶四年東徙,經縣西南葫蘆灘入河。)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縣省入。(南有檀道山,又有石錐山。東南有白徑嶺。南濱大河。東有鹽池。西北又有女鹽池。東北有長樂鎮巡檢司。東南有鹽池巡檢司。)東北距府三百四十裡。領縣五: 安邑(州東北。西有司鹽城。北有鳴條岡。又有涑水。西南有鹽池。南有聖惠鎮巡檢司。西南有西姚巡檢司。) 夏(州東北。北有涑水。) 聞喜(州東北。東南有湯山,產銅。南有涑水。又東北有乾河,又有董澤。) 平陸(州東南。東北有虞山,一名吳山。又東有傅岩。南濱大河,中有底柱山。東有大陽津,上有關,亦曰茅津。有沙澗茅津渡巡檢司。又有白浪渡巡檢司。) 芮城(州西南。大河南經縣,西折而東。東南有陌底渡巡檢司。西北有萬壽堡。東有襄邑堡。) 絳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縣省入。(西北有九原山。南有汾水,澮水自東南流入焉。西有武平關。)東北距府百五十裡。領縣三: 稷山(州西。南有稷神山,又有汾水。) 絳(州東南。東有太行山。東南有太陰山,又有陳村峪,涑水出焉,經聞喜、夏、安邑等縣,至蒲州入黃河。又西北有絳山,絳水出焉,西流入涑。又東南有教山,教水出焉,即乾河之源也。絳山產鐵。) 垣曲(州東南。西北有折腰山,山有銅冶。又東北有王屋山。南濱河,西有清水流入焉。又北有乾河。西北有橫嶺背巡檢司。西南有留莊隘。)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縣省入。(東南有霍山,亦曰霍太山。西有汾水,又有霍水、彘水,俱出霍山,下流俱入汾。)南距府百四十五裡。 吉州(西有孟門山,大河所經。西南有壺口山。又烏仁關在西,平渡關在西北,俱有巡檢司。)東距府二百七十裡。領縣一: 鄉甯(州東南。西南有兩乳山。西有黃河。西北有龍尾磧巡檢司。)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縣省入。(西有蒲水,南入大河。東北有廣武莊巡檢司。)東南距府二百八十裡。領縣二: 大寧(州西南。西濱大河。又東南有昕川,西注於河。西有馬鬥關,大河經其下,有巡檢司。) 永和(州西。西濱大河。西北有永和關,有巡檢司。又有興德關。西南有鐵羅關。三關俱與陝西濱河為界。) 汾州府(元汾州,屬冀甯路。)洪武九年直隸布政司。萬曆二十三年五月升為府。領州一,縣七。東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陽(倚。元曰西河。洪武初,省入州。萬曆二十三年五月複置,更名。東有汾水。又東北有文水,一名萬穀河,自文水縣東南流入焉。西有金鎖關、黃蘆嶺二巡檢司。) 教義(府南少東。西北有狐岐山,勝水出焉,東流入汾。又縣南有雀鼠穀,與介休縣界,汾水自東北來經此。又西有溫泉鎮巡檢司。) 平遙(府東。南有麓臺山,一名蒙山,又名謁戾山。西有汾河。東有中都水,又有原祠水,合流注於汾河。又南有普同關巡檢司,後移於縣東北之洪善鎮。) 介休(府東南。有介山,亦曰綿山。西有汾水,東有石洞水,西流入焉。東北有鄔城泊,與平遙、文水二縣界,即昭餘祁藪之餘浸也,或亦謂之蒿澤。東南有關子嶺鎮巡檢司。) 石樓(府西少南。元屬晉甯路之隰州。萬曆四十年改屬。東南有石樓山。西有黃河,又有土軍川流入焉。又西北有上平關、西有永和關、東北有窟龍關三巡檢司。) 臨(府西北。元臨州,屬冀甯路。洪武二年降為縣。萬曆二十三年五月來屬。北濱黃河,東北有榆林河流入焉。西北有克狐寨巡檢司。) 永甯州(元石州,屬冀甯路。)洪武初,以州治離石縣省入。隆慶元年更名。萬曆二十三年五月來屬。(大河在西。東有穀積山,下有石窟村,東川河出焉。北有赤堅嶺,一名離石山,離石水出焉,亦曰北川河,合流注於大河。又西有青龍流、北有赤堅嶺二巡檢司。又西有孟門關。)東南距府百六十裡。領縣一: 甯鄉(州南。東南有樓子臺山。西有黃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